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清代小说清代小说发展的四个阶段一、顺治、康熙时期1644~1722●二、雍正、乾隆时期1723~1795●三、嘉庆、道光、~1874咸丰、同治时期1796●四、光绪、宣统时期1875~1911第一个阶段——顺治、康熙时期这是清代小说的繁荣时期。
1、评点本:《水浒传》的金圣叹评本,《三国志演义》的毛宗岗评本,《西游记》的汪象旭评本、陈士斌评本,《金瓶梅》的张竹坡评本。
2、文言小说: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代表。
3、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的成就为最高。
其中成就比较突出的,有《说岳全传》、《水浒后传》(陈忱撰)、《后水浒传》(青莲室主人撰)和《隋唐演义》等。
4、人情小说,《续金瓶梅》、《醒世姻缘传》等。
5、才子佳人小说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
它是明代以来的人情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
《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6、神魔小说发展到这一时期,已接近尾声,有《后西游记》、《济公全传》、《醉菩提》等。
7、白话短篇小说:《连城璧》、《十二楼》、《豆棚闲话》、《五更风》、《照世杯》、《闪电窗》。
第二个阶段,雍正、乾隆时期1、《聊斋志异》首次刊行于乾隆年间。
《子不语》(一名《新齐谐》)、《阅微草堂笔记》、《谐铎》、《夜谭随录》、《萤窗异草》等。
2、白话长篇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几乎是同时出现两座高峰。
3、才子佳人小说:《驻春园小史》、《金石缘》、《水石缘》、《雪月梅》等。
4、历史演义小说:《飞龙全传》、《说呼全传》、《反唐演义全传》、《说唐后传》、《征西演义全传》、《反唐演义传》。
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5、《绿野仙踪》和《野叟曝言》是两部优秀的作品。
第三个阶段,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时期了创作小说创作进入了衰微时期第四个阶段,光绪、宣统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最后收尾的时期。
1、文言小说以《夜雨秋灯录》、《淞滨漫录》、《淞滨琐话》等为代表。
它们仿《聊斋志异》而作,但描写的重点已不是狐鬼,而是烟花粉黛之事了。
2、武侠小说:《三侠五义》。
俞樾:“如此笔墨方许作平话小说,如此平滑小说方算得天地闲另是一种笔墨!”鲁迅:“而独于写草野豪杰,辄奕奕有神,间或衬以世态,杂以诙谐,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中国小说史略》)3、谴责小说的登场,给这个时期的小说增添了光彩。
代表作为《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
第一节清初白话小说与《聊斋志异》一、清初白话小说入清以后白话小说仍然保持了旺盛的编创势头。
清初许多不肯屈节事清的遗民文人和科举失意的落拓文人,也纷纷做起小说来。
清初的白话小说也就呈现出多种类型,大体说来有这样几种:明代小说的续书、摹写世态人情的世情小说、叙写明清之际政事的时事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1.小说续书明代《水浒传》等四大小说行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后来小说作者仿效的对象,也出现了续书现象、明末已有人写《西游记》的续书,入清后更出现了一批续书。
康熙年间,刘廷玑便已注意到这种文学现象,他说:“近来词客稗官,每见前人有书盛行于世,即袭其名,著后书副之,取其易行,竟成习套。
”(《在园杂志》卷三)①小说续书的两种基本作法:一种是仿造,作者刻意仿照原书,用原书的主要人物或者他们的后身,演绎出与原书相类似的故事情节,成为一部相类似的小说。
天花才子评的《后西游记》、清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便是这类续书。
刘廷玑批评说:“作书命意,创始者始倍极精神,后此纵佳,自有崖岸,不独不能加于其上,亦即媲美并观,亦不可得。
何况续以狗尾,自出下下耶!”(《在园杂志》卷三)对于这种仿造型的续书,刘廷玑的评语是非常中肯的。
另一种续书是作者假借原书的一些人物,另行结撰故事情节,内容、意蕴都与原书大为不同。
如丁耀亢的《续金瓶梅》及陈忱的《水浒后传》等。
其中陈忱的《水浒后传》是较优秀的作品。
②陈忱及其《水浒后传》陈忱(1615-1671?),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浙江乌程(今湖州市)人,身历明清易代的战乱,抱遗民之痛,绝意仕进,栖身田园,与吴中许多遗民文士优游文酒,曾参加叶桓奏、顾炎武、归庄等名士组成的惊隐诗社。
《水浒后传》《水浒后传》叙写的是梁山幸存的李俊等在太湖反抗恶霸巴山蛇,再度起义,阮小七、栾廷玉等在山东登州登云山起事,李应等河北的饮马川起事。
李俊等人出海打败暹罗国,占据金鳌岛。
而中原地区由于奸臣贪官当道,金兵南下,宋徽宗、宋钦宗北狩。
梁山的英雄处决了蔡京、童贯、高俅,并探视囚禁在金营的宋徽宗,解救了遭金兵围困的宋高宗赵构。
各路英雄最后都出海投奔李俊,李俊等英雄征服暹罗诸岛,建立了自己的海上独立王国。
《水浒后传》是陈忱抒愤写心之作,该小说《序》称“穷愁潦倒,满眼牢骚,胸中块垒,无酒可浇,故借此残局而著成之。
”在艺术上,该小说具有明显的抒情写意性的特点。
2、《醒世姻缘传》作者:西周生,真实姓名不详。
成书时间:从该书《弁语》署时“辛丑”,学者推测该小说成书时间当在顺治十八年(1661)。
情节:该小说原名《恶姻缘》,演述的是一个冤孽报应的两世姻缘的故事。
前二十二回为前世姻缘,后七十八回为今世姻缘。
前世晁源为山东武城县土豪,宠爱小妾珍哥,将正妻计氏凌辱至死。
晁源与计氏俱转生于绣江县明水镇,晁源为狄希陈该小说的特点在于对社会进行全景式的展现,将政治黑暗、官场腐败、人心浇漓、道德沦丧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是一部真实的社会生活写照。
对于该部小说的写作特点,鲁迅曾说:“描写则颇仔细矣,讥讽则亦或锋利矣,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
”所以自然写实主义是该部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此外,小说能将不同生活领域的故事、场景,巧妙地贯串起来,显示了高超的结构能力。
