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考研复习计划

中医考研复习计划

科目有:中医综合六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 医内科学、针灸共 300 分),英语(100 分,没听力),政治(100 分,哲学 政治经济 学 毛泽东概论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当代史 )
中医综合都是选择题.总分 300 中医综合共 180 题,分 A/B/X 三种题型 1-80 题为 A 单选题 1.5 分,共 120 分 81-120 题 B 为单选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21-180 题 X 为多选题,每题 2 分,共 120 分 中医类题型: 中基 30 题 中诊 30 题 中药 30 题 方剂 30 题 中内 35 题 针灸 25 题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这六 科合称中医综合,共 300 分,再加上英语 100 分,政治 100 分,总共 500 分,中 医类考研在国家属照顾类专业,国家线很低,2013 年的国家线一区在 275,二区 265,英语一区 36,二区 33,别看英语这点分数,很多同学就死在英语上,同时 政治一样要过国家线。2014 年国家线一区在 280,二区 270,英语一区 37,二区 34,估计是考研大军再壮大,2013 年国家线上涨 10 分,2014 年又上涨 5 分。 备注: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 上海、江苏、 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 21 省(市); 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 新疆等 10 省(区)。
比如,“……之要药”“不论寒热皆可配用”“善于……”,以及一些特殊 评价,如“血中之气药,气中之血药”,这些通常都是一味药区别于大队同类药 的特殊之处,相当于它们的个性,要十分注意。 这样画完重点之后,平均每味药都有一两句话,后来再看的时候就要着重看这些。 第五步,背用法用量。 用量的话喜欢考贵重药、有毒药、芳香药、动物药等,总之是非常规药量的用药。 我看的时候就是把这些药都标出来,然后抄下来背。抄下的大约占需要背的药(考 纲上规定要背用法用量的)三分之一。背的时候也不用死记硬背,背过在哪个区 间就行了,比如麝香是 0.03-0.1g,那就是在 0.01-0.1 之间。蟾酥在 0.015-0.03g, 也是这个区间,但比麝香还少。一般考试就考个大概,在哪个数量级上。 煎服方法哪些是重点也很清楚,不必多说。 第六步,使用注意。 重要啊,不多说了,该怎么办你懂的。 第七步,鉴别用药。 如果前面的功效应用都背好了,这个就不难,看一遍就够了。
英语: 三月份之前,英语单词来一遍。这一遍背单词一定要快,只看不写,看见英文马 上反应出中文。 四月、五月、六月继续轮单词,并看完新东方视频。 七月开始做真题,做一套弄懂一套,做到没有一个不会的单词,没有一个题的解 答思路不会。 七月到十一月,一直做真题,注意要留下大概 3 套题来考前测试。 十一月开始背作文,并且形成自己模板。 十二月开始练习模拟题,这里推荐张剑的模拟题。每 3 天计时练习大作文和小作 文。 复习英语一定要注意:阅读是命,完型最后。考试做题顺序建议按照:作文、阅 读、翻译、完型。完型做题按照红花绿叶排除法来做,具体技巧网上特别多,不 要花费大量时间,把时间挤给阅读。 PS:我到最后基本上是每天背一到两遍单词,这里主要介绍几个背考研单词的 方法。
真题,又看看课本,才发现原来是这么回事。
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方剂的命题规律太明显了,看课本时看那几个地方就够了。
哪几个地方呢?
一、
组成+用法
二、
功用
三、
主治
这三个地方的内容,可占到命题的 80%以上。
至于有的时候还会考到某方中某味药配伍的意义。我当初就是被真题中的这种题
吓到,以为方解全部要看,结果看的晕头转向,还什么都记不住。
难。
各论部分真题的重题率是比较低的,因为知识点太多了。但总论部分就要借助真
题了,而且真题重题率很高。因为它的命题点就那些。不多说了,对着真题找重
点就行了。

