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ppt课件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语调轻语速缓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体现忧心忡忡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问者急切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答者沉稳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语速语调逐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渐加快加高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由沉思到下定决心
由轻缓到重快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的气氛。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急促高亢 悲凉雄壮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赞赏功勋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从容辞官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渴望还乡
愿驰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活泼欢快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前高后低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著我旧时裳 zhuó
傍地走 bàng
著我旧时裳 zhuó Cháng 机杼 zhù 军帖 tiě 可汗 kèhán 金柝 tuò 鞍鞯 ānjiān戎机 róngjī 辔头 pèi 云鬓 bìn 溅溅 jiānjiān
燕山 yān 胡骑 jì 啾啾 jiūjiū
十二转 Zhuǎn
你认为应该如何朗读这首古诗?
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和对战争的冷淡。
辞官回乡—— 详 写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
好
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处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 儿还故乡。
不 慕 高
官
厚
禄
,
热
爱
和
平
生
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勤劳善良 孝顺 深明大义 勇敢坚毅 忠孝两全 淳厚质朴 机敏活泼 热爱亲人 报效国家 不慕名利 热爱和平
主体归纳
本诗通过对_木__兰__女_扮__男__装__、_代__父__从__军_、__凯__旋__归_来__ 的叙述,塑造了木兰 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 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 秀品质。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早晨 告别、离开 晚上 宿营
不闻爷娘唤女声,
呼唤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只,仅仅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 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 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
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 到,到达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胡人的战马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继续前进,晚上到达 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 到燕山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1、从什么地方可看出木兰的身份?
(木兰当户织)
2、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 句表现了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的 情态。这样写有两个作用,请你说说看?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木兰 为何忧愁?从而引出下文的一问一答。 ②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情节曲折多姿、引人 入胜。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的倒装。
花木兰
花木兰是北朝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旋而 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 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 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 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 《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 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 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 一大批景点。
如何理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翻译:到东边的集市买来骏马,到西边的集 市买来马鞭和马鞍下的垫子,到南边的集市买 来马嚼子和缰绳,到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长的马 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 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作用: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 法,渲染了木兰战前准备的紧 张忙碌。
深明大义、忠孝两全
思念亲人、女儿情怀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不
畏
艰
难
,
英
征途之遥
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生活之苦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战斗之多
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时间之长
战
战况之烈
由此可知:
(一)《木兰诗》是以391年北魏征调大军出征柔然的史实为 背景而作的。
(二)当时北魏的拓跋珪,是皇帝也称可汗。 (三)当时北魏的都城是盛乐(和林格尔),离黄河很近。当 时调来的军队就集结在黄河边上。
(四)黑山是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的喀喇和硕山。
(五)燕山即燕然山,是杭爱山的一支
作品简介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 的一首民歌。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 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动词要读得响 亮,极力表现 轻松欢乐之情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惊叹与赞美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充满喜剧氛围
叹息声
唧唧复唧唧, 又,再 木兰当户织。 对着门
不闻机杼声, 听见 织布机
惟闻女叹息。 只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正对着房门 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 兰在不停地叹息。
你认为千百年来木兰替父从军这一故事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 家危难之际,她挺身而出,毅然代 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 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 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 名利的纯洁品质,她的形象光彩照 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在 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
1、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从哪些诗句可见军情紧急?
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大”突出征兵范围广、数量大;“十二” 表示数量之多。这两个词表示军情紧急,渲染 战争的紧张气氛。
4、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 顶真(顶针)
乐府 双 璧
《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简介:乐府诗和乐府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
上出现了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 府诗”,它大放异彩, 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 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的名称,负 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集诗歌民谣,以供朝 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 政治得失。
秦朝及西汉惠帝时设有“乐府令”,汉武帝时的乐 府规模较大。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诗”。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百千强
机杼 可汗 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qiáng
zhù kèhán jiā npèi
yān jì
扶将 jiāng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róng shuò
tuò zhuāng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由轻缓到重急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既紧张又有序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旦、暮”重读, 上下句之间要读得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似断实连。“不 闻”“但闻”重读,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两句要前轻后重,
读出对亲人的眷恋
不闻爷娘唤女声,
之情,和悲壮豪迈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积累: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 清真相。(成语)
整体把握 故事情节
情节概述
1、停机叹息 2、代父从军 3、出征准备
奔赴战场 4、十年征战 5、辞官还乡 6、合家欢聚 (7、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全诗情节,力求文字简 洁、工整。
代父从军
辞官回乡
征战沙场
建功受封
1.情节在详略上是怎样安排的? 2.目的是什么?
长大成人的儿子
兄长、哥哥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意 为此 买
代替 出征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 木兰愿意为了这次征兵去买马鞍和马匹, 从此开始代替父亲去征战。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修辞:互文(相互补充,不是一一对应) 同类例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翻译: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翻译: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简单概括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原因是什么?
1、人物的传奇性,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 沙场,并立下了汗马功劳。
2、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 机智、勇敢、刚毅、朴实的优秀品质。
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 希望骑上千里马,(让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 相扶将;
听说
外城 扶持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对着门 梳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对着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 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 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赶快磨刀去杀猪 宰羊。
事务
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奔赴 战争
跨过、越过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 打更器具
铠甲
到万里之外参加战斗,像飞一样越过关塞和群 山。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 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