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一些关于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改革教学方式、方法;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努力提高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学习兴趣;师生关系
我校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由于新课程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对新课程的现代教育理念及方法的研究也处于摸索之中。
我们
从近两年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学习到了不少的知识以及摸索了一些关于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的认识。
一、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必须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教师重要的任务是专业学习。
新教材对政治教师提了更高的要求,天文、地理、风俗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
生以人格上的感召。
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而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
所以,政治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形势的政治教学。
二、教师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思想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活动,采取适合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的活动方式,引导每一个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活动。
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
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教师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
三、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不同;与传统方式相比,转变了多少;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是多样的。
常说”教有定式,但无定法”。
”教学模式”是相对的,每一种模式都有其局限性。
只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的,有利于学生生成和构建知识的教与学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念”而形成的。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决不是”灌输”的,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
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基于已有知识的影响,对现有新知的一个生成、建构和掌握教学理念要更新,方式,引导每一个学生以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活动。
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因此,我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结合新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比如,鼓励学生在同学面前谈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办法。
第三,结合新课程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
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教学法,把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
第四,新课程强调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教学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因此,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横耕竖犁显然是不够的,有时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一
些知识性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学,空出时间补充相关课外知识或选取有价值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启迪思维。
四、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一种新型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资源人”转变。
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1.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
这就需要教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像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很好地互相合作。
同时,需要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周围,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教师亲近学生,学生才能亲近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平等的位置来看。
这样有利于师生合作的加强。
教师如果仍是居高临下俯视学生,
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师生之间更难形成共鸣。
3.教师充分相信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人,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探
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
我认为,教师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比直接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时,教师应满腔热情地鼓励支持。
教师要对学生可能达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并且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
五、努力提高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但现实中,政治教材理论性强,教学呆板,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因此有必要改革和尝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兴趣。
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
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教师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
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
那么要想让他们对这位老师讲授的课感兴趣是很困难的。
2. 巧设导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万事开头难”,”开头好,成事之半。
”它道出的是”凡欲成一事,必须有良好的开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导火线。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
因此,选择导语十分重要,导语的内容必须得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而形式可多种多样。
比如,歌曲、传说、典故、名言警句、新闻资讯、时事、生活事例、恰当的比喻等。
只有生动有趣,和课堂内容关系密切,才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他们就可能怀着期待的心理,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的因素。
3.打造幽默诙谐的生动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在很多人的思想意识中,是一门枯燥无味、呆板的课程,因此教学效果很低。
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如果在教学中巧妙的使用幽默技巧,那么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产生新鲜好奇,而新鲜好奇恰恰就是诱发学生
可见,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的关系。
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
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
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
道,乐其道。
总之,政治教师要主动迎接新形势下的不断挑战,大胆改革、勇于突破、善于创新,以负责的精神、务实的作风、高昂的姿态,投身到素质教育的熔炉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