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口市概况

海口市概况

自然地理海口市地处热带滨海,热带资源呈现多样性,富于海滨自然特色风光景观。

海口自北宋开埠以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海口于1926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成为海南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交通邮电枢纽。

2002年,海口、琼山两市合并,海口市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地理】海口市位于北纬19°32′~20°05′,东经110°10′ ~110°41′。

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隔18海里与广东省海安镇相望。

东与文昌市相邻,南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邻澄迈县。

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拔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

全市土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

【地势】海口市地形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

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海口市中部穿过。

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原。

全市除石山镇境内的马鞍岭(海拔222.2米)、旧州镇境内的旧州岭(199.9米)、甲子镇境内的日晒岭(171米)、永兴镇境内的雷虎岭(168.3米)等38个山丘较高外,绝大部分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

马鞍岭为全市最高点。

地表主要为第四纪基性火山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呈较大面积分布,滨海以滨海台阶式地貌为主,西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为主。

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区,中部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西部熔岩台地区。

【气候】海口市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属于热带海洋气候。

春季温暖少雨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湿凉多台风暴雨,冬季干旱时有冷气流侵袭带有阵寒。

全年日照时间长,辐射能量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以上,太阳辐射量可达11~12万卡;年平均气温23.8℃,最高平均气温28℃左右,最低平均气温18℃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664毫米,平均日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雨日150天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834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5%。

常年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4米/秒。

【土地】海口市现有陆地面积2304.84平方公里。

其中,农业用地175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63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53平方公里。

农业用地中,耕地面积7.9万公顷,含水旱田4.1万公顷,旱地3.8万公顷;林地面积3.4万公顷;可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0.2万公顷、山塘水库0.42万公顷。

主要土壤类型有水稻土、砖红壤、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盐土、滨海沙土7个土类,12亚类,29个土属,54个土种。

【水系】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穿过海口市中部而入海。

南渡江主流在市区长75公里,流域面积130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99亿立方米。

南渡江流经市区的支流水系有鸭程溪、昌旺溪、三十六曲溪、铁炉溪。

境内还有演州河、演丰河、白石溪、罗雅河、美舍河、五源河、芙蓉河等小河流。

有凤谭、铁炉、东湖、风圮、云龙、丁荣、岭北、玉凤、沙坡等水库,总库容量15000多万立方米。

海口市地处南渡江下游河口河网地带和休眠火山口地带,潜水、承压水分布广泛。

潜水含水层以南渡江三角洲潜水和玄武岩孔隙裂隙潜水为主,分布范围分别约800、400平方公里,水位单位涌水量分别可达14.6升/秒、30升/秒。

地下承压水处于雷琼盆地,含水总厚度达200米~350米,老海口、秀英两段可采量共27万立方米/昼夜。

地下热矿泉水处于琼北自流水盆地东北部新生代厚层,分布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海滩】海口市北面临海,海域面积83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31公里。

海水平均水温25℃,最高34 ℃,最低17.2℃。

透明度1米,最大达2米。

浅海盐度29.6%~31.8%。

大部分海底平缓,以软泥为主,泥沙次之;靠近沙滩海岸一带海底以细沙为主。

近海水质富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盐。

60米~10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上百平方公里。

大部分海岸坡度平缓,岸线开阔连绵,沙岸带沙细洁白,有热带海洋世界、假日海滩、西秀海滩、粤海铁路通道南站码头海滩、白沙门海滩、东寨港海滨海滩、桂林洋海滩等海滨风景区和游乐区。

港湾与近海还有少许岛礁和潮滩。

近海海水清澈,常年风轻浪平,有多处较为适宜游泳的傍岸泳区。

【植物】海口市植被以灌木草丛为主。

天然植被主要为南方热带地区常见的野生灌木草丛植物种群。

主要植被包括分布于东北部沿海一带的滨海红树林群落,主要有红树、海蓬、木榄、红海榄等;分布于东南部的稀树灌木群落,主要有沙萝树、榕树、海棠树、荔枝树等;分布于东部和西南部的稀树草原群落,主要有草根草、竹根草、桔子草、竹节草等;分布于南渡江以东、三门坡以北的稀灌木草原群落,主要有白茅、竹节草,伴生蜈蚣草、鸭脚草等;分布于西部羊山地区的杂木林群落,主要有重阳木、苦楝、五叶牡荆等,以及分布于北部沿海的热带滨海沙生群落、热带滨海草滩群落。

主城区以人工植被为主。

人工植被由热带区系植物的各种栽培种组成,如桉树、木麻黄、樟树、相思、棕榈、橡胶、油棕、竹子和花卉等经济林和园林树种,以及龙眼、荔枝、椰子、杨桃、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果树树种。

海口市植物四季常绿,种类繁多。

主要的植物种类中,粮油类有水稻、玉米、薯芋、豆类、花生、芝麻等;瓜菜类有各种瓜类、青菜类、茄类、椒类和葱蒜等;水果类有荔枝、龙眼、菠萝、柑桔等;经济作物类有橡胶、椰子、咖啡、甘蔗等;棉麻类有海岛棉、木棉、红麻、剑麻等;竹类有麻竹、黄竹、石竹、金竹等;林木类有木麻黄、桉树、相思树、海棠等;草灌木类有席草、白茅、竹节草、野牡丹等;花草类有茉莉、菊花、杜鹃、大丽等;水生植物类有江篱、马尾藻、水浮莲、红萍等;中草药类有土花椒、黄牛茶、穿破石、鹩哥王等。

