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1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编制依据(1)《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XX)(2)《给水排水管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XX)(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JJ-20XX)(4)《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JJ-20XX)1.2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和广西省、南宁市有关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定和要求;(2)执行招标文件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招标人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工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3)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与周边接口问题,周密安排交通疏解和管线保护,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4)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安排各专业工程工期,做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接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主线,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
第2章工程概况2.1概述2.1.1工程概况临潼(靳家)至西安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起点与已完成改扩建的潼关至临潼(靳家)段相接(K115+520),至于西安绕城方家村互通立交(K130+058.273),路线全长14.538公里。
LX-C02标段(K122+560~K130+058.273)全长7.498km。
主要规模如下:挖土方26.67万立方米,利用土方38.87万立方米,借土填方16.74万立方米,借填砂砾24.33万立方米,混凝土30914立方米,浆砌片石20410立方米,片石混凝土6918立方米,强夯93912平方米,灰土挤密桩149705米,干拌碎石桩69114米,C25混凝土桩2407米,大中小桥577.71米/11座,分离式立交5处,天桥1座,通道桥1座,桩基1.2米的共2894米/131根;1.5米的共1026米/34根,空心板共254片,箱梁共50片;设涵洞通道共463.03米/21道,服务区2处。
沿线主要城镇为:靳家、经姜沟、豁口、方家村;沿线主要河流为:渭河支流赵家河、三里河和红庆河。
河道蜿蜒曲折,多为发源地秦岭北麓的山前区河流,自南向北流入渭河,流域面积不大。
沿线区域交通运输网状况:本项目东可以与连霍线潼关至临潼八车道高速公路相接,西可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贯通,实现与交汇西安的多条高速公路的连接,同时,与310国道基本平行,并与210国道相连,通过互通立交实现与国省干线公路的联通。
与本项目相关的铁路有804厂专线铁路,西康铁路以及复线。
2.1.2排水现状概况1、现状污水管K128+390处涵洞下方有二炮方向流通的污水管道,一直通往洪庆河,在K128+390涵洞右侧,污水管道破损,污水散排,导致污水沿路基至西安方向严重侵泡。
2.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2.2.1地质概况地层岩性区内出露的地层全部为第四系,按成因分为风积层,冲洪积层以及人工堆积层;按时代分为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①上更新统上部冲洪积层(Q3al+pl):在二级阶地内分布,上部一般批盖马兰黄土。
主要为褐黄色黄土状土(粉质粘土),夹粘土层,砂,砾石以及卵石。
层位厚度较为稳定。
②上更新统上部风积层(马兰黄土)(Q3eol):分布在渭河二级阶地表层。
主要由浅黄色—褐黄色黄土组成,含钙质结核。
层理不发育,发育垂直节理和大孔隙,可塑—硬塑。
厚度一般为3~12m。
③全新统下部洪冲积层(Q4lal+pl):分布在河谷底部一级阶地上。
底部为粘性土,卵石土,密实:上部为黄土状土(粉质粘土)。
层位厚度较为稳定。
④全新统上部冲洪积层(Q42al):沿现代河流河床及河漫滩地带分布。
主要为粉质粘土,卵砾石。
在冲沟地段厚度一般不超过10m,在渭河及其较大支流河床地段厚度一般在15m以上。
2.2.2水文条件根据施工前的坑探调查,管线沟槽开挖深度范围内基本没有地下水。
第3章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学习有关规范、规程以及业主下发的有关技术要求和管理程序。
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审阅施工设计图纸并进行现场勘察,对现场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测量人员需认真细致地审阅施工设计图纸,放出基槽开挖线及高程点,做好记录,报监理验收。
进行钢筋原材试验和焊接强度试验,报监理审批。
选择钢筋混凝土管厂家,并报监理审批。
3.2 现场准备污水管地段进行临时围挡及临时交通导行。
接入施工用水用电,保证顺利施工。
对排水管迁改范围的原路面地进行破凿,达到施工正常进行的要求。
提前进行现场地下管线的探沟作业,了解场地内各种地下障碍物的情况,对地上、地下妨碍施工的线路进行拆除或改线。
协调施工现场管辖部门及附近居民的关系,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对施工人员进行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交底。
3.3 施工机械及材料准备做好施工机械设备及机具配件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机械的正常工作。
施工材料进场后要按相应要求进行码放、覆盖。
施工所用各种材料应按相应规范规定进行试验、复试并确保合格。
混凝土选用具有资质的混凝土单位的产品。
