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庄旅游规划案例分析

周庄旅游规划案例分析


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 镇域村镇布局 • 镇域发展 • 基本农田 • 镇区用地 • 古镇保护和旅游发展
规划背景
周庄发展迅速超出原有规划预测
由于缺乏规划指导,新的发展以项目为 导向,在用地规模和选址上缺乏合理论 证,呈现出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旅游产业进入成熟轨道。但低层次旅游 带来的负面作用也逐渐暴露并明显化。 统筹城乡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的基础。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日益受到重 视,昆山市要求各镇的总体规划有必要 对镇域土地进行规划指导。
大量有价值的民居,刘禹锡寄寓,陆龟蒙 垂钓处,柳亚子醉酒的迷楼,三毛忘情的 茶馆,沈万三遗宅,全福寺等胜迹。
古镇特色分析
总结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历史悠久的古镇
周庄基本保持明清时代的格局和风貌,全镇60%的明清建筑尚属完好( 如:张厅,沈厅等为五进、七进的深宅大院)。比比皆是的石拱桥、骑 楼等,保留着文人雅士的活动遗迹。
L/O/G/O
旅游规划案例分析——周庄
概况

周庄始建于1086年,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最南端。传说为宋周迪 功收获设庄之处,故因此得名。
水、路、桥、宅的巧妙融合
古镇周庄历史悠久,四面环水,镇内河道 纵横,古桥优美繁多。古镇以河道为骨架 ,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建屋,前街 后河,河路相间。
文化遗迹众多
旅游规划
周庄镇旅游发展设想:
区域游览线路组织
1 2
• 周庄镇处于淀山 湖之滨 • 与上海大观园相 隔6公里 • 与同里镇相距 13公里
景点考虑
1
• 城镇总体格局上,做好古镇 的修缮改建计划,以桃、柳为 基调,再现恬静的乡村情趣。 • 修复沈厅、张厅,恢复 几处景点 • 恢复”钵亭夕照“一景,使 之成为乡镇公共的活动游憩场 所 • 修复全福寺及其景点(可 能),并考虑建少量别墅 供游客观赏湖之春色 • 南湖一带建滨江绿带,供 游客观赏,休憩,修建刘禹 锡祠
问题
生活与环境质量的恶化
江南水乡传统城镇因水成街、因水成镇。水是它的灵魂,但当时的水环 境已遭到严重破坏。(A、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 B、居民生活污水
生活质量有待改善
前几年的工作重点是保护文物建筑和发展旅游,没能力对生活质量的改 善足够重视,导致现存建筑老化,基础设施不全,线路架设复杂,有火 灾隐患,公共空间颓废。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 近期为:2005-2010年 远期为:2011-2020年
周庄现状主要问题
土地问题
现状城镇用地规模远大于国家标准 现状人均用地面积228.9平方米(包括常住的在校生和经过折算的旅游人口) 河汊纵横,土地分割,而缺乏规划指导的用地很多
人口问题
大量旅游人口和非户籍人口 规划周庄人口数量包括实际常住人口(而不仅仅是户籍人口)、旅游人口(在设施 配置时须经折算)和苏州大学住宿学生
1. 保护与更新的关系
2. 旅游与生活的关系
定位:江南典型水乡之镇、明清繁华贸易之镇,文人雅士寄遇之 镇,民风淳朴生活之镇
两大矛盾
一、古镇旧的生活设施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矛盾
二、旅游商店、餐饮和旅馆的不断增加与保持古镇风貌的矛盾
规划将周庄原来分散的景点加以组织,结合新开发景点形成六 古两新的“周庄八景”。传统民居街区恢复“下店上宅”、 “前店后宅”、“深宅大院”、“寻常人家”的传统居住空间 格局。
周庄资源分析
2、风光旖旎的水乡景色
周庄四面环湖,镇内河道纵横,镇上人滨水而居,石拱桥造型优美,民 居高低错落,鳞次栉比。
周庄资源分析
周庄资源分析

双桥
南湖秋月
周庄八景 全福晓钟 指归春望 周庄永庆庵 蚬江渔唱 南湖秋月 庄田落雁 急水扬帄 东庄积雪
富安桥
周庄永庆庵
周庄邮票
周庄历史悠久,山水如画,邮票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从如画般的邮票里你 可以看到周庄的风姿,跨越千年,依然宁静清远……
2、风光旖旎的水乡景色
周庄四面环湖,镇内河道纵横,镇上人滨水而居,石拱桥造型优美,民 居高低错落,鳞次栉比。
3、别具一格的城镇布局
周庄城镇布局以河道为骨架,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成路,“泽浸 环市,街巷透拖”。巧妙而自然的把水、路、桥、民宅联系融为一体。 井字形的河道相应井字形的街道,形成依水为主体的河街市镇。
风貌整治规划
建筑整治
空间整治1:街河关系的整治
空间整治2:识别性节点的整治
绿化整治
第二次规划
生活与环境质量恶化 观念偏差 老龄化问题突出 公共空间的颓废
保护与更新的关系
旅游与生活的关系
第二次规划
新观点的树立 古镇区保护范围的划定
保护、整治、文化、更新 一级、二级、三级保护范围和 区域控制区的细致划定 保留、保护、改善、更新 保护并恢复特色古建和街市格 局,强化古镇空间边界点
急水港北向青浦接通上海公路,向西延伸接通屯村往苏州的公路。
• 环境保护与发展规划:
宗旨:希望精心的保护这座江南仅存的完整古镇,维护其独特的明清以来格局、街市、河桥 、房舍等物质空间环境和习俗风情,并为其创造发展文化,开发旅游的条件,逐步恢复周 庄古八景。 保护规划: 在全镇分三级保护范围:
重点保护地段:为银子浜、双桥、沈厅、张厅。要求严格控制拆建、空间尺度、形式保持原样。 一般保护地段:为传统街区及重点保护地段。要求控制层数、色彩、力求与传统建筑一致。 环境保护协调区:为古镇风貌影响区。要求尽量采用与传统协调的建筑形式,一两层为主,不超过三层。
老龄化问题严重
空巢老人家庭占有37%,年轻人不愿住在老镇区而纷纷迁入新区或大中 城市。来了很多社会问题。
现状分析
经济发展分析
发展
繁荣 衰落 崛起
宋元
• 商品经济发展 迅速,出现以商 品交易为主的镇、 市。周庄也从此 开始发展。