其实学习中药就像认识一个一个的人,他们的名字长相性格脾气、适合干什
么事有什么活儿可以让他们干,以及各自还有的特性,等等。每位药都是完整有
个性的,等着你去了解去熟悉,每多看一点,就对每个人有更完整的了解。而非
中药实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活儿,因为它不但内容多而且考得细,因此常看 课本是正道。而且很麻烦的是,中药是前五科中真题的重题率最低的。 至于要应对考试,我有以下建议,那就是“七步走”。 第一步,把每味考纲上规定的药的功效一条背过,滚瓜烂熟。这是整个中药复习
中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做好了中药复习一半的任务就完成了。最好先背目录, 哪一位药属于哪一类,这样会省一些事。 第二步,根据考纲,背相关药的来源。 背的时候看着目录,把要背的药标记出来,然后看着药名,想药的形态,它的
律可循。因此我有如下建议:第一遍看应用的时候,拿着红笔划重点。 画什么重点呢? 1、特殊应用。
有了第一步的基础,背应用应该不难,要拿着功效对照下面所列的应用,一 般都很好理解。而且每种应用后都会出代表方,可以凭此代表方加深记忆,又可 以兼复习方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特殊的应用,比如金银花治痢疾,苍术治目盲, 考试最喜欢考这个,中规中矩的反而考得少。 2、特殊话语
【1】、中医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为生动形象,下面举例,以 2014 年如 北中医研究生院为例有。
一、学术型:1 基础医学院,2 中药学院,3 针灸推拿学院,4 管理学院, 5 护理学院,这 5 个都是学术型的(培养科学家的),分数相对专业型来说要低 一点(但也不好考),做实验比较多,可以多发表文章,时间比较充裕,研一上 课,研二、三做实验上门诊,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做实验,完成相关课题,发核心 期刊论文等等;
复习攻略 中医综合
七一之前六本教材必须看完;听辅导班视频,做笔记整理。 九月一号之前,第一遍 20 年真题做完;标注出错题、难题; 十月一号之前,第二遍 20 年真题做完; 十一月一号之前,第三遍 20 年真题做完(重点做错题、难题) 十二月一号之前,继续错题、难题,开始所有基础知识回顾一遍,并开始做模拟 题; 十二月到考前,做真题、模拟题。考前头五天,错题难题回顾。 考前头一天,知识点框架回顾。
step1:形成自己的单词表(看单词表,删会的词):上网下载 excel 的最新 大纲单词,边背边把会的单词全部删除。第二遍再边背边把会的单词删除。依次 重复 n 遍,直到 5500 个单词浓缩成两三百个单词。这个时候,你自己的单词表 就形成了。然后,每天对着这个单词表强化背使劲背。这一遍在背的过程中,只 需会单词的一个中文意思就好了。
这七步是针对各论来说的。我的经验是按这七步走,即先背所有的来源、再
背所有的药性、等等类推,而且最好看着目录背。而非看一味药,就把它的来源、
药性之类的全都背了。这样一是容易晕,二是容易漏。但不同人方法不同,我仅
仅是个人感觉。对于基础不牢且时间充足的同学,还是先把课本从头到尾大体看
一遍,再按照这七步走比较稳妥。否则没有基础一上手就开始背,要记住比较困
二、专业型:1 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2 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3 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4 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5 临床医学院(广安 门医院),这 5 个是专业型的,分数要求更高,毕业后进医院不用去转科了,在 临床待的多,研一晚上和周末上课,比较忙和累,研二、三就只用转科,论文要 求比学术性的低。 【2】、中医考研考什么:
后来发现,这种题考的并不多,而且即便看了,也未必有效果。因为一是不同教
材说法都不一样,有的我看过了,一样做不对。二是出题人一般水平是比较高的,
不会出争议性很大的,凭借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做对的。三是有一定重题率。
所以看方解这一部分可以放一放,把上面所提到的三个地方先掌握,再来看这部
分。具体的一些地方下面会说到。
记住:记忆是一个沉淀,你必须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step2:形成自己的单词本:(推荐用星火单词或新东方单词)第一遍,先把 所有会的单词划掉,这样会满足感爆棚。然后依次重复背,边背边划掉会的单词。 step3:真题单词背诵:首先,对所有真题对照黄皮书进行翻译,其次,把 所有真题里面的单词,特别是不懂的熟词生义和高级词汇摘录整理,加以重点记 忆。 step4:每一周急速轮一遍所有单词,每天背真题单词。
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孤立的,很枯燥的等着你去记忆。就好比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里“用药如用兵”的比喻,作为医生要调兵遣将,当然要对手下的士兵有所了解。
带着这样的心态看中药,可能就不会那么痛苦了吧。
方剂
复习方剂的时候我很痛苦,因为一翻开课本,好多内容啊,这也觉得应该看,那
也觉得应该看,最后弄得头晕脑胀,啥都不想看了,就把书扔了。过一阵子翻翻
政治: 政治复习不易太早,要不容易忘掉。建议从暑假收假开始复习。边大纲边疾风劲 草,配以辅导班政治复习,选择题是根。大题不用担心,选择辅导机构的押题或 者肖秀荣 4 套、任汝芬四套、二十天二十题拿来背即可(最后一个月或者半月一 定要拼了命的背政治)。 中诊 上篇,舌诊、脉诊每年必考。这两部分必须看熟。 脉诊——先背过后面那个表格,即 7 版教材 118 页那个表格。每种脉的脉象、主 病,以及浮脉类有哪些,沉脉类有哪些等等,都要记清楚。但是死记硬背容易忘。 不好理解的需要借助前面的讲解。比如促、结、代脉。 这个表格背过了就有底了,再看其他的。主要有:1、脉象的胃、神、根各自的 含义,就一句话,很容易记住。2、《脉经》《难经》《景岳全书》《医宗金鉴》 中寸关尺各自代表什么,有一年考了《难经》中右寸主肺与大肠。3、120 页相 兼脉主病。4、121 页各种真脏脉,这个虽然临床上 n 多年都碰不上但是考研特 别喜欢考。十怪脉、七绝脉(这两个名词书上没有,看真题解析),各自的脉形、 意义。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可以看真题的解析,一般的真题书上都有。5、妇人脉 与小儿脉。内容都很少,看一遍就差不多能记住了。 看完了这些脉诊就差不多了,不放心就再从头看一遍,看到有什么觉得可以命题 的点就记一下。但这些重点要记住。 舌诊——这部分是看起来最晕的,没别的办法就是要好好看。看的时候最好抄下 来,左边是舌象,右边是意义,要抄的很细,比如淡白舌,不仅要抄书上的临床 意义一条。下面的淡白光莹、淡白湿润等,也都要各列一条。然后就是看着左边 想右边,看着右边想左边,直到看熟为止。整本中诊最难复习的部分在舌诊,所 以这部分要花时间。 上篇诊法除了舌脉外其他部分的命题点也都很多,看真题就差不多有个脉络了。 中篇的辨证,当时我们学的时候,老师有很好的笔记,我是照着老师的笔记复习 的。其余没什么好的经验,就不多说了。不过我感觉,这一部分对于以后中内的 复习很有好处,所以推荐大家背目录,尤其是脏腑辨证那一块,把每个脏腑的证 型都记住,整个中医复习的框架就有了。 (三)中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