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19年高中政治必修一全一册导学案579页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年高中政治必修一全一册导学案579页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1 课时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目标导航] 1.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2.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重点) 3.能够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表现及解决措施等相关问题。

4.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课前自主学习KEQIANZIZHUXUEXI1. 商品(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Ⅰ .变质食品、假冒伪劣产品是商品吗?提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变质食品、假冒伪劣产品不具有商品应有的使用价值,因而不能作为商品出售。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Ⅱ .“企业只关心商品的价值,消费者只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没有认识到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企业不仅关心商品的价值,也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的质量不好,价值则难以实现。

作为消费者,不仅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关心商品的价值,总是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两个方面的最佳结合点。

Ⅲ.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大小之分吗?提示: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大小之分,因为它们在质上是不同的,不能做比较,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人们的需要也不一样,人在饥饿时迫切需要食物,这时食物比其他东西更能满足人的需要。

使用价值只有高低、好坏之分,比如设计的合理性、质量的高低等。

2.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 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 本质: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但货币主要是以自身价值表现、衡量其他商品价值,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不能认为是商品。

Ⅳ .对纪念币如何正确认识?提示:纪念币的种类分为普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

普通纪念币是国家发行的可以流通但又具有纪念意义的法定货币。

发行后,可以与其他流通人民币等值流通,其面额记入市场现金流通量,成为货币供应量的一部分。

因而,普通纪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2)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作价格。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 货币—— 商品。

(3)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念币首先是法定货币。

其面值一般为:壹角、壹元、伍元、拾元等,可与普通纸质人民币一样等值上市流通。

贵金属纪念币:包括金币、银币、铂币、钯币等贵金属或其他合金铸造的纪念币,面额只是象征性的货币符号,并不表明其真实价值,不能流通,其面值不记入市场现金流通量。

纪念币在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保值和投资价值。

3. 货币的职能(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4. 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①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②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2) 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 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思维辨析]判断下列食品是不是商品。

(1) 商场柜台上的食品。

( )(2) 当前经济生活中,纸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 )(3)“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基本要求,商品价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 )(4)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面值,有权规定纸币的发行量,也有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 )(5) 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6)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不一定是货币。

( )答案(1)√(2)√(3)×(4)×(5)×(6)√课堂合作探究KETANGHEZUOTANJIU知识点正确认识商品[情景助学]情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到商店、超市、农贸市场购买东西。

这些需要购买的东西都是商品。

问题探究:比较使用价值价值区别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1) 我们购买的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提示:我们购买的这些产品都是商品,它们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有价值与使用价值。

(2) 你能从中概括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吗?提示:这些商品都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即都有使用价值,同时这些商品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都有价值,所以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与价值。

(3) 这些商品交换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深化认知]全面理解商品(1) 从商品含义的外延上看:商品包含于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包含于物品。

因此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2) 从商品含义的内涵上看: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①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如果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不能成为商品。

②“交换”的本质:商品生产者之间劳动的交换。

③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这是商品能够“交换”的原因。

④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还没有交换,也属于商品,但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

(3) 从商品基本属性上看: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比较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属然的关系,是一切有用物品的性共同属性,单凭使用价值不能特把商品与其他有用物品区别开征来归最终归属于消费者(买者),但属是必须同时让渡价值范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依据价值可对商品和其他物品加以区分最终归属于生产者(卖者),但是必须同时让渡使用价值永恒范畴历史范畴畴续表比较使用价值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联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②对立性:商品生产者系与消费者都无法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给生产者(4) 从商品的形态上看:商品包括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

[特别提醒] (1)不能笼统地认为废品不是商品。

第一,废品相对于原有性能,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

从这种意义上看,废品不是商品。

第二,许多废品可以卖给收购站,仍可用于交换,这是因为废品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使用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看,它还是商品,但已不是原有性能的商品。

(2) 有些东西不是商品,但也可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如土地、股票等。

(3) 买一赠一式的产品(即捆绑式销售的产品)仍是商品。

[题组过关]1.2015 年8 月20 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陆续发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币一套。

其中,金银纪念币包括 7.776 克(1/4 盎司)金质纪念币 1 枚、31.104 克(1 盎司)银质纪念币 1 枚、155.52 克判断商品的方法(1) 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 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5 盎司)银质纪念币 1 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该套纪念币 A .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B .能收藏,但不能在市场上流通C .是货币,本质是一种价值符号 D .是货币,其购买力由国家规定(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 该套纪念币是不是商品?有没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2) 该套纪念币能不能收藏?能不能在市场上流通?(3) 该套纪念币是不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还是价值符号? (4) 货币的购买力是不是由国家规定的?提示: (1)是 有 (2)能 能 (3)是 一般等价物 (4)不是 [答案] A(3) 领域法:离开流通领域则不可能成为商品,商品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存在。

知识点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职能[情景助学]情景:一位旅行者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

当他拿出人民币支付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主人提出要用纱布交换。

于是他来到一个有纱布的部落,用人民币购买纱布,不想也遭到拒绝了,主人提出要用针来交换,他猛然想起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拿纱布来找船主人,结果船主人已经回家了,旅行者沮丧而归。

问题探究:材料中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货币是怎样出现的,其含义和本质是什么?提示:(1)材料说明了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简单的物物交换出现了困难。

(2) 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3) 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时,货币便产生了。

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成为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深化认知]1. 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1) 偶然的物物交换。

(2) 扩大的物物交换。

(3)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4) 货币出现。

商品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能够固定在一种商品上,以利于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很多优点,最后,一般等价物集中到贵金属金、银上,这样货币就出现了。

2.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货币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含义不同区别产生时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晚早间不同是否固定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不固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联系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特别提醒] (1)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成为货币,但这并不意味着金银饰品、金银奖牌、金银器具等就可以成为货币。

(2)网络中的QQ 币是虚拟的货币,并非真实的货币,它只能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