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心电图检查
QRS波群命名
R波:QRS波群在等电位线上的第一个向上的波。 Q波:R波之前向下的波。 S波:R波之后向下的波。 Rˊ波:S波之后出现再向上的波。 Sˊ波:Rˊ波之后再有向下的波叫做。 QS波:整个QRS波群均向下时。 书写表示法:振幅(波形)较大者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较小者用小写英文 字母表示,如:qRs、qR、qRsrˊ;特殊情况如:QS等。
(二)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的起点。P-R间期 与心率快慢有关,成年人心率在60~100次/分 钟,P-R间期为0.12~0.20s。
(三)QRS波群
•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小于0.12s,多数为0.06~ 0.10s。 • 波形与振幅(电压) 胸导联:一般规律是RV1~RV5逐渐增高,而S波逐渐减小。V1、V2 导联多呈rS形,R/S<1,RV1不超过1.0mV。V5、V6导联QRS波群 可以呈qR、qRs、Rs或R形,R/S>1,RV5不超过2.5mV。V3或V4导 联多呈RS形,R/S大致等于1。 肢体导联:标准导联一般主波向上,Ⅰ导联的R波不超过1.5mV。 aVR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形,aVR导 联的R波一般不超过0.5mV。aVL与aVF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 Rs、R形,也可呈rS形,aVL导联的R波不超过1.2mV,aVF导联 的R波不超过2.0mV。 Q波:除aVR导联外,正常Q波时间一般小于0.04s,振幅小于同 导联R波的1/4。
二、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1. 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通过导线与体 表相连,记录心脏在每一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的 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2. 心电图导联:是将电极放臵于人体表面任何两 点,并通过导线分别与心电图机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心电图导联。 3. 常用心电图导联:12个。 标准肢体导联3个: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3个:aVR、aVL、aVF 胸导联6个:V1、V2、V3、V4、V5、V6
第2节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
(一)心电图记录纸 横向代表时间,每小格等于0.04s; 纵向代表电压(振幅),每小格相当于 0.1mV。(见下图)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
(二)心率计算 心律规则时:心率=60/R-R(或P-P)间 期,如:R-R间期为0.8s,则心率为60/0.8 =75次/分。 心律不规则:则需测量同一导联5个以上 R-R(或P-P)间期,取其平均值,代入上 述公式,计算出心率。
心电轴偏移的意义
电轴左偏见于横 位心(肥胖、妊娠 晚期、大量腹水等) 及左室肥大,左前 分支阻滞等; 电轴右偏见于正 常垂位心,右室肥 厚等及左后分支阻 滞等。
二、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
(一)P波
• 形态:正常P波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呈圆钝形,有时可有 轻度切迹。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 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臵或低平。 • 时间:一般小于0.12s。 • 电压: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二)左心房肥大
心电图:P波增宽且常呈双峰型,又称为“二尖瓣型P 波” 。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P波时间 ≥0.12s,P波顶端常有切迹呈双峰状,两峰间距≥0.04s。
(三)左心室肥大
1. QRS波群高电压 胸导联:RV5>2.5 mV;RV5+SV1>4.0mV(男) 或>3.5mV(女)。 肢体导联:RⅠ>1.5mV;RaVL>1.2 mV; RaVF>2.0mV;RⅠ+RⅢ>2.5 mV。 2. 心电轴左偏。 3. QRS波群时间延长:0.10~0.11s,一般仍<0.12s。 4. ST- 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可呈下斜型 压低达0.05 mV以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在 以S波为主的导联(如V1导联)则可见直立的T波。 当QRS波群电压增高且伴有ST-T改变时,称为左 心室肥大伴劳损。
三、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 分析方法:
全面的一般性阅读; 计算心率; 判定心电轴方向; 观察和测量波形、波段; 做出诊断。
• 临床应用:确定诊断,协助诊断。
四、实际心电图读图:
• •
结果记录: 1. 心率: 2. 心电轴: 3. p波:形态、时间、电压 4. P-P间隔之差: 5. P-R间期: 6. QRS波群:形态、时间 7. S-T段:
诊断学《心电图检查》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医药系
临床教研室 金梅(副教授)
学习目标
1.熟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2.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 3.熟悉心电图各波形成,命名和测量方法;正 常值和临床意义 4.学会心电图描记 5.熟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表现。
第1节 心电图基础
一、概述
• (一)哪些人需要做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已超出了心血管疾 病的范畴。哪些人应该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 呢?
