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牛发情的季节性规律初探

母牛发情的季节性规律初探

母牛发情的季节性规律初探戴德荣(甘州区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通过对甘州区1997—2006年十年发情授配母牛的逐月统计分析发现,一年中,发情母牛1月所占的比例最小,只有3.5%,9月最高,达14.0%;按季节分布看,12、1、2月所占比例最小,只有全年的12.81%,7、8、9月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8.0%,其中8、9月间差异不显著,与7月间差异显著(p<0.05),与其它各月间差异极显著(p<0.01),显示母牛发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进一步将月平均温度与发情母牛所占的比例作相关性分析,求得相关系数(r)为0.869,说明温度与母牛发情呈正相关(t<0.01)。

关键词:温度;母牛发情影响母牛发情的主要因素有品种、饲养管理、营养和环境等。

由于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不同的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各自的发情特征,虽然这种特征随着饲养方式的改变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自然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其中自然因素中环境温度的影响尤为重要。

牛四季发情。

在温暖季节里,发情周期正常,发情表现明显。

但是在寒冷地区,特别是粗放饲养情况下,发情周期延长甚至会停止。

也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本研究对甘州区1997年至2006年间黄牛冻配改良逐月授配情况做了统计分析,以分析黄牛发情配种的季节性特点,以及温度对发情的影响。

1 基本情况甘州区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东径100°06'—100°52',北纬38°32'—39°24',海拔高度1450米—2200米之间,年降水量134mm,蒸发量2900mm以上,平均无霜期150天左右,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7.6—4.6℃,≥0℃的积温3380—2720℃,历史最高温度38.6℃,最低温度-28.7℃,其中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只有-14.1℃。

境内幅员辽阔,地势平坦,气、热、水资源丰富,属灌溉农业区,具有发展奶肉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从1980年起我区对本地黄牛用以西门塔尔为主的肉牛冻精进行授配改良,经过20多年的杂交改良,目前冻配改良站点已由当初的32个发展到106个,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和农户,改良及杂种牛比例占到总饲养量的95%以上。

2 材料与方法2.1材料本文收集了我区1997-2006年所有牛改点每月授配的母牛数据,为了便于比较分析,将各月占全年的百分比列于表1。

表1 1997—2006年人工授配母牛按月分布情况各月所占的比例(%)年度全年授配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1997 7172 1.9 4.1 6.6 7.6 10.8 12.8 13.2 16.1 15.0 7.1 3.1 1.6 1998 6630 1.7 2.8 4.6 5.2 12.4 12.4 10.0 17.7 16.2 10.0 4.4 2.7 1999 6701 1.5 2.9 4.3 6.1 10.4 8.9 13.0 18.5 16.8 10.5 4.6 2.4 2000 8491 1.7 3.7 5.7 7.9 10.6 8.8 11.1 13.7 17.9 11.4 5.0 2.6 2001 11368 2.3 3.7 6.1 8.3 8.3 8.6 9.4 12.4 14.6 8.8 9.7 7.8 2002 13874 2.5 5.6 8.9 10.0 7.9 8.8 8.9 11.4 13.2 9.1 9.0 5.0 2003 19241 5.9 6.8 8.4 8.4 9.0 8.2 8.3 11.9 12.4 10.7 5.5 4.4 2004 23737 6.4 7.3 8.5 10.5 10.1 7.7 11.7 11.7 9.2 4.2 6.8 5.9 2005 32780 5.1 4.0 9.2 8.5 9.6 6.9 7.2 11.1 13.0 10.1 8.5 6.8 2006 35880 6.0 6.8 8.5 7.7 8.7 6.3 11.6 11.1 11.7 7.6 7.9 6.2 合计 165874 35.0 47.7 70.8 80.2 97.8 89.4 104.4 135.6 140.0 89.5 64.5 45.4表中所列数据均是历年当月人工授精站(点)首次授配的母牛,复配母牛均不在统计之列,由于本交、漏配等情况各月都有均等出现的机率,加上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基本代表了当月的发情母牛。

