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诊治指南详解
门诊心衰病人病因评估: (1)心血管疾病还是其他原因
(2)建议排除心衰的阈值:BNP<100ng/L, 治疗指导
预后评估
干扰因素: (1)年龄 (2)性别 (3)舒张功能不全
2 T波电交替
T波电交替( T wave alternans, TWA)指在规则心律时, 体表心电图上T波振幅、形态甚至极性的逐搏交替变化,它 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也无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B “前临床心衰阶段” 。患者已发展成器质性、结构性心脏病,
但无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C “临床心衰阶段”。患者已有基础结构性心脏病,以往或目前
有心衰症状和(或)体征。 D “难治性心衰阶段”。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极
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需要特殊干预。
心功能不全的分级
主观分级:四级 客观分级:A、B、C、D级 六分钟步行试验分级 心肌梗死后killip分级 最新的AHA心功能阶段分级
四、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
NYHA心功能分级(主观分级): Ⅰ级:日常活动无心衰症状; Ⅱ级: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 Ⅲ级:低于日常活动出现心衰症状; Ⅳ级:休息时出现心衰症状。
心力衰竭是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1.ANP和BNP;2.精氨酸加压 素;3.内皮素。)
舒张功能不全(1.主动舒张功能不全;2.被动舒张功能不全。) 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心衰的类型
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急性心衰、慢性心衰 收缩功能不全、舒张功能不全
慢性心衰的临床表现
左心衰:肺循环淤血 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全心衰:二者兼有
收缩功能不全 EF值<50%、EFS<25%
舒张功能不全 E/A值<1
诊断方法新进展
脑利尿钠肽(BNP)和N-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
T波电交替
1 脑利尿钠肽(BNP)和N-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 (NT-proBNP)
症状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依据(BNP>400 ng/L)
急性呼吸困难病因评估(心力衰竭还是肺部疾病)
美国心衰患者约520万,每年新增病例超过50 万
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患者的调查,如以出现临 床症状的心衰统计,患病率为1.3%-1.8%;约 有400万心衰患者。如以超声心动图监测指标计 算,患病率为3%左右,无症状性心衰约占总数 的一半
2 死亡率高
曾住院治疗的心衰患者年均死亡率高达30%-50%
心衰会有什么感觉?
限制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左心衰临床表现
症状: 一、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 (2)端坐呼吸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4)急性肺水肿 二、咳嗽、咳痰、咯血 三、乏力、疲倦、头晕、心慌 四、少量或肾功能损害的症状
体征: 一、肺部湿性啰音 二、心脏本身体征:舒张期奔马律
心力衰竭的诱因
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感染心内膜炎 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最常见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钙、低镁 血容量增加:摄入钠盐过多,输液过快 过度的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分娩期暴怒 治疗不当: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和降压药物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代偿机制: 一、Frank-Starling机制 二、心肌肥厚 三、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1.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2.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激活。)
心力衰竭的病因
前负荷增加:瓣膜关闭不全及反流,先天心脏病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后天的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缺损及冠状窦瘤破裂。 后负荷增加: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 瓣狭窄。 心肌损害: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继发性心肌
病) ✓ 原发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 肌病 。 ✓ 继发性心肌病:围产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淀粉样变 性心肌病、脚气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 病、风湿性心肌病,等等。
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症状: 一、消化道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二、劳力性呼吸困难:常常继发于左心衰和肺部疾病
体征: 一、水肿:下肢水肿、胸腔积液 二、颈静脉征:颈静脉充盈怒张、肝颈反流征呈阳性 三、肝脏肿大:晚期出现心源性肝硬化(黄疸、腹水、肝脏、
损害) 四、心脏体征
心衰的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及诊断
心功能不全的分级
客观分级(根据心电图、负荷试验、X线、超声心动图来评估) A无心血管疾病的客观依据 B轻度的心血管病客观依据 C有中度心血管疾病的客观证据 D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客观证据
心功能不全的分级
六分钟步行试验分级: 大于550m正常 425m-550m是轻度心功能不全 150m-425m是中度心功能不全 小于150m是重度心功能不全
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解读
一、心衰定义
心衰是由于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如心肌梗死、心 肌病、血流动力负荷过重、炎症等)引起心肌结构和功 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二、流行病学特点
患病率高 死亡率高 医个国家近10 亿人口中,心衰 患者约占总人口的5%
心功能不全的分级
心肌梗死后killip分级: 一级:尚无明确心力衰竭; 二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50%肺野; 三级:有急性肺水肿,全肺大、小、干、湿啰音; 四级: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心功能不全的分级
根据心衰发生发展分A、B、C、D四个阶段: A “前心衰阶段” 。心衰高危人群但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心衰诊断中的作用: (1)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危险分层 (2)用于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危险分层
治疗
心力衰竭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仅有25%的男性患者和38%的女性患者生存率达5年
我国心衰患者的住院数量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 但死亡数量却占40%。心衰的生存率甚至低于许多恶 性肿瘤
心衰的死亡原因依次为:泵衰竭(59%)、心律失常 (13%)、猝死(13%)。
3 医疗费用更高
发达国家心衰医疗费用占整个卫生支出的1%- 2%,2005年达到280亿美元。这已超过了我国 全年总的医疗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