1.对于那些年龄较大、体格较胖、血压长期较高, 以及血清胆固醇、血脂增高的人,即使无任何症状, 也需进行心电图检查。 2.老年人因激动或饱餐等引起上腹部一过性疼痛时, 应考虑心绞痛发作的可能,可描记心电图确定诊断。 3.对常表现为胸部烧灼感、闷胀感、压迫感、窒息 感、沉重感、呼吸停顿感、刺痛、钝痛以及胸部有 说不出的难受或表现为上肢无力、麻木、有蚁感等 疼痛性质不典型的人,也应该及时去做心电图检 4.常感觉心悸、心慌、自觉心脏有停搏感的人,以 及近期内患过较严重感染的人,应该去医院检查心 电图。 5.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即使无心脏病症状,也 要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日后一旦发病时对照。
左心室肥大ECG
(四)右心室肥大
1. 右心室高电压:V1导联中R/S≥1,V5导联 中R/S≤1或S波比正常加深;aVR导联中 R/S或R/Q≥1。RV1+SV5>1.05mV(重 症>1.2mV);RaVR >0.5mV。 2. 心电轴右偏≥90°。 3. ST- T改变:右胸导联(V1,V2)ST段压 低,T波倒置,称右心室肥大伴劳损。
标准导联正负电极的位臵
标准导联 Ⅰ Ⅱ 正电极位臵 左上肢 左下肢 负电极位臵 右上肢 右上肢
Ⅲ
左下肢Biblioteka 左上肢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正负电极的位臵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aVL aVF 正电极位臵 右上肢 左上肢 左下肢 负电极位臵
左上肢+左下肢 右上肢+左下肢
左上肢+右上肢
胸导联正负电极位臵
胸导联 正电极位臵 负电极位臵
(二)心电图能解决的问题有
①各种心律失常 绝大多数心律失常只有依靠心电图才能做出 正确的诊断 ②冠心病、心肌梗塞 心电图不但能诊断心肌梗塞,而且能确 定是急性心肌梗塞或陈旧性心肌梗塞; ③心肌炎及心肌病; ④心包炎; ⑤心房及心室肥大,心电图能诊断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 心室肥大; ⑥诊断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低钙血症等; ⑦其他疾病对心脏的影响; ⑧药物中毒,有些药物容易中毒,而其中毒表现主要在心脏,可 用心电图发现,如洋地黄、奎尼丁等; ⑨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术时易发生心律失常,可用心电图监测 发现,以得到及时处理;有些严重心脏病可随时发生严重心律 失常而危及生命,用心电图监测可得到及时抢救性的治疗。
(四)S-T段
• 正常S-T段为一等电位线,可以有轻微的向上或向下移位。 • S-T段下移:在任何导联中,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 • S-T段抬高:在V1、V2导联不应超过0.3mV,V3导联不应超过 0.5mV,V4~V6导联和肢体导联均不应超过0.1mV。
(五)T波
正常时T波圆钝,两支不对称。T波正向时,升支长于降支,T波负向时, 降支长于升支。 • 方向:正常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Ⅰ、Ⅱ、V4~V6导联T 波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导联T波可以向上、向下 或双向。如果V1导联T波向上,V2~V6导联T波均不应向下。 • 振幅: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胸 导联T波可达1.2~1.5mV。
右心室肥大ECG
二、常见的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1、正常窦性心律 (1)P波为窦性,即在Ⅱ、Ⅲ、avF.V3~V6直立, 在aVR倒置. (2)P-R间期>0.12秒. (3)P波频率为60~100秒/分,P波规律出现. (4)同一导联中P—P间距之差<0.12秒
1、正常ECG
一、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
(三)平均心电轴的测量
电轴不偏移:Ⅰ、Ⅲ导联QRS波群主波均为正 向波。 电轴右偏(尖对尖向右偏):Ⅰ导联较深的 负向波,Ⅲ导联主波为正向波。 电轴左偏(口对口向左走):Ⅰ导联主波为正 向波,III导联较深的负向波。 心电轴重度右偏:Ⅰ、Ⅲ导联主波方向均向下。
一、心电图的测量与分析
(五)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及命名
一个完整的心动周期所描记的心电图包括: 四个波 :P波、QRS综合波、T波、U波; 两个间期 :PR间期、QT间期; 一个段:ST段。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及意义
• P波:心房除极波,反映心房除极时的电位、时间 和方向的变化。 • P-R间期:反映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的时 间。 • QRS波群:心室除极波,反映心室肌除极的电位、 时间和方向的变化。 • ST段:反应心室除极刚刚结束后尚处在缓慢复极 的一段时间。 •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 QT间期:反映心室肌复极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六)Q-T间期及U波
• Q-T间期:其长短与心率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快时,Q-T间期缩短; 心率慢时,Q-T间期延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范围 在0.32~0.44s。为了避免受心率影响,常用校正的Q-T间期,即QTc=Q-T/√R-R。Q-Tc就是R-R间期为1s(心率60次/分)时的Q-T间期, 正常Q-Tc不超过0.44s,一般女性的Q-Tc间期较男性略长。 • U波:是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方向与T波相 同。以V3~V4导联较明显。U波过高者见于低血钾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