•周庄成为粮 食、丝绸及多 种手工业品集 散地和交易中 心
抗日
•经济日益萧条 • 1952后,进入 统购统销的时代, 贸易冷落,且公 路不通。
产业问题
旅游业和工业 农村建设问题 村镇布局调整 已建和已批地块 没有规划指导的已建和已批用地给本轮规划带来了难度
本轮规划主要思路
• “跳出古镇看周庄”,在区域层面寻求协调发展。
– 在镇域范围整体考虑土地利用和设施配置,将周庄的旅游业的承载扩 大到整个镇域,带动了村镇整体发展,实现城乡一体。
• 最大限度利用好周庄各种物质资源,空间布局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古镇特色分析
4、独特的小镇风情
周庄保留原有的生活习俗——日出而作,日没而歇,四乡渔民茶馆议事 ,镇市亲朋桥头趣聊……镇上还有独特的传统习俗——在中老年妇女中 流行喝阿婆茶;遇喜庆节日有灯会等。
5、精巧的手工制作
周庄历史上是个以手工作坊,商业为主的贸易集镇,至今仍有一些沿街 而设的手工业,增添了小镇孤僻的情趣。
早期规划不够系统,不完善
旅游规划1997
从第一次规划至此,周庄的旅游事业已经形成了一定 的规模和相对稳定的格局,围绕古镇区内的重点景 观如张厅、迷楼等形成有一定辐射力的景区,同时 兼顾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强 卫生和治安管理。周庄还注意利用一些大规模的艺 术节、摄影节等活动,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周 庄有了:居住、商业、餐饮、旅宿和观光五大功能。
周庄竹编

竹编凝聚了周庄人的心灵手巧,精美的竹编物品带着些许心意,是周庄最好的 纪念物。
虎头鞋
小小的可爱的鞋子,周庄人一针一线缝制而成。
木雕
周庄人心灵手巧的另一表现,手法精湛,技艺精巧。
土布纯手工印染
据说是外国游客的最爱。
万三糕、万三酒
沈万三是周庄的传奇人物。酒水甘醇,茶壶也别具特色,周庄茶壶为石雕。在 茶壶壁身上,浮雕栩栩如生,形象丰富,好茶的朋友不可错过。
周 庄 竹 编
万三糕、万三酒
周庄邮票
周庄资源分析

打田财
周庄有许多当地传统文化所 兴起的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多 彩,是游客在周庄最喜欢参加 的也最热闹的一些活动。 摇快船 目前周庄有摇橹游船数百条, 在水巷中供游客乘坐。漫步河 边,都会遇到游船在河中行驶。 周庄的划灯远近闻名,每次 举办都是观者如潮。 摇快船 划 灯
与时俱进
近几年来,周庄丏注于接轨世博,提升 旅游,逐步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向集观光、休闲、 度假、会务的复合型旅游升级发展。文化旅游 逐步成熟,民俗文化街上的打铁、蔑竹、草编、 纺纱等手工艺制作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韵, 在古戏台赏昆曲,品味“百戏之祖”的经典魅 力。同时,休闲产业初具规模,新推出的“环 镇水上游”、“单车游周庄”等活动,旅游呈 现出项目与配套设施互动发展,游客观光与体 验休闲齐步幵进,目的地旅游与度假会务旅游 交相辉映的良好局面。
1978
• 工业发展 • 旅游开发
现状分析
建筑状况研究
新建砖混结构 建筑,质量较 好,与环境冲 突不大。
文物点及风貌 较好的地段, 修旧如旧。对 建筑内部进行 改造。
对传统风貌影 响较大的拆除 (26.76%)
保留
保护及改善
更新
思路
新观点的树立 两个方面
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定主题: 保护古镇风貌 整治历史环境 提高旅游质量 改善居住环境
3 4
5
1995年12月被江苏省列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双桥胜景
双桥胜景
市河街区
桥楼叠翠 桥楼叠翠
曲桥烟雨 抽象元素 抽象元素
第一次规划
优点
确定三个分区,避免了水污染和新型建筑对古镇的影响 初步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了其 它行业的发展。
缺点
文物建筑处在保护阶段,缺乏相应更新修复
没有能力进行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周庄国际旅游节
周庄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