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警察的心理问题发布时间:2010-11-13 来源:我要评论:(0)字体:【小】【中】【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少警察的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任何心理问题都有其诱发的原因,而且在初期都会有不同的外在表现。
要想从源头上解决警察的心理问题,首先必须搞清警察各种心理问题的不同成因,然后对症下药,针对性地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怎样认识警察的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是相对于心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人的心理和客观世界能够保持统一,并且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人和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具体的说,警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心理节律紊乱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固有的节律性经常处于紊乱的状态,比如,过去关注的事情现在不感兴趣了,平时不费力气就可以注意的事情现在不上心了。
不能专注于工作,工作中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接连出现差错,思想不能高度的集中,以及出现记忆力水平的下降的状态。
心理暗示性强情绪和思维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波动,心理学称为易受暗示性,平时我们说是意志力的薄弱,我们的一些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遇到了群众的不满意情绪和行为影响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以至发生的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比如,态度生冷,发脾气,出现口角和暴力等过激行为。
受暗示性的特点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多少存在,但是水平和程度应该是有差别的。
心理活动受激惹时波动大抵抗心理的刺激的能力降低,对于外界的微小的刺激就可能出现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应,出现的心理感应速度快、强度大,有冲动感、有不可控感,经常出现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发雷霆、一发不可收拾。
心理活动的耐受力降低心理不健康的警察在强烈的精神打击后会遗留后患,不是经过一段的痛苦之后就逐渐的忘却,而是念念不忘,耿耿于怀、挥之不去,以至于有的警察会每日每时都把已经过去的事件缠绕在心头,严重的会折磨人的一生。
心理康复能力降低在人的一生中,谁也不可避免的遭受各种创伤,但是,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和恢复的程度是有差别的。
这种从创伤中恢复的能力叫心理康复能力,心理康复能力高的人恢复的快,不留什么痕迹,而且每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他们表现的比较平静,原有的色彩也很平淡。
心理自控力差心理自控力是人的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以及人的思维的方向和过程的控制。
多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
当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时,他的心理活动是十分自如的,人的情感表达就会恰如其分,词语通畅、显得仪态大方。
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可以从既不拘谨也不防纵,警察落落大方的仪态可以判断出的良好心理状态,相反警察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过分放肆的玩笑和过于拘谨的行为看出其心理问题。
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自我对社会和他人的认知分析综合能力。
当我们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务时必然会首先估计一下自己的应付能力,结果会出现估计过高和估计过低的两种倾向。
表现为盲目的自信和盲目的不自信。
这样的心理偏差导致的倾向都不好,前者可能由于自信心过高在实际工作中失败,后者可能因自觉力不从心,害怕失败而不敢承担任务,出现回避或逃避的行为。
社会交往能力降低有了社会交往人类的精神活动才得以产生和维持发展,当一个人出现了没有什么让人认为是适当的理由,而与其亲友和其他社会成员减少或干脆断绝来往。
或者,突然变得十分冷淡,这叫做社会交往接触不良。
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并且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倾谈表现得过于兴奋也不正常。
社会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在人的一生中,环境的变化是不断的,有时对于变化的环境人是无能为力的。
面对变化了的环境,每个人出现的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当生活环境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的适应下来,保持心理平衡、其实这就是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
对于警察来说,就是要不断的去适应面对犯罪人的紧张和面对人民群众的平和。
很多的警察在工作中面对狡猾的犯罪人,长期办案形成的心理压力,形成了紧张、愤怒心态;回到社会和家里后仍然转换不过来,出现心烦意乱、生气、态度不好的问题。
二、怎样对待出现的心理问题在西方人看来,广义的心理学包含着精神病学范畴,既是说,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将其分为,轻度心理障碍、中度心理障碍和重度心理障碍,重度的心理障碍就是精神病。
我们以上提到的心理问题,仅仅是指轻度的心理障碍,但是界限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是由心理问题、心理紊乱、神经症到精神病症的过程。
心理问题仅仅指的是健康人群中的问题。
通常我们说是亚健康的人群中的问题。
是健康和不健康的中间状态。
很多警察对于心理问题往往有如下的偏见:1、与己无关论对于大多数的警察来说,他们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不认为自己的心理不健康。
抱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事不关己的态度。
认为心理问题是一个手电筒,只是用来照别人的。
其实,我们现在的警察队伍多数的警察已经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了。
警察是我国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比较集中的职业。
2、无害大局论有的警察认为,心理问题人人有,心理问题是可以自愈的,我们的前辈没有看过心理医生也照样生活的挺好。