2.2方法将上述资料按月和按季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我区历年月平均温度作相关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3.1母牛发情的季节性分布表2 不同月份间的差异显著性比较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平均(X) 3.5 4.77 7.08 8.02 9.78 8.94 10.44 13.56 14.0 8.95 6.45 4.54 标准差(S) 2.07 1.70 1.84 1.58 1.36 2.11 2.01 2.84 2.62 2.15 2.24 2.13 差异显著性 0.05 d c c b b b b a a b c c0.01 D C C B B B A A A B C C由表2可以看出一年当中发情母牛1月所占的比例最小,平均为3.5%,9月最高为14.0%;从季节分布来看12、1、2月(冬季)所占的比例最小,只有全年的12.81%,7、8、9月(夏季)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8.0%;对上述各月的平均值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LSD 法),结果8、9月间差异不显著,与7月差异显著(P<0.05),与其它各月间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4、5、6、7、10月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各月间差异显著,其中与1、2、11、12月间差异极显著;2、3、11、12月间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各月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母牛的发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8、9月份,其次是4、5、6、7、10月份,11、12、1、2、3月份相对较少。

3.2 母牛发情与温度的关系我区的历年月平均温度如表3,一年中最冷月出现在1月,而气温最高的月份是7月,将每月发情母牛所占的比例和月均温一一对应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温度越低,发情母牛所占的比例越小,母牛的发情高峰期正是全年气温较高的7、8、9三个月,与气温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性。

表3 甘州区历年月平均温度与发情母牛比较月份 1月 2 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平均气温-8.7 -5.5 1.9 9.3 16.1 19.7 21.8 20.2 14.5 7.2 -0.9 -6.3 (℃)发情母牛 3.5 4.77 7.08 8.02 9.78 8.94 10.44 13.56 14.0 8.95 6.45 4.54 (%)进一步对月平均温度与发情母牛所占比例作相关性分析,求得相关系数(r)为0.869,说明温度与母牛发情存在正相关(t<0.01)。

4 讨论与小结有关高环境温度对牛发育和母牛受胎率的报道较多,但关于温度对母牛发情的影响的报道却不多见。

Barnett(1962)指出高环境温度下,不论公牛或母牛之发育均延迟; 在Dalt等(1959)之报告中,也显示不论布拉玛牛或短角牛在26℃下其发育之日龄均延后达5个月;Ingraham等(1976)亦指出高环境温度牛之受胎率可以由66%降到35%;而Bading等在佛罗里达洲的北部牧场历时3年,对荷斯坦、娟姗牛、瑞士褐牛进行人工授精,观察结果显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头胎青年母牛受胎率(47%)高于经产牛(32%);Roman-Ponce等发现,与有遮阳措施的奶牛相比,饲养在无遮阳环境下的奶牛,在发情周期的黄体期血液中孕酮浓度会略有提高;另据报道,当环境温度由4℃上升到28.1℃时,母牛血清中孕酮水平上升73.33%,而F3皮质醇,LH 促黄体生成素和雌二醇水平则显著下降。

在现代畜牧业中,所谓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其本身就包括提高家畜的繁殖效率。

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表现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家畜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营养、卫生等方面的需要,也表现在对家畜的生存环境和生命活动的人为控制的水平。

因此,正确了解母牛发情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和温度的变化与母牛发情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于人为调控和创造相应的小气候环境,以便合理安排农时、制定周密的生产计划等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本文只对这一表象作了初步探讨,结论尚属感性,希望能引起有关专家学者及同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1]潘生功,等.塑料暖棚养畜技术[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0.[2]樊锦沼,乌兰巴特尔.气象与绵羊肉生产[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3]常明雪.高温环境对奶牛的影响[J].中国草食动物,2003,23(3):43-44.[4]杨效民,张喜忠,李迎光,等.黄牛发情规律观察[J].中国牛业科学,2006,32(4):12-15.[5]北京农业大学.家畜繁殖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作者简介:戴德荣(1964-),男,甘肃张掖人,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Study on the seasonal rule of cow oestrusDai Derong(Animal Science and V eterinarian Station in Ganzhou District, Zhang Y e City,GansuProvince,734000)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cow breeding data from 1997 to 2006 was collected and taken statistic monthly, the result shows cow oestrus rate is minimum in January (only 3.5%), in September it is the highest, accounted of 14%. The oestrus rate in winter (including December, January and February) is only 12.81%, also the least season, in summer is the highest, including July, August and September, accounts for38%.Therein,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ugust and September (P>0.05), but that is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in July (P<0.05)and than in another month(P<0.01), therefore, this result shows cow oestrus have obviously season character. And then we also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verage month temperature and cow oestrus rat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869, this result implies that there are ac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cow oestrus (t<0.01).Key words: temperature, cow oestru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