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竹产业的发展与对比-及我国竹木发展现状

国内外竹产业的发展与对比-及我国竹木发展现状

世界竹产业的发展与比较竹林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被称为“世界第二大森林”。

以竹子资源利用发展的竹产业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

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发现世界各地竹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方向与关注的元素有所不同。

因此世界各地应相互借鉴,共同提升竹产业的发展,树立一个优秀的产业榜样,例如进一步挖掘竹子品牌价值,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通过国际合作共享与传播价值,参与国际林业碳汇等。

竹产业成为全球公认的绿色产业,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日渐为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项重要的非木质资源,在当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木材短缺的背景下,研究世界竹产业的发展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

一、世界竹类资源分布状况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

全球森林面积急剧下降,竹林面积却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已达2 200万hm2,占森林面积的1%左右;年竹材产量1 500万~2000万t 。

世界竹子可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

亚太竹区是世界最大的竹区,有竹子约50多属,900多种。

主要产竹国家有中国、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国、柬埔寨、越南、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斯里兰卡等。

印度有竹林面积约209.7万hm2;缅甸有竹林面积有217万hm2;泰国有竹林面积81万hm2左右;孟加拉国有竹林面积60万hm 2;越南有竹林面积100万hm2;美洲竹产区南至阿根廷南部,北至美国东部,共有18个属,270多种在北美,主要集中在东部。

亚马孙河流域有34 000万hm 2森林中,有1 020万hm2的竹林,占森林面积的3%;非洲竹区范围较小,南起莫桑比克南部,北至苏丹东部: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北美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

近百年来,英、法、德、意、比、荷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

二、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亚太竹区是世界竹子的分布中心,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面积的45%,竹种资源占全世界竹种资源总数的80%。

以下是世界各地主要竹产区的发展状况:1.中国竹产业历史悠久,树立了产业榜样中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作“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中国现有竹类资源500多种,竹林面积520万h m2,占世界竹林总面积近1/4。

竹产业涉及建筑、建材、家居等多个领域,竹产品形成100多个系列。

数千个品种,与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一起,成为中国林业发展中的四大朝阳产业。

如此巨大的产业为世界做出了榜样,促进了人们关注竹子补充木材资源消耗与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带动世界各地竹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中国竹产业产值1981年仅有4亿多元,2000年则达到200亿元人民币,2006达66 0亿人民币,2007年竹产业产值达800亿人民币。

2.日本丰富的竹文化与高科技竹产业日本竹产业发展同中国一样历史悠久。

中国文化传入日本后,日本吸收了中国竹文化,并有着较好的传承与发展,与日本固有的竹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日本竹文化。

日本竹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人用竹制作的折扇,在宋朝的中日贸易中,是最主要的交易商品之一,深受中国人的喜爱。

日本现有竹林面积为14.13万hm2,有13个属,230种。

在森林的周边生长着繁茂的竹林也是日本植物分布的最显著的特征。

除北海道外,其他地区均有竹子生长,60%集中在九州。

日本竹林97%为私人所有,集约经营管理,年产竹材20万~30万t。

随着罐头笋和竹制品输入的增加,竹产区人口的老龄化,人工费高居不下的影响,山区种竹人口下降,竹林面积从70年代不断减少。

日本每年向外国大量进口竹材和竹产品,尤其是笋食品。

为了维护竹产业的发展,日本加强高科技支持竹产业的发展,在竹材利用技术开发上注重科技投入,开发了竹炭、竹醋液、竹纤维、竹炭纤维等高科技竹产品。

2006年日本三重县开发出了以竹子为原料制造可进行生物分解的成型材料新技术。

日本的竹产业是有着浓郁的竹文化与高科技内涵,引领世界竹子的加工利用方向。

3.印度“国家竹子计划”竹材在印度有“穷人的木材”之称。

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称竹子为“绿色黄金”,并表示印度将把大力发展竹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争取在2007年为全国创造800万个工作岗位,使500万个农村家庭摆脱贫困,并为政府带来每年1 600亿印度卢比的税收。

印度政府希望在2015年前后,使印度成为世界领先的竹制品出口大国。

1999年,印度成立国家竹子开发委员会,实施“国家竹子计划”。

纺织部关注对竹子手工艺品的制造;工业部关注竹子的工业用途;食品加工部关注竹笋加工业;科技部通过设在印度东北部竹产区的试验基地进行竹子的研究和开发;商业部注重开发竹产品的出口。

印度的一些主要林业研究部门也开始在印度热带雨林以外的地区开发和建立由农户经营的竹资源培育基地。

这种农户经营人工林的方式将成为未来竹材供应的保障和适应市场特殊需求的竹原材料的来源,同时还有利于保持印度各个地区的生态平衡。

印度是世界上使用竹材造纸最多的国家.全国近百个造纸厂中有一半以上的工厂利用竹子做原料,估计竹材在造纸原料中的比例为45%-60%。

印度也是世界上首批开发竹子发电潜能的地区之一。

2006年,印度开始在东北部最大的竹产区米佐拉姆邦省建造两座以竹子为燃料的新型环保电厂。

米佐拉姆邦建将成为印度第一个使用这种“绿色”电力的地方邦。

用竹子和竹子边角料发电,不仅成本低,也有利于环境,其原理类似于用稻壳发电,即将竹子干燥后再热解汽化,然后用产生的可燃气体来发电,在印度竹子利用的程度可以同木材相比拟,消耗量亦很大。

