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反刍兽疫在中国的流行趋势及应对措施

小反刍兽疫在中国的流行趋势及应对措施

动物医学进展,2015,36(1):110‐113Progress in Veterinary Medicine 专论与讲座小反刍兽疫在中国的流行趋势及应对措施 收稿日期:2014‐04‐19 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科研联合基金项目(HNTDL H 140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HS 201401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士资金项目(2012BB 023);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TDGJ 1409) 作者简介:刘永宏(1981-),男,内蒙古武川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传染病与免疫病理学研究。

倡通讯作者刘永宏1,赵 丽1倡,曹胜波2,李龙凯3,王海国4,廖秋萍1,焦海宏1(1.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新疆阿拉尔843300;2.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70;3.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32;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红旗农场生产科,新疆阿图什845350) 摘 要: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小反刍兽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口炎、胃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

该病呈全球性自西向东流行趋势,我国目前已有9省市发生该疫情,其他省份防控局面也颇为严峻,对我国畜牧业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论文对小反刍兽疫在中国流行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流行;防控中图分类号:S 852.6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38(2015)01‐0110‐04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PPR )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PPRV )感染小反刍兽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口炎、胃炎、腹泻和肺炎为特征[1]。

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潜伏期为4d ~5d [2]。

在易感群中,严重暴发时致死率为100%,中等暴发时致死率不超过50%。

山羊高度易感,绵羊次之[3];2004年8月,苏丹出现了大量大型反刍动物‐骆驼感染PPRV [4];牛和牦牛亦可感染,但无临床症状,也不排毒[5];野生动物(如白尾鹿)偶有感染,猪可被实验性感染,未见人感染的报道[3]。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A 类动物疫病,在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42年,PPR 首次暴发于西非科特迪瓦[6],现在全球至少49个国家已发生或正在发生该疫情,其中至少23个亚洲国家[7],包括我国周边的老挝、孟加拉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富汗和韩国等国[7‐9]。

PPR 给疫情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肯尼亚每年因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1500余万美元[10]。

1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 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同属的还有海豚麻疹病毒、犬瘟热病毒、鼠海豹麻疹病毒、牛瘟病毒和麻疹病毒[11],PPRV 只有一个血清型[12]。

PPRV 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 ,大小为15948nt ,基因组3′末端为基因组启动子区,5′末端为反向基因组启动子区,6个基因排列顺序为3′‐N ‐P ‐M ‐F ‐H ‐L ‐5′,依次编码的6个结构蛋白为核衣壳蛋白(N )、磷蛋白(P )、基质蛋白(M )、融合蛋白(F )、血凝蛋白(H )和大蛋白(L ),P 基因还编码两个非结构蛋白C 和V [13]。

N 蛋白通过自我组装形成核衣壳粒子,与P 蛋白和L 蛋白协同作用调控病毒RNA 转录和复制。

N 蛋白还是保守性较强的免疫源性蛋白,当病毒感染时可以引起强烈的抗体反应。

此外,N 蛋白上含有T 细胞表位,在细胞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4]。

根据N 或F 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均可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目前PPRV 分为4个基因系,Ⅰ系和Ⅱ系分布于西非,Ⅲ系病毒流行于东非、阿拉伯(阿曼和也门)及印度南部,Ⅳ系仅见于中东、阿拉伯和印度次大陆[1,13]。

比较两种分别基于N 和F 基因部分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方法,N 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能更加有力的根据地理来源进行毒株的聚类,分析结果体现了小反刍兽疫病毒在全球自西向东(从西非到亚洲)的传播,并在4个区域分别进行独立的演变。

而F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更多的反映出病毒以时间为轴线的演变过程,从而为病毒在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传播途径提供线索[11]。

更具体的结果,依赖于更多N或F基因全序列的报道。

2 中国小反刍兽疫疫情流行情况2007年7月,我国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在发生PPR[15],易感羊9780只,发病4022只,死亡2024只,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达到41.1%、20.7%和50.3%[16]。

随后几个月后,在革吉、日土、札达和改则4个县出现该疫情,共20个疫点,羊发病6122只,死亡1888只[17],病死率为30.84%;2008年2月,西藏阿里地区在某草场边界处发现岩羊、黄羊等野生动物感染本病[18];2008年6月,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双湖区嘎措乡发生PPR疫情,病羊及同群羊合计6690只[19];2010年5月14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乡乌江村发生PPR疫情,发病羊133只,死亡69只,扑杀1094只[17],病死率为51.88%。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工作人员经现场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可基本确定,疫情最早在2005年冬季从日土县日土镇热角村发生,当时被认为是羊快疫,并按照羊快疫处理。

