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病虫害防治棉花病害防治、虫害防治、草害防治以防为主,对症施药一、棉花红腐病症状:在棉苗未出土前受害。
幼芽变棕褐色腐烂死亡;幼苗受害,幼茎基部和幼根肥肿变粗,最初呈黄褐色,后产生短条棕褐色病斑,或全根变褐腐烂。
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二、棉花黄萎病症状:现蕾期病株症状是叶片皱缩,叶色暗绿,叶片变厚发脆,节间缩短,茎秆弯曲,病株畸形矮小,有的病株中、下部叶片呈现黄色网纹状,有的病株叶片全部脱落变成光秆。
防治方法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初病后和发病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棉花红粉病症状整个铃壳表生松散的桔红色绒状,比红腐病的霉层厚,病铃不能开裂,僵瓣上也长有红色霉粉。
防治方法:可喷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三、棉花炭疽病症状:棉籽和幼芽受害,变褐腐烂;棉苗受害,幼茎基部初呈红褐色斑,渐呈红褐色凹陷的梭形病斑,病重时斑包围茎基部或根部,呈黑褐色湿腐状,棉苗枯萎而死。
子叶受害,叶缘产生褐色半圆形病斑,病斑边缘紫红色。
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四、棉花枯萎病症状病株一般不矮缩,多由下部叶片先出现病状,向上部发展,病叶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发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或紫红色的斑块。
(1)棉花枯萎病发生规律发病与温湿度,枯萎病一般土温在20℃左右时开始显症,土温上升到25℃-28℃时形成发病高峰,当土温上升到33℃以上,病菌受抑,出现暂时性隐症,入秋后待土温下降到25℃左右,又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初发病后和发现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2)棉花立枯病症状棉籽受害,造成料籽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
水渍状病斑,并渐扩展围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黑褐色、湿腐状,病苗倒伏枯死。
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发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易破裂脱落成穿孔。
(3)棉花立枯病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4)棉花曲霉病症状在铃壳裂缝处和虫孔处产生黄绿色或黄褐色的粉状霉层,高湿时呈绒毛状褐色霉层,棉絮也霉变,铃不开裂。
发生规律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生,8、9月份的雨量将成为铃病发生轻重的关键因素。
防治方法可喷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5)棉花角斑病症状真叶发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成油渍状透明病斑,后变为黑褐色病斑扩展时因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
发生规律苗期土壤含水量较高,7、8月份的铃期雨量较大,尤遭暴风雨侵袭时,角五病易流行。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喷洒1:1:120-220波尔多液、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6)棉花黑星病症状全铃受害,铃壳变黑、僵硬,不开裂。
铃壳上密生小黑点。
高湿下全铃满布烟煤状粉末。
病铃棉絮烃黑色僵瓣。
防治方法在烂铃病原较复杂的棉区,可喷洒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为提高防治效果,可用波尔多液或铜皂液加入上述药剂混合施用。
防治虫害要采取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做到病虫兼治。
(1)棉红蜘蛛寄主与危害危害棉花,玉米等。
棉红蜘蛛发行规律温度24℃-28℃,相对湿度在75%时繁殖最快。
防治方法用波美0.5石硫合剂中三氯杀螨砜1000倍,或20%可湿性杀螨砜800倍,或50%敌螨丹可湿性粉1000倍液喷雾。
(2)棉盲蝽寄主与危害棉盲蝽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豆类、豆科绿肥、十字花科蔬菜、麻类、向日葵、麦类、谷子、高粱等。
棉盲蝽发生规律盲蝽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相对湿度在70%以上。
防治方法常用农药有:50%1605乳油1500倍液,50%甲胺磷乳油、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0%磷胺乳油或50%久效磷2500-3000倍液,50%马拉松乳油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200-1500倍液,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50-400倍液,667平方米用75千克喷雾。
(3)棉铃虫寄主与危害棉铃虫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玉米、小麦、高粱、豌豆、苕子、苜蓿、番茄、向日葵等作物。
棉铃虫发生规律棉铃虫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75%-90%。
防治方法成虫产卵盛期为防治适期。
常用杀虫剂有50%久效磷乳油、40%马拉硫磷乳油、50%辛硫磷乳油、40%氧化东果乳油、90%晶体敌百虫等,均配成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667平方米用50-75千克喷雾。