根据每天施工计划,确定好商品混凝土每天的使用量。
第4章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4.1 工期目标及安排根据总工期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工程计划自20XX年5月20日开工至20XX年5月30日完工。
4.2 平面布置根据设计图纸所提供的施工现场雨污水管迁改范围,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在满足施工作业和生产管理的前提下,本着少占地、少扰民、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干扰及经济合理的原则,按照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
4.3 主要机械设备与劳动力计划4.3.1 主要机械设备拟配置主要设备详见下表4.3.1-1。
表4.3.1-1 拟配置主要设备表1、管理人员配置根据工程特点与施工技术要求,选择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部。
项目配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以及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等数名。
管理人员配置详见下表4.3.2-1,管理人员配置表。
表4.3.2-1 管理人员配置表根据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劳动力。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设计图要求与本工程的施工顺序,科学地安排各工种的劳动力人数,做到统一安排、服从指挥、各司其职、严格施工纪律。
施工劳动组织安排如下表4.3.2-2所示。
表中数据按一个工作面一班制考虑。
表4.3.2-2 劳动力配置表根据工期计划及施工进度,主材供应计划如下表。
第5章施工方案5.1总体施工工艺及流程总体施工流程图如下:5.2基槽开挖与支护5.2.1测量放线(1)组织施工技术人员、测量人员测放各个检查井、排水管中心坐标,确定检查井的位置及基槽开挖边线。
(2)组织管道施工技术人员对测放的检查井中心桩采用与管道轴线等距离平行移动的方法进行移桩,移桩位于管道轴线的两侧距沟槽边1m的位置,以免沟槽开挖时将桩位损坏。
(3)根据中线控制桩及放坡方案测放沟槽上口开挖线,现场撒白灰线标注,然后在上口线外侧对称钉设一对高程桩,每对高程桩上钉一对等高的高程钉,高程桩的纵向间距为10m。
5.2.2原路面破除测量放线完成后,安排一台破碎锤进行路面破除工作。
路面破除对象为银海大道非机动车道路面层,破除宽度为管道沟槽顶面开挖宽度。
路面破除完成后,由挖掘机配合自卸车将破除的碎块运至指定的弃渣场。
5.2.3钢板桩施工本站内一期雨、污水管迁改主要集中在西侧,基槽开挖深度在3.5m左右,沿线有5-7层民房,离基槽边距离7-10m。
为了保证基坑施工安全,设计采用拉森Ⅲ型钢板桩支护体系,进行基坑加固。
具体支护类型详见下表采用自行振动式钢板桩专用机械插打。
第一根钢板桩插打:桩机前臂吊起钢板桩,打开桩机头夹板夹住桩头,垂直后在设计位置通过打桩机的液压振动锤将钢板桩插入至设计深度。
后续钢板桩插打:第一根桩打插完成以后,后续钢板桩沿前一根桩的扣槽插入至设计深度,直至形成封闭基坑的钢板桩围护体系;基坑转角处用大扣方式连接,使钢板桩连续。
在钢板桩施工中,打设的允许误差为:桩顶标高偏差±100mm,钢板桩轴线偏差±100mm,钢板桩垂直度偏差为1%;在打设过程中,应监测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超出时及时纠正。
5.2.4基槽开挖(1)为防止雨水冲刷沟槽坡面,管道施工期间需在沟槽旁设置临时截水沟。
临时截水沟的设置方法:在上坡侧设土挡截水。
临时截水沟的设置工作在沟槽开挖之前完成。
(2)沟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断面采用矩形断面。
基槽开挖自上而下、分层分段进行;基槽过程中应确保地下水位位于开挖工作面以下0.5m。
(3)基槽土方开挖严格按照设计开挖断面的要求进行,不得超挖。
土方开挖完成后立即施做垫层,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及时进行管道安装施工。
(4)基槽开挖至距离坑底30cm时必须人工开挖,严禁基槽超挖或欠挖。
(5)基槽开挖成型后,对槽底高程、中线每侧宽度、沟槽边坡进行检查,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认可,待监理认可后,进行管道基础施工。
5.2.5基槽降水及排水(1)基槽施工期间应注意地面和基坑内的引排水,避免冲刷基槽围挡、浸泡基槽。
基槽开挖过程中,基槽四周地面设截水沟截排地表水,防止地表水进入明挖基槽;(2)基槽开挖过程中,基槽内设排水明沟和集水井。
基槽明沟设置于坑底四周坡脚处,排水沟沟底应比坑底底0.36m,排水沟每隔10m设一集水井,集水井井壁用滤水管等透水材料。
井内集水用水泵排至地面市政雨污水系统中。
(3)雨季施工必须加强排水措施,及时排水,确保工程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用,做到大雨后能立即复工。
5.3污水管(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施工5.3.1管座基础施工管座基础采用砂石基础。
并在管口连接处预留60cm宽高度为30cm,用于管口连接顶管工作面。
基础断面如下图所示:图中具体参数如下表:管内径 d(mm)管基尺寸a(mm) C1(mm) C2(mm)500 400 100 300;②中砂、粗砂;③级配碎石、石屑粒径不得大于25mm。
管道基础应坐落在良好的基底原状土层上,不得扰动,其地基承载力不应低于150Kpa,否则进行地基处理。
换填砂砾石,厚度为40cm,并进行夯实。
5.3.2管道安装排水管采用预制,每2m一节。
管道进场检验:管节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管体外观及管体的承口、插口尺寸,承口、插口工作面的平整度。
用专用量径尺量并记录每根管的承口内径、插口外径及其椭圆度,承插口配合的环向间隙,必须能满足选配的胶圈要求。
(1)管道下管:采用专用高强尼龙吊装带,以免伤及管身混凝土。
吊装前应找出管体重心,做出标志以满足管体吊装要求。
下管时应使管节承口迎向流水方向。
下管、安管不得扰动管道基础。
(2)稳管:管道就位后,为防止滚管,应在管两侧适当加两组四个楔形混凝土垫块。
管道安装时应将管道流水面中心、高程逐节调整,确保管道纵断面高程及平面位置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