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工作

如何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工作

如何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工作
作者:卢晶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5期
摘要: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是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的组织基础和重要保障。

本文从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构建务实的培训体系和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三方面对如何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党务干部;培训
党务干部是党的活动和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务干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着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因此,党务干部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党的事业的宝贵财富。

不断加强党务干部培训,提高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组织基础和重要保障。

一、树立正确的党务干部培训理念
1.消除“党务工作靠实践锻炼”的观念,树立加强培训、科学培训的理念
党务工作有其独特之处,它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范的程序。

如果还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认为党务工作谁都能做,一边干一边学,没有专门、系统的培训,仅靠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将造成党务干部理论思维水平低,抓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组织的职能作用不了解等问题。

不但影响党务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直接制约着党组织的活力和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

2.克服“将党务干部培训简化为办几天培训班”的做法,树立长期培训、系统性培训的理念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工作精,工作作风实,奉献精神强的党务干部队伍,是一项基础性建设,也是一项长期性任务,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两、三天的培训班或者几次外出参观调研实现。

短期培训无法根据基层党务干部知识现状、能力水平、队伍结构和现实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培训内容也只能蜻蜓点水,无法做到全面深入,培训效果一般,很难实现党务干部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3.转变“为培训而培训”的观念,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培训理念
党务干部培训不是目的,而是打造一直素质高、业务精的党务干部队伍,为做好党建工作打下组织基础,提供坚实保障。

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党务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党务干部培训中不断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党的建设
不断面临新的形势,要围绕着中心工作,从大局出发,不断赋予党务干部培训新的内容,创新党务干部培训方式,开拓党务干部培训渠道。

二、构建务实的党务干部培训体系
党务干部培训要重实际,求实效,必须建立起一个以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手段为主体的务实有效的培训体系。

1.系统、实用的培训内容
政策理论。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对党务干部进行的政策理论培训,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基本内容,结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重点学懂学透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党务干部的理论培训就要跟进一步。

政策理论培训必须在读原文上下功夫,原原本本地学。

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导党务干部融会贯通,将所学的政策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只有做到了理论上的坚定,才能实现政治上的清醒。

业务知识。

一是党务工作知识。

《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基础知识是党务干部的必修课,包括党的换届选举,党员发展,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党内民主议事程序,召集、组织、主持党的各种会议的程序和方法等,掌握基层党组织实现党的领导必须遵循的原则,做到办事有依据,使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有序、有效;二是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知识。

要将本单位的发展历程、中心工作、业务形势等知识作为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务干部首先要了解熟悉中心工作,才能实现党建工作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要推动中心工作发展。

工作方法。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头绪多,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务工作的传统内容和重要方法。

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和原则,熟悉基本内容,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达到教育引导的效果,确保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

基层工作上下左右关系复杂,必须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缓急,抓住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协调好各方关系的同时,还要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全面完成工作任务;三是服务管理的工作方法。

党员及时党务工作的管理的对象,也是服务的对象,管理中要严格,服务中更要热情,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达到管理的效果。

能力拓展。

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党务干部要做好充分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这就要求党务干部培训不仅要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国家的政策、制度、法规等,还应包含哲学、经济知识以及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前沿、热点问题、国际国内形势等相关知识,不断扩充党务干部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丰富思路,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2.按类别、分层次的培训方式
根据年龄结构、知识层次、职务差别,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党务干部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

根据担任党务干部年限的不同,对新任党务干部,进行岗前培训,系统开展业务和理论培训,着力夯实理论功底和业务功底,重点培训党的基本知识、党务工作知识、基本的党务工作方法;对在岗数年的党务干部,以查缺补漏为原则,继续抓好党建理论、党务知识培训,更新知识内容,重点开展本单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

根据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对支部书记,重点培训如何落实“一岗双责,一肩两挑”要求,怎样提高“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等;对组织委员,重点培训如何发展党员,如何抓党内生活制度落实,怎样做好党员日常管理等;对宣传委员重点培训如何掌握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如何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工作,怎样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等,把不同类别的党务干部培养成精通某项工作的专家。

根据党务干部行政级别的不同,对于中层以上党务领导干部,培训内容要突出对单位建设和发展客观规律的探索,突出对单位发展定位和规划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基层党务干部,培训要突出对基层党务活动的工作程序和业务知识的掌握,突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理解,对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支部工作进行培训。

3.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手段
党务工作的对象是人,工作内容是做人的工作。

集中授课、专家辅导的单一培训手段不仅对提高党务干部的实际能力效果不明显,也难以满足党务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组织集中培训时,除了常规的专家辅导、专题授课外,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观摩调研等体验式培训以及经验交流、课题研讨、分析答疑等互动式教学的比例,让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通过培训使党务干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或者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开展日常培训时,一是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组织学习,开展业务交流;二是以简报、论坛、微博、微信为平台,提供学习素材,展示工作成果;三是推广信息化培训,利用远程教学、网络多媒体等方式开展培训,突破时空限制。

三、建立有效的党务干部培训机制
1.培训管理机制
培训资源管理。

基层党务干部大多是兼职党务干部,除了党务工作外还要承担大量的业务工作或者行政管理工作,不可能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参加长期培训。

这就要求发挥培训资源的最大效能,首先,要将长期培训、短期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
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将培训多元化的,全方位的融入到日常学习工作中;其次,要结合培训对象的需求,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充实培训内容;第三,集中培训和日常培训,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理论学习和调研实践中的好方法,好措施要注意相互借鉴,推广应用。

培训过程管理。

培训实施前,要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参加培训的党务干部特点,分析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的目标和主题,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合适的培训手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要及时充分地同参加培训的党务干部及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全面评估培训效果,查找不足。

通过对培训过程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

2.培训考核机制
建立分段考核与分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机制。

分段考核是按党务干部培训开展的时间段进行考核。

分级考核是按层级,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进行考核,基层党组织对党务干部进行考核。

分段考核和分级考核不是相互独立的,要根据统筹规划,在每一个阶段内,按该阶段的培训进展情况,分解任务,分级开展考核。

年初,要根据全年工作部署,制定党务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和进度安排,并对基层党组织制定本部门本单位党务干部培训计划情况进行检查,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务干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情况进行检查;年中,要对基层党组织落实培训计划情况,本单位本部门自主开展党务干部培训的情况进行指导检查。

各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务干部自学以及参加培训的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督促。

党务干部要定期在党员大会或党小组会上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心得;年底,要对基层党组织一年来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基层党组织要针对党务干部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进行考试,并对党务干部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把培训和考核的情况与奖励和使用结合起来,建立训用结合的考核机制。

综上所述,做好党务干部培训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通过构建务实的培训体系,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把党务干部培训放在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去谋划和部署,自上而下地一级培训一级,一级带动一级,认真落实到基层,才能使培训取得实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