(4)棉尖象寄主与危害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玉米、谷子、高粱、小麦、水稻、甘薯、大豆、花生、茄子等。
棉尖象发生规律温度高、湿度大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相应提前。
前茬玉米,虫量大,受害重。
防治方法当100株虫量达到30-50头时为喷药适期,可选下列药剂一种防治:95%巴丹1500倍液,50%西维因400倍液。
(5)棉斜纹液蛾寄主与危害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甘蓝、甜菜、大豆、十字科蔬菜等。
棉斜纹液蛾发生规律温度26℃-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发生。
防治方法当棉田内发现150棵或5平方米有一块卵,7天后喷药防治;每10株或每平方米有5头以上幼虫,立即喷药防治。
要先选用下列药液的一种: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液。
(6)红铃虫寄主与危害除危害棉花外,在秋葵、洋麻、洋绿豆和木槿均有发现。
红铃虫发生规律较高的适宜温湿度有利于红铃虫的繁殖,温度在20℃-35℃,相对湿度80%以上适合其发生。
防治方法在成虫产卵盛期施药杀卵和初孵幼虫。
药剂有:50%久效磷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667平方米药用50-75千克喷雾。
棉花病虫害治理棉花生育期比较长,且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在棉花一生漫长的生育过程中,常会遭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为害。
在当前的生产条件下,一般年份棉花因遭受病虫为害可造成经济损失5%~15%,如果不进行防治,则可造成30%~50%的损失,少数病虫在特殊年份可造成棉花,80%以上的经济损失。
自从农药发明之后,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为害,增加了农作物产量。
但由于农药长期大量使用,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环境污染,造成了病虫害的再猖獗,增加了防治的困难因此,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对病虫害发生严重、农药使用量大的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1)苗期病害综合防治对于棉花苗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达到控制苗病发生,培育壮苗的目的。
以下以营养钵苗床苗病防治为主来探讨棉花苗病的防治方法。
①苗床备制钵土选择:营养钵苗床应选择在避风向阳处,钵土应为无病土,以利棉苗生长短减轻枯黄萎病的发生以及延缓枯黄萎病的蔓延速度。
无病土一般要求是:晒场土、冬前的塘泥土、菜园土和无病棉田土;切不可在棉田中枯黄萎病发病中心处制钵。
钵土施肥:钵土要为营养土,对于待制钵土,应在制钵前10天施入碳铵25千克/亩,磷肥25千克/亩,钾肥10千克/亩。
制钵待播:一般要求从3/下~4/上开始抢晴制钵。
营养钵应为“中钵”,摆放平整,床宽1.2米,长10米左右,以利盖膜管理。
钵脚掩土,苗床四周开沟,沟深于钵底,以利滤水。
②种子处理棉种带菌是苗病发生的主要菌源之一,因此,杀灭种子所带的病菌是防治棉花苗病的一条重要措施。
选种晒种:对于待播棉种,播前粒选,剔去虫籽、瘪籽和破损籽。
播前晒种2-3日,提高种子发芽势。
药剂拌种:选用种衣剂包衣的精加工棉种;毛棉籽选用0.5%~1%稻脚青拌种或甲基立枯磷200倍液浸种5~6小时。
③苗床管理适时抢晴拌种。
一般在四月上旬晴天播种。
拌种前用1000~1500倍稻脚青液或甲基立枯磷1000倍液将营养钵充分浇足水份后拌种,每穴1~2粒,播后用细土将钵盖平,立明用竹片打弓盖膜。
及时揭膜,通风炼苗。
当出苗达80%以上并子叶平展时,于晴天上午九时至下竿四时揭膜散湿,通风炼苗(高脚苗),揭膜时先只揭两头,2天后全揭炼苗,夜晚及阴雨寒潮时盖膜防冻。
施药防病,保全苗壮苗。
齐苗后,由于膜内高温高湿,各种苗病迅速发生,造成死苗弱苗。
最早发生的是立枯病和炭疽病,当真叶开始长出时,猝倒病大量发生,造成成片死苗,同时黑斑病普遍发生,为害叶片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弱苗。
对于棉苗基部病害(立枯、炭疽等),结合雷床浇水用1000倍稻脚青或500倍甲基立枯磷泼浇。
叶部病害选用半量式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的比例为0.5:1:100)或500倍多菌灵、甲基立枯磷喷蓖。
整个苗床期防治2~3次。
适当浇水,减轻病害发生。
在营养钵苗床管理上,切忌过多浇水,要求实行“干旱”管理,苗床表土一般让其发“白”。
搬钵蹲苗,防猝倒促早发。
有时苗床猝倒病大发生时,各种药剂均很难控制其发生,这时只有搬钵。
当第一片真叶长出至一叶一心时搬钵,搬钵时剔去病苗、弱苗和死苗钵,搬钵后重新盖土并适量施肥。
(2)棉花生育前期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上,一般根据棉花的生育特点和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在棉花生育前期(以7月中下旬进入伏旱时为分界线),制定以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棉花的补偿作用为主的防治策略,而在棉花花铃期则以化学农药防治保棉桃为主。
①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和棉花的补偿作用。
棉田控制棉花害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如蜘蛛类、瓢虫类、小花蝽、草蛉、六点蓟马等,这些天敌对棉花的一些主要害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特别是对棉蚜和棉铃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