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因循守旧、默守陈规的旧观念应该放一放了。
一些人的心理问题是可以自愈的,但是,也有很多人的心理问题是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自愈的,这样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酿成大祸。
千里之堤毁于蝼蚁之穴,这样的问题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平时两个关系很好的警察兄弟,他们为什么会在一起喝酒时双方匕首相见、拔枪怒射;他们为什么会在执法的行为过程中滥用警械、枪支;做出了不可原谅过激行为;为什么平时一个好端端的人,突然之间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疯狂杀人行为。
其实,就是心理问题的量变不注意、质变止不住。
3、职业特点论警察的心理问题的从哪来的?生活在客观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生心理问题,但是警察的心理问题为什么比其他的职业多?因为,警察在和平年代是一项最危险的职业,警察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来至自于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高投诉的职业特点;两一方面来自于这样心理问题的积累形成的派生的心理问题。
例如:由于长时间投入工作所影响的家庭夫妻关系、子女教育、老人的照顾、邻里关系;由于工作强度增大出现的身体的疲惫、躯体不适感带来的心理反应,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给警察带来的心理烦躁;在值勤的过程中遇到的抢劫、杀人的暴力凶杀的强烈刺激等,无论是开枪射击犯罪人,还是在执法的过程中受伤警察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心理的强烈刺激。
因而,一些警察认为,当警察的就是这样,谁让你当警察了。
认为警察出现心理问题是必然的,因此就认为干这行就一定是这样的,什么问题不问题的。
三、警察心理问题的征兆1、什么样的警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与个人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有关,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基本素质有关。
对于同样的问题、面对同样的刺激,一些人反应强烈,另一些人可能反应平淡,一些人可能很快的忘却,一些人可能影响终身。
人的心理问题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公式可以表示为:个人心理素质+事件的冲突形成的。
不同心理素质的人对于不同的事件敏感度不同。
例如情感反应强烈的张飞就容易对群发事件兴奋,在强烈的刺激下就容易激动,这样的激动如果不能得到事后及时有效的缓解就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被其他类似的事件激活,而出问题。
林黛玉就会对在执法过程中的群众不理解、不满意的情绪记忆在心理,对于强烈的暴力画面和不堪入目的凄惨场面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形成她的心理问题的。
警察心理机构应该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他们第一次开枪之后和第一次遇到强烈刺激之后心理反应强烈的警察就应该即使的做心理咨询的。
2、留心观察你和身边人的微小变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的心理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
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从小的不良刺激的积累开始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严重心理问题是应该有征兆的,是可以通过外显的行为看到的例如:人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就会生气、出现焦虑、恐惧、敌意的反应,细心的人是可以看出来的。
有些人沉默寡言,有的人痛哭流涕、有的人兴趣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等等。
人的行为出现了反常:平时合群的人,现在离群独处;平时少言寡语的人现在变的活跃了。
更为严重的是,平时活跃的人突然的沉默了起来,不与别人交流和沟通了、唉声叹气,严重的还会有轻生的念头。
人的生理方面也可能出现了反常:例如入睡困难,本来十分疲惫,但是就是无法入睡;或者早醒,头痛、恶心、厌食、耳鸣以及周身的不适感等躯体症壮也是心理问题的反应信号。
人的思维方面,在头脑中经常出现了一些怪念头,经常出现错觉,甚至出现了幻觉等。
在行为习惯方面,如果感到出现一反常态的不能接纳自我、不能与人正常交往、合作、不能尊重他人;感觉自己的自制力下降、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感觉自己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这时我们都要考虑到是心理出现问题的信号。
对民警如何自我调节心理压力的几点看法2010-04-02公安民警这个行业承担着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工作,不仅有着常人常有的情绪困扰,还经常承受着常人所没有的职业压力。
因此,他人的心理训练和疏导只是一个方面的调节,民警自己掌握一些解压的自我调节方法,对增进心理健康是很有益的。
一是要正确认识压力,学会通过适当渠道疏导、渲泄压力。
要学会应对压力,首先要认识到适度的压力是生命所必须的。
人在其一生中,是无法摆脱压力的。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无法控制压力的大小和去留,但绝对可以做的是控制对压力的反应程度。
如果有时感到心理压力过大,首要的便是通过适当渠道把心中的郁闷渲泄出来。
当民警为一件事所困扰时,不要闷在心中,可将苦恼讲给信任的人听,甚至可以让自己痛快地大哭一场,这样可以使痛苦、紧张的情绪得以发泄,而不致闷出病来,千万不要为了“尊严”和“体面”而过分自我压抑。
二是要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学会弹性思维,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清晰的思考。
一个富有弹性思维的人,往往能冷静地应付各种变化,化逆境为顺境,变压力为动力。
所以,民警要学会运用弹性思维,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潇洒气概,为自己创造一个积极、有序、宽松、和谐的生存环境。
很多民警在做一件事时,大脑里都会在想着另一件事,这些令人分散注意力,产生压力的想法会使民警不能集中注意力,从而产生错位的观念,作出错误的决定,无法干好工作。
这就需要民警能及时地清除大脑中产生压力的想法,制止分散注意力的交谈,并重新得到对自身大脑的控制。
无论何时,民警只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手头上的事,就能放松自己,思维就会专心下来、清晰起来。
三是要培养耐挫力,学会休息、放松自己。
民警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升华,将消极转化为积极;一旦发现树立的目标难以达到,先鼓起勇气努力实现,如果实现不了,就应及时重新调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