诚如第八回评语说:分明百衲成衣,细觅天衣无缝。
李小将军万丈生绡,笔笔无有重叠。
服!服!二、李渔及清初才子佳人小说1.李渔(1611-1680),号笠翁,浙江兰溪人。
早年客居蹉跎,后经兵乱,曾避乱山中,顺治八年离家去杭,创作大量戏曲和小说,靠卖文刻书为业。
后迁居南京,营造住宅名芥子园。
2、李渔有三部短篇小说集:《无声戏》、《十二楼》与《连城璧》。
3.才子佳人小说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出现的章回小说的新品种,此类小说大都是描写才子佳人求偶择婚的故事。
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所描绘的,正如它们的作者所表述的,不过是他们徒自憧憬的富贵风流梦。
比较常见的才子佳人小说有:《平山冷燕》、《玉娇梨》、《好逑传》等。
第七节聊斋志异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分为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大系统,它们的起源、风格和功能各不相同,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深刻的相互影响,但总体来看始终是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文言小说主要来源于史传文学、神话传说、子书等,其形式主要是传奇体与笔记体。
白话小说则主要来源于民间的说话艺术,其基本形式是说书体。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开始盛行,以《搜神记》、《世说新语》为代表,后在宋、清两代取得长足进展,代表作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唐代文人开始“有意为小说”,并发展出文言小说的成熟形式——唐传奇,而文言传奇小说的高峰,则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笔记体小说——文风儒雅,不强调叙事的紧张与故事的激烈冲突,通常以一种悠然平和的心境客观描述人与事,强调自然情趣,整体呈现优雅的贵族气。
传奇体小说——追求曲折情节、完整故事,尤其追求出人意表的想象、激烈的矛盾冲突、振聋发聩的见解和惊世骇俗的情感倾向。
二、蒲松龄的著作和《聊斋志异》的版本:1、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作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杂剧五种、戏三出、通俗俚曲十四种。
路大荒编有《蒲松龄集》,盛伟编的《蒲松龄全集》等。
2、《聊斋志异》的版本1)半部手稿本,实收作品236篇。
2)康熙抄本,共存作品271篇。
3)铸雪斋抄本,收目488篇,实收474篇,14篇有目无文。
4)二十四卷抄本(周村本)。
5)《异史》本,全书总目485篇,实收489篇,近于全本。
6)青柯亭刻本,是现存最早、也是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刻本,不全,文字上作了删改。
7)三会本,由张友鹤编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总结性的,为研究者提供一个比较全面、资料十分丰富的新版本(二)《聊斋》的思想内容:奇异世界中的现实人生《聊斋》一书自康熙初蒲松龄成年时开始记异闻、撰故事,至康熙十八年初次结集,以后不断增补,最后两篇记及康熙四十六年事,先后历四十余年,思想内容极为丰富。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人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其特色:A、揭露的是整个吏治的腐败,而不是个别官吏的品德不好,它触及到封建政治的本质问题。
《席方平》、《梦狼》。
思想主题——批判黑暗现实作者在许多作品中把矛头指向封建社会大大小小的官吏,把他们贪婪、谄佞、凶残、昏庸的本性暴露无遗。
B、小说不仅揭露一般官吏,还将矛头指向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促织》。
C、表现了作者鲜明强烈的爱憎感情,总是借助于现实的或超人的力量,使恶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而被压迫者终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续黄粱》中的曾孝廉的死及死后的报应。
2.抨击黑暗的科举制度,揭示文人士子内心的痛苦与酸楚。
蒲松龄曾自嘲:“落拓功名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
”他大半生辗转文场,屡屡受挫。
感受最为强烈的就是科举弊端,因此对其揭露也就格外有力。
聊斋故事480篇,有70篇左右是描写科场失意。
3、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
《司文郎》《贾奉雉》《叶生》A、揭露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考弊司》“虚肚鬼王”。
B、揭示热中功名的士子痛苦而空虚的精神世界,《王子安》。
思想主题——批判黑暗现实a.蒲松龄认为科考的弊端关键在于试官昏庸。
所以《聊斋志异》里出现的试官几乎都是不学无术,优劣不分,营私舞弊,贪污受贿。
蒲松龄乡试落第后曾作词:“糊眼冬烘鬼梦时,憎命文章难恃。
” b:蒲松龄以其深刻的自我体验,生动描写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摧残与心灵毒害。
《王子安》3.鞭笞黑暗的礼教制度(主要集中在男女婚姻方面)《寄生》思想主题——寄托光明理想1.歌颂反抗精神《席方平》2.歌颂自由爱情“此生所恨无知己”,作者在一大批花妖狐魅的身上寄予了他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聊斋志异》中屡见不鲜的爱情模式——清贫文人怀才不遇,落魄潦倒,但必有年轻美貌聪明机敏的女性对其主动示好,自愿献身。
《白秋练》、《连琐》、《小谢》等。
表现为:A、塑造了一系列“情痴”形象。
《阿宝》中的孙子楚灵魂化为鹦鹉,《香玉》中的黄生,《婴宁》中的王子服等;B、突破了古典小说戏曲中的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强调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
《连城》中乔生割胸肉。
C、表现和赞美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