近年来,随着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海口市引种的植物优良品种不断增多,植物种质不断丰富。

主城区椰子树遍布,素有"椰城"的美称。

【动物】海口市陆生动物有野生和人工饲养两大类。

野生动物中,鸟类有麻雀、大山雀、白眼眶、八哥等140多种;兽类有赤麂、鼠类、野兔等;爬行类有蛇类、龟、鳖、坡马等;昆虫类有蜂类、蚁类、蝴蝶类、蜻蜓等,以及青蛙等两栖动物。

人工饲养的动物以禽畜类为主,包括猪、牛、羊、狗、猫、兔、鸡、鸭、鹅、鹌鹑、鸽子等。

水生动物中,有马鲛鱼、石斑鱼、带鱼、鲳鱼等100多种海洋鱼类,青鱼、草鱼、罗非鱼等数十种淡水鱼类,对虾、青虾、角虾、青蟹等二三十种虾、蟹类,以及泥蚶、毛蚶、海螺、牡蛎等贝类。

近年来,海口市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批优良动物种质资源陆续在海口落户。

【矿产】海口市现探明的矿产主要有煤、硅藻土、泥碳、粘土、高岭土、铝土矿、矿泉水、地热水、石材和河砂等。

煤矿为褐煤,分布在甲子镇的长昌煤矿;石材主要分布在永兴镇一带,以玄武岩为主;矿泉水、地热水主要分布在市区北部及永兴镇的火山口地区;河砂主要分布在南渡江东山镇地段和龙塘镇下游的冲积沙洲。

行政区划海口市分设秀英、龙华、琼山、美兰4个区;共辖23个镇(长流镇、城西镇、西秀镇、海秀镇、灵山镇、演丰镇、大致坡镇、甲子镇、三门坡镇、龙泉镇、龙桥镇、三江镇、云龙镇、红旗镇、大坡镇、旧州镇、龙塘镇、新坡镇、永兴镇、遵谭镇、东山镇、石山镇、府城镇);和18个街道办事处(博爱街道、白龙街道、国兴街道、蓝天街道、海府街道、白沙街道、海甸街道、人民街道、和平南街道、中山街道、大同街道、金贸街道、海垦街道、滨海街道、金宇街道、秀英街道、海秀街道、新埠街道);150个社区居委会、249个村民委员会、2504个经济社(村民小组)、4个农垦农场、2个省属农场。

其中,秀英区辖秀英、海秀2个街道办事处,长流、西秀、海秀、石山、永兴、东山6个镇,共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0个村民委员会;龙华区辖中山、滨海、大同、金贸、金宇、海垦6个街道办事处,城西、龙桥、龙泉、新坡、遵谭5个镇,东昌1个农场,共6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4个村民委员会;琼山区辖国兴街道办事处,府城、龙塘、云龙、红旗、旧州、三门坡、甲子、大坡8个镇,红明、大坡、东昌、岭脚4个农场和长昌煤矿,共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2个村民委员会;美兰区辖白龙、白沙、博爱、海甸、蓝天、海府路、人民路、和平南、新埠9个街道办事处,灵山、演丰、三江、大致坡4个镇,桂林洋、罗牛山、三江3个农场,共5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3个村民委员会。

产业经济金融业10-20旅游业10-20农业10-20房地产业和建筑业10-20交通运输业10-20工业10-20邮电通讯业环境交通【环境】 2008年末,海口市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约91.4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796.15人/平方公里。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海口市行政区划调整要求,海口市以建设具有热带风光海滨特色、外向型国际性城市为目标,利用海口市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中央赋予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加大投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生态条件不断优化,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加强城市规划,推进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推动主城区加快拓展,建成了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和海口保税区等功能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主城区建筑低矮陈旧拥挤、道路短断路面狭窄的格局根本改观;大力加强积压房地产的处置,促进城市资源的盘活,不断消除房地产热对城市形象的不利影响,集镇、乡村建筑也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不断发生变化。

以构建"琼州海峡旅游度假区"和"海口旅游圈"为目标,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建成中心城区和西海岸等一批大型旅游项目,旅游环境得到进一步改造和不断优化。

大力推进绿化环保建设,建成了大片绿地和街边街心绿化景点,园林城市格局逐步形成,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285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3661公顷,公共绿地835公顷,绿化覆盖率40.0%,绿地率36.5%,有人民公园、金牛岭公园、万绿园、滨海公园、美舍河和西海岸带状公园等主要园林景区。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主城区日处理能力30万吨的白沙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1200吨垃圾的颜春岭垃圾填埋场以及颜春岭陵园和空气质量监测日报站等环保设施。

推进城市环境的管理和治理,全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年日平均值低于50,城市空气质量居全国重点城市的前列。

主城区建成米铺、儒俊、永庄三大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77万吨,供水服务区域约达100平方公里,用水普及率100%,城市供水已由地下水为主转变为地表水为主。

近年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与封闭地下水井,全市每年压缩开采地下水250万吨,原先以地下水为主造成的地下水漏斗中心区域面积逐年扩大的状况得到有效遏制,地下水水位下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