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第三单元中国近代史学案高三文科普通班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9月)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总特点:屈辱三、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四、分期界标:“五四”运动--阶段划分依据:领导阶级不同⒈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前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后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五、中国近代化的沉浮: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
具体表现:⒈政治民主化: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奋起抗争求索。
⒉经济工业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
⒊思想科学化: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⒋生活西方化:西风东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媒的变迁六、近代中国的历史阶段特征:总的特征: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的艰难发展。
政治: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
经济:⒈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⒉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
思想:开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专题十中国近代的政治文明【考纲要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甲午战争的原因、经过及影响;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及影响(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和维新派2.辛亥革命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 新民主主义革命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方法技巧】复习本专题,把握一个主题: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两大任务:反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近代化),即独立和富强。
三条线索:列强侵华战争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四大抗争阶级:农民、地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五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探究思考1、近代列强是如何侵华的?每次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层人民是如何反抗和探寻救国之路的?3、近代史上中共和国民党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中你得出哪些启示?【知识梳理】一、1840-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一)鸦片战争1.背景(1)国际: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2)国内:清朝统治的腐朽和闭关锁国政策(3)借口:中国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②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美俄)1.原因: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在美法俄等国的扩展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直接原因: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
2.经过①1858年,攻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②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了《北京条约》③俄国侵占中国东北、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3.影响:①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②经济上:外国势力由沿海各省,伸向内地,方便了他们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劳动力并直接促使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创办洋务企业。
③思想上:向西方学习逐渐深入,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潮总体来说,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三)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1、背景: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向帝国过渡历史原因:《大陆政策》转嫁1890年经济危机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2.经过:重要战役: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黄海海战(1894):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但北洋水师主力尚存威海卫战役:李鸿章“避战自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结果:(1)分析中国为什么会败给日本?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根本原因)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态度(主要原因)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领导者重视发展军事力量,皇室则贪图享受(1)政治: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
(2)经济: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使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思想: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原因①根本:列强为了瓜分中国,变中国为殖民地②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2.过程:1900年,英、法、美、德、日、俄、意、奥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一路打到北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和皇宫紫禁城烧杀抢掠①人民更加贫困;加深了人民的苦难,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②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③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控制,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五)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略)(六)朝鲜战争(略)(1)对西方而言: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
(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
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
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冲击落后、传播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探索史(一)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1)根本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的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外国的入侵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3)西方宗教(西方基督教)的影响。
(4)自然灾害严重。
2.经过:兴起: 1851年金田起义发展:永安建制,初步奠定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1853-1856年北伐、西征和西征,军事上全盛。
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①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重要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战略上的重大失误(根本原因)②性质:反封建(主要)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③教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④影响: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4.《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基本内容:①土地分配:原则: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方法: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2)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3)评价①积极作用: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革命性)。
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消极作用:绝对平均主义,根本无法实现;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空想性);把小农经济作为理想化目标,没有超越封建经济范畴(落后性)。
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资政新篇》1859年,洪仁玕(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2)内容:政治:向西方学习(设新闻官、广开言路);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奖励技术发明;文教:设立新式学堂、医院;外交:自由通商,平等往来(3)影响:进步性:它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良方案。
)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
义和团运动1.原因:民族矛盾的尖锐和反洋教斗争的发展2.过程:1898—1900,山东、直隶3.口号:扶清灭洋评价进步性: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局限性:“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性;“灭洋”又表现出笼统的排外主义。
4.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二)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三)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革命派----辛亥革命总结辛亥革命的条件客观形势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空前严重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特别是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进一步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同盟会的成立。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装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1.过程:(1)同盟会成立:1905年,东京,机关报《民报》。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首义:1911.10.10改国号中华民国(3)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参议院制定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④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⑤实行责任内阁制性质: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目的: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根本目的: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特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政体形式: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实行责任内阁制意义:从法律上宣布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中的一座丰碑。
2.评价:(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