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明确提出要求
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从而运用
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堂中,可以采取自主探究,也可以采
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在学生独立思考
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
充分研讨之后全班共同分享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2
例2安排的是平均分的实 践活动(把一些物品按
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画面上小朋友发出评论
实际上在提醒这样分快
些,除了这样平均分还
可以那样平均分等等,
所以这个环节应该让学
生展现出积极主动参与
平均分活动,这是编者
的编写意图。
教学思路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图片 代替橘子,动手操作完成“把15 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的任务。接 着,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结 果。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 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 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 法。
教学思路
教学时可以采用与例1相似的教 学方式。首先让学生观察下页图,提 出问题,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让学生充分交流研讨,畅谈自己的想 法,然后着重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 列式计算时可以先分步列式,同时强 调两种列式的内在联系,列综合算式 时着重说明使用小括号的目的。
例3
例3以本单元主情境图中的玩跷跷板活动为 实际背景,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重点是乘法和加法在一起列综合算式,教材 的编排方式和前两个例题一样,教学中可以 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中提示 “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目的是引导 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特别让学生 思考“还可以怎样算”,目的是让学生知道 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样多”的分配方案,
引出平均分。小精灵
给出了概念“每份分
得同样多,叫平均
分”。
教学思路
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 各种资源,把“平均分”概念的建立在具 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之中,促使学生主动学 习。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本的主题图, 也可以让学生亲自画一画、分一分、说一 说的活动,感知每份同样多。再引出平均 分,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进一步明白,每 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学生思考:“平均分成几份”是什么 意思?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 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 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 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1
例1的情境是准备春
游食品,由一个女孩
提出的“应该每份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分析
教材课时安排( 54 课时)
解决问题( 4课时) 表内除法(一)( 13课时) 图形与变换( 4 课时) 表内除法(二)(9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克与千克(2课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统计(3课时) 找规律(4课时)
例2
例2是面包房的情境。解决问题的 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学生熟 悉的购买面包的情境,解决“还剩 多少个”这个实际问题。仍然可以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一种思路是分步列式:54-8-22或为 54-(8+22)。一种思路是列综合算 式,教材中特别强调“如果写成一 个算式,应该使用小括号”,这是 教学重点,所以我们必须明确为什 么“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因为是初次在列式时需要使用小括 号,如果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可组 织学生通过回顾旧知,利用现实情 境,明确使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及使 用方法。

教学时,重点是组织帮熊猫分竹笋的活
学 思
动,解决小精灵提出的“每盘放几个”的问 题。在动手分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 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计算呢?从而引入除
路 法运算,列出算式。这里,注意对照平均分
的活动揭示12÷4=3的实际含义,做好文
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有效转换。接着,让学
生动手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几份的各种情况
例3
呈现一幅解决春
游租船问题的情境图。
画面上孩子们的对话
显示出解决“租几条
船”问题有几种的不
同方法,体现了解决
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
学思想。
例4
编写意图是从熊 猫平均分竹笋的活动中 引入除法算式,显示出 把除法概念教学置入生 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在 这个活动中让学生认识 除号,还要了解除法算 式的写法和读法。
,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表示分的结果,让学
生在动手、动口中体会除法的意义,初步感
知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例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5是教学除法算式各 部分的名称的一个内容,
设计形式与例4相似。呈
现的依然是熊猫分竹笋
学生的计算方法:
1、22+13=35(人) 35-6=29(人)
2、22-6=16(人)
16+13=29(人)
3、22+13-6=29(人)
4、22-6+13=29(人)
这些方法学生也许能列出来,也许没有想到,教师要组织学
生明确不同的思路,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特别强调
的是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综合算式来列式计算。
一、解决问题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 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 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
例1
例1是由学生观看木偶 戏的情景引出数学问题, 这样的教材编排就是让学 生通过观察情境图了解信 息、发现问题。重点是学 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这里的信息有显性的信息, 比如“原来看戏的人有22 人”,还有一些是隐形的 信息,比如走了多少,又 来了多少。
教学思路
教学时,教师仍然可以采用学生自 己观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小组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后 再列出算式解答。接着说一说不同 列式方法的道理,并着重理解两种 方法的内在联系。对于学生的不同 解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二、表内除法(一)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 名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