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色幽默电影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

黑色幽默电影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

黑色幽默电影研究意义、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的意义。

对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意义。

由于"黑色幽默"本身是一个横跨艺术学、美学、电影喜剧等多学科的概念,因此在中国大陆的"黑色幽默电影"研究中有泛化的现象,比如电影《家有僵尸少爷》,通过研究可以厘清"黑色幽默电影"的内涵特征和外延范围;通过剖析"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方式、语言表达和审美特征,可以为电影艺术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黑色幽默电影"虽然采用的是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充斥着嬉笑怒骂、荒诞不羁的品格,但是也是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反映、关照和反思,还是对普罗大众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的引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思路。

本文将通过梳理黑色幽默电影在中国当代的发生、发展的脉络,厘清作为文学思潮的黑色幽默与作为电影流派的黑色幽默的逻辑关系,结合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的不同影片的具体分析,来解读消费主义语境下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方式、语言表达和审美特征;抽象出黑色幽默电影深层的文化价值,进而对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做出反思与展望。

(三)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案例分析。

对中国当代黑色幽默电影的研究,既无法脱离电影发展的宏观环境,也难以撇开具体导演的具体作品,因此通过一个个经典的电影作品个案研究,分析、归纳、抽象到理论高度,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才能既从宏观上把握,又从微观上佐证。

2.比较研究法。

黑色幽默电影来源于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的文学流派,应在文学流派与电影流派的比较中去把握其特质。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现代艺术,既有较多的影像风格流派,也有不同的消费者审美需求,应从这些不同的现象中去比较分析。

3.跨学科研究法。

本选题的研究涉及艺术学、哲学、美学、电影学等不同的学科,必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

(一)研究的重点。

电影,作为20 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

任何电影作品,都是电影艺术自身的演绎和电影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化,研究黑色幽默电影,重点就在这两个方面。

研究电影艺术自身即探寻导演通过声像画面、情节情感所展现的对于人与社会的思考以及电影的叙事结构、策略与表达效果;研究电影文化精神内核的外化即探究受众解读电影的心理机制及电影艺术释放的文化价值。

(二)研究的难点。

1.如何准确区分黑色幽默电影与电影里的黑色幽默元素淮阴师范学院陈鸿秀教授曾经在《青海社会科学》上撰文,认为影评界及学界有将"黑色幽默"泛化运用及与"黑色喜剧"混用的现象,指出了电影评论和理论探讨中在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选题研究过程中也会遇到如何界定"黑色幽默电影"和如何厘清其与"电影里的黑色幽默"之间的区别等问题。

黑色幽默电影以"幽默"的手段来表现"黑色",体现为一种荒诞、病态或是残酷,是一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幽默"则由电影中人物的身份、行为与处境以及故事情节与受众的生活和审美经验形成的双重"悖论"体现出来,因此,黑色幽默电影是一种艺术思潮和美
学风格;而电影里的黑色幽默则是电影众多表现元素之一。

具有黑色幽默元素的影片不一定是黑色幽默电影,黑色幽默电影一定有黑色幽默元素,如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电影里就有许多黑色幽默元素,但这些电影本身并不是黑色幽默电影。

2.如何结合多学科知识理解黑色幽默电影所表达的悲剧性和荒诞性本选题的研究涉及涉及艺术学、哲学、美学、电影学、传播学等不同的学科,需要对各学科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解决如何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黑色幽默电影作品、从创作者和观赏者两个方向探寻黑色幽默电影的内涵、特征、规律以及其体现的悲剧性与荒诞性的问题。

(三)预期的创新。

1.对中国当代的黑色幽默电影进行专题性研究较少,选题具有创新性。

如前文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当代的黑色幽默电影进行较为全面的专题性研究并不多见。

本选题以此为研究对象,是由于最近10 余年以"疯狂系列"为代表的黑色幽默电影不断面世,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受众口碑以及文化影响力都相当不错,然而进行系统性的专题性研究还较少的现实,预期能够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做出一些创新。

2.从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透视黑色幽默电影,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

德国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曾经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电影不仅是电影艺术家对现实的改造与创造,更是因为观影者主体的参与才得以完成的。

在他看来,电影并不存在于胶片或者银幕之上,而是存在于接受者的心理之上,正是由于观众的感觉、知觉、联想、想象、理解等心理功能的交互作用,才使得电影给观影者带来的感受比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电影研究不仅要关注电影艺术本身,还要关注接受者的完形再造并探究电影艺术创作与接受者需求之间的契合之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