其后疫情通过混群、混牧以及引种等方式缓慢地向东推移,经近2年的时间疫情扩散至改则县[16]。

2013年11月30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三宫乡一村发生PPR疫情,发病羊1236只,死亡203只[20],病死率为16.42%;2013年12月20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哈尼喀塔木乡托依堡村发生PPR疫情,死亡26只;12月22日,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玉尔其乡玉拉拉村和上库木力村发生PPR 疫情,死亡44只[21];2013年12月21日,新疆哈密地区哈密市五堡镇发生PPR疫情,发病羊176只,死亡34只,病死率为19.32%[22];2013年12月29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策达雅乡萨依巴格村发生PPR疫情,发病羊160只,死亡38只[23],病死率为23.75%。

2014年1月22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发生PPR疫情,发病羊951只,死亡111只[24],病死率为11.67%。

2014年2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和丰村,以及相邻的杭锦后旗团结镇建设村发生PPR疫情,发病羊1063只,死亡431只[25],病死率为40.55%。

2014年2月13日,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花马池镇深井村发生PPR疫情,发病羊116只,死亡32只[26],病死率为27.59%。

2014年3月11日,湖南邵阳市洞口县又兰镇金竹村发生PPR疫情,发病羊360只,其中死亡234只[27],病死率为65%。

2014年3月17日,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大市镇边家村、黑山县白厂门镇董屯村发生PPR疫情,发病羊24只,死亡11只[28],病死率为45.83%。

3月29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和萧县,马鞍山市和县,淮北市相山区和烈山区部分养殖户从外地调入的羊只发生小反刍兽疫;3月30日,重庆市云阳县、巴南区部分养殖户从外地调入的羊只发生小反刍兽疫[29]。

7个县区累计发病羊747只,死亡378只,病死率为50.6%。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湖南、辽宁、安徽和重庆均报道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且西藏和新疆均已至少暴发5起;时间顺序为西藏最早出现,新疆均发生在2013年年底,2014年短短2个多月甘肃、内蒙古、宁夏、湖南、辽宁、安徽和重庆7省份发生PPR疫情;总体走向为由西至东。

我国早期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地区,均位于中国边境地区,可能与周边国家发生该疫情有很大关系,周边国家疫情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很大影响。

如新疆,周邻8国,其中在与巴基斯坦接壤的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很容易越过边境进入我国;西藏地区与印度、尼泊尔、缅甸等PPRV感染国家接壤,其家养或野生小反刍兽较容易通过交通要道将PPRV传入我国。

此外,云南省有较长的边界与PPRV感染国家相邻;其他省份,如青海周边省份已发生PPR,提示该省份以及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也较危险。

3 我国小反刍兽疫的应对措施目前,PPR在中国已形成大流行趋势,除以上9省份外,其他省份可能也有发病未确诊病例,将来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蔓延扩散态势。

另外,湖南省PPR 疫情的发生,也体现了该疫情在我国传播快、跨度大、风险高严峻形势。

提示相关部门做好相关防控工作,此时应该考虑中国各地小反刍兽是否均接种PPR疫苗,通过疫苗接种产生抗体而不造成该疫情更大范围的流行,不造成小反刍兽的发病、死亡和经济损失等。

PPR弱毒苗虽然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又能诱导细胞免疫,而且经免疫的动物,体内抗体可以维持较高水平。

但是,弱毒苗会导致病毒毒力返强,如果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造成人工散毒。

另外,弱毒苗热稳定性相对较差,保持疫苗的冷链运输较为关键。

同时需要重视已发病并接种PPR疫苗地区,防范初生羔羊的感染发病。

综合以上情况,根111刘永宏等:小反刍兽疫在中国的流行趋势及应对措施据目前国内疫情发展形势,需有关部门做出全局性决策。

当前,首先应该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措施防控。

无PPR地区:根据国家农业部统一部署加强牲畜饲养管理,宣传疫情的政策并实施严格的检疫、消毒制度;严禁从存在本病的国家或地区引进相关活体动物及其产品;严密监控本地区易感野生动物的活动;建立边境疫情监测站,对野生动物进行实时监控。

存在PPR地区:平时做好预防接种和消毒工作,预防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发现可疑疫情,应按规定立即上报,实行隔离封锁措施。

发现疑似病畜必须及时采集样品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国家小反刍兽疫参考实验室进行确诊。

一旦发现疫情,根据枟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枠,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封锁、扑杀、检疫、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及疫源的追踪调查和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及时、有效、彻底的在最小范围内控制和扑灭疫情。

疫区及受威胁区的动物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PPR的防控,接种疫苗是一项重要举措。

由于PPRV与牛瘟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后者曾一度作为PPR的异源疫苗,至少可使山羊维持12个月抗PPRV的免疫保护。

尼日利亚国家兽医院曾将一株PPRV在Vero细胞连续传代,成功制备了Ⅰ系PPR 疫苗株,即Nigeria75/1,该毒株商品化疫苗对羊的免疫保护期至少可达3年,这就意味着对于商品化羊只,因其生长期较短,所以通过一次免疫便可提供完全保护[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