4.“美洲竹子”行动美国原产的竹子资源并不多,原产的竹子也只有几种,除大青篱竹及其两个亚种外,没有乡土竹种,19世纪末期就开始引入竹子。

20世纪初期,美国农业部组织对竹子制浆进行了研究,从世界各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竹种采集和引进。

种植在美国各地的植物引种站,竹种引进取得了较大进展。

美国人对竹子产生较大兴趣,把它作为景观利用、防治侵蚀、制作工艺品的原材料和食物。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成立了“竹子协会”,开展了大量竹子教育、宣传和引种工作,为竹子在美国的普及和推广及美国竹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据美国竹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美国2002年的竹产业产值为3 000万~4 O00万美元。

美国竹子协会南加州分会实施“美洲竹子”的行动,对原产美洲的竹种实施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竹子加工品的制作和交易也非常活跃。

全美约有40~50家生产和经营竹制加工产品的公司和企业,其中大部分为竹制品分销商。

美国竹子园艺业发展异常迅猛,现有进行竹种买卖的竹种园、竹子苗圃约150余个。

其中有6个规模较大的生产销售公司,12个专门的竹子苗圃,约10个有权进口外来竹种的公司,初具产业规模,并建立了较完善的产供销服务体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制品进口市场。

目前有几百种竹制产品,大部分从国外进口。

5.“竹子在欧洲”欧洲没有天然分布的竹种,但由于当地居民的个人爱好和对环境美化与保护生态的重视,意大利、德国、法国、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产竹国家引种了大量的竹种。

2000年成立了“欧洲竹子协会”,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竹子研究与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非常热烈。

欧洲已经建立了多处竹子观赏园与用于科研试验的竹园。

2002年,欧洲委员会资助了“竹子在欧洲”的项目。

在德国北部种植了一些竹种,收集了不同的竹种和它们的基因类型,对它们进行了评估。

这项工作由德国农业研究中心所属的农作物科学研究所实施。

实验的重点放在那些有可能适用于欧洲的农业发展,可能作为新的能源替代农作物或用于其他方面的竹种的栽培。

德国把有关育种的进一步研究项目重点放在提高竹子的生物量上。

竹子的蒸发系数小于300,低于传统的植物。

因此水的利用率更高。

竹竿蕴含的能量(每千克干物质燃烧可释放出17.1MJ的热值)和其超过40%的纤维素含量使得它更加适合作为产生能量和造纸以及生产纸浆的原材料。

2002年,德国联邦农业研究中心曾对65种适于生产生物能量的植物进行了研究,其中竹子具有很大的优势。

如果设定优先级的话,竹子会被排在前5名之内,主要是缘于竹子的生产力比较好,可以连年采伐,而且产量也不降低;竹子在冬天保持绿色,这对于欧洲日照时间较短的地区尤为重要;竹子比其他可供选择的作物对水的利用率更高;而且竹竿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适合生物能量的转化。

6.非洲“加纳方案”非洲竹产区是三大分布区中最小的一个,竹产业相对落后于其他产竹区。

由于生产和加工技术落后,以及发展资金的匮乏,竹子发展很难形成一个完成的产业体系。

近几年来,由于竹子产品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识。

联合国工发组织十分重视竹子产品的开发、利用和加工,选择了加纳来开展竹产业这一领域的合作。

在联合国工发组织组织的“加纳综合方案”项目下,加纳派代表参加了中国举办的国际竹子培训班;委托中方对加纳竹子样品进行了技术测试,并派加纳的相关人员对中国进行了考察。

在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推动下,加纳土地和森林部向该国内阁提交了一份备忘录,要求政府通过一项加纳的竹藤开发政策。

竹产业即将成为非洲一项重要的扶贫与农业收入来源。

三、世界各地竹产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通过对中国、日本、印度、欧美等世界主要产竹国竹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各个国家或地区竹业发展各有其特色,发展水平不同,产业方向不同,关注元素不同:1.世界各地发展不平衡世界竹子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依据资源优势与发展历史看,亚洲竹产业最为发达,其中中国最为发达,预计2007年竹产业产值达800亿元,每年以20%增长速度发展,为世界做出了一个优秀的产业榜样。

日本竹子资源不断下降,但是林地集约经营程度高,大部分移作水土保持和园林绿化等用。

日本竹产品加工利用的新技术开发研究很活跃。

竹材加工企业重视竹制产品的精加工深度,一般不生产粗加工产品,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竹类资源。

日本近年开发了竹纤维,竹叶黄酮系列保健品和竹炭系列等高科技产品。

日本竹制品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其产品的精加工上,不是指传统的,花费更多劳动力的手工艺品式的生产模式,而是以现代设计理念为基础,对产品从市场开发分析到生产管理技术等一系列的科学、高效的生产手段。

印度竹林资源丰富,但是真正集约经营的竹林很少。

竹林生长很差,产量极低。

竹林在印度最大的用途是造纸,造纸废水利用处理后用于灌溉。

竹子亦被用于箩筐等容器编制,较为现代化的竹材利用是竹胶合板制造,主要集中在北方邦、中央邦的一些较大城市附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