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篇一: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纲要》“炮火下的觉醒”——荣维木[键入作者姓名]学号:读史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

大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羞辱史,当我们不怕谈起,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

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选择的书是抗日战争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炮火下的觉醒》,最主要讲的是卢沟桥事变。

这段抗日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的羞耻,还有反思!品史全文有八章:一、是谁打破了华北的宁静二、乱局的产物——冀察政务委员会三、中国抗日教亡运动的兴起四、暴风雨的前夜五、卢沟桥事变爆发六、日本的阴谋和宋哲元的抉择七、平津血战八、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全书的高潮是第五章,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

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

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

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事变解释的是书名中的“炮火下”,觉醒则是第八章的内容。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召回。

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民族危机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如火如荼。

日本帝国主义面临的对手是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所以这就注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中华民族则一天天开始复兴。

卢沟桥畔的枪声引燃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圣火,将中国推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3]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全民族的空前觉醒和因此重新焕发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七七事变是屈辱的,但是国共能够在炮火下大彻大悟,至少在这段历史上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是一种觉醒。

这种觉醒为华夏子民带来了希望!感悟那段历史,给中华民族的成长记事簿抹下了乌黑的页。

今天,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我们要创造美好辉煌的历史。

那段历史是耻辱,这座卢沟桥是那段历史的永恒的见证人,卢沟桥桥面上还有那场战争留下的痕迹。

每当中华民族的后人来到这里的时候,一定会想到当年日本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上刻画了敌人的残忍和革命烈士的伟大。

在我们的心中回放的是他们的身影,在我们耳边回荡的是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

卢沟桥上洒下多少烈士的鲜血和生命,胸前的红领巾迎着风儿飘扬,那也是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鲜血染成的。

如今,革命烈士已经安详地睡在烈士陵里,他们在天上看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茁壮成长,看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欧洲,则国雄于欧洲;少年胜于地球,则国胜于地球。

”是呀!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我们一齐去创造。

历史不容悔过,那就让我们抓紧未来,所以我们要发奋学习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让中国成为世界的强者,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没有时间等我们遇到了“炮火”再“觉醒。

”2【篇二: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以下内容为本人复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时,总结的读书笔记,其中包含各种书籍/报告及作者,各种事件/运动/惨案的时间及简单缘由,国共两党的各种会议纪要及召开时间,各种学会/报刊/民主党派,系列不平等条约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共同考出一个好成绩。

(因时间关系,若大家发现以下内容有不足之处或者错别字之类,还请多多谅解。

)各种书籍、报告及作者梁发编写《劝世良言》基督教教义宣传平均、平等观念,1843年洪秀全读。

洪秀全编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界训》具有朴素平等观念,为天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

《十款天条》1847年洪秀全到广西紫金山区和冯云山(后南王)会合签订,作为军纪。

1958年洪仁轩编写《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未涉及农民及土地。

《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经济: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等事业,奖励发明机器制造,准请雇工,提倡资义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设新闻官、设暗柜,监督官员,改革弊政;革除缠足、溺婴,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单位。

外交:主张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允许外国人献策,但不得诽谤国法。

康有为编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梁启超编写《变法通义》,谭嗣同编写《仁学》严复翻译了英国博物学家郝胥黎的《进化和伦理》前两篇,汉译名为《天演论》。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日本变政考》等书,希望中国学日本的明治维新,走改革道路。

张之洞写的《劝学篇》,书中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反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1901年7月,清末“新政”,颁布《商律》,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订学习日本立宪制,预备期为9年。

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才能解决中国问题。

20世纪初,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国。

邹容的《革命军》,阐述了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抨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图谋,揭露了清政府卖国行径。

推翻洋朝。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袁世凯制订《暂行新行律》、《戒严法》等剥夺《临时约法》赋予人民的各种言论、出版等政治权利。

1914年5月袁世凯制订《中华民国约法》,用总统制取代内阁。

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通令尊崇孔圣文》,要求尊孔复古。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政经社。

1919年11,12月杨匏安发表《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基本内容做了比较明确的阐述。

是西南宣布马克思的第一人。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

恩格斯的《科学的社会主义》和列宁的《国家和革命》也翻译出版,翻译人:?。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制订了《中国共产党宣言》。

阐述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阶级斗争现状。

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革命必须依靠民众,表明他从依靠军阀到依靠群众。

1923年1月26日,孙文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

1924年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东方会议”,会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提出满蒙和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利害相关等内容。

1928年10月,国民党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

在这两篇文章中毛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1月,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简历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明确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国情。

1933年8月毛泽东作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1933年11月,国民第十九路军同中共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934年1月毛泽东作了《我们的经济政策》和《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报告,总结根据地经济建设经验,阐述了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一起抗日。

简称八一宣言。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

9月1日,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逼蒋抗日”口号。

第一次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

1936年8月,日本参谋部制定了《昭和十二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提出对中国的战争要有全面的作战准备。

1937年11月,日本同德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欧亚两个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旗号结成同盟。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发表讲话,至此,以国共两党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形成全民族抗日新局面。

1938年5-6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系统的阐明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规律。

1938年9-11月,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系统地阐释了共党新民主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