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意象艺术
你能试着从以下作品中选一幅说说 艺术家是怎样对客观世界进行主观表达的?
1
2
3
5
4
6
要求:任择一幅你熟悉的意象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 (1)试用一句画家名言,或通过对画家身世与经历的 介绍,来分析概括你所选的作品中艺术家的“主观”的 感受与思想。
➢ (2)试谈谈你选的意象作品所描绘的“客观”现实世 界是怎样的,与艺术家“主观”心理感受有何不同。
野兽派 .马蒂斯
“那不是一位女士, 那是一幅画。”
你认为这幅作品美吗? 这个解答真正的含意是什么呢
“难道女人都象画的这样吗?”
?
马蒂斯夫人 像
➢
油画 1905
这幅头像,模特是马蒂 斯的夫人。
试着用一些恰当的词语, 谈谈画作所带给你的主 观感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人美版)
第 4 课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方式,表现出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这里 艺术家独特的、赋有表现力的传递与表现, 是为强调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服务的。
以“像不像”作为评判美术作品的唯一 标准。排斥“不像”的作品,认为它不真实。
在鉴赏意象艺术时,常出现的现象有哪些?
看作品第一眼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 理解。
结论
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 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使我们看到或 感受到现实中没有,也无法呈现的东 西。
➢
这一俏皮话在杂志上登出,“野兽主义”的名称被广泛认同。翌年
,当“笼子”里的“野兽”倾巢而出,举行一个接一个惊人的展览时,“野
兽派”这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逐渐失去了它的贬义。
➢
坚定、豪放、原始、 用色大胆,色 彩鲜艳、夸张、强烈的对比、毫不遮 掩、质朴、不加修饰。
真正含义:
那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女士, 而是根据艺术家主观心理感受,运用 赋有表现力的艺术 语言所表达的艺术作品。
请欣赏意象艺术 作品动画
为什么这些作品荒诞怪异?
➢ 按一般人的想象和理解,所谓美术就是要 画的“像”,看到夸张变形的艺术作品就 难以接受,这都是对意象艺术不了解的原 因,但是像不像并不是判断美术作品的唯 一标准。
蒙克 《呐喊》
为什么意象美术作品中形象怪异?
让我意象作品与具象作品的对比
请用恰当的几个词语说出两件作品分别带给你的感受?根据比 较,你是否认为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更有表现力?谈谈为什么?
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人 》
委拉斯凯兹《教皇英诺森十世》
意象作品与具象作品的对比
培根所表现的教皇形象模糊、表情紧张、惶恐,血腥、 可憎、呆板、畸形、阴森、恐怖。
委拉斯凯兹画的教皇栩栩如生、目光凶狠、嘴唇吝啬、 尖刻、清晰、华丽。
意象作品与具象作品的对比
达芬奇《蒙娜丽莎》 高更《塔希提妇女》
雷东《维奥蕾特海曼像》
《蒙娜丽莎》使人感到清晰、真实、可触摸,是活 生生的人,很古典。 高更表现的女性是原始的、强烈的、象火一样,带 着温度,有泥土气息。 雷东表现的女性是娇弱的、美丽的,朦胧的、象花 一样,有诗意的,让人回味。 结论:意象艺术更倾向于表现心理的“真实”而不是 眼见的“真实”的传达。
这涉及到艺术家的主观表达观念。 所以就产生了各种各样与我们现实中 看到的所不同的艺术形象。艺术家的 表达越独特、越强烈,形象就越与众 不同。
谢谢观赏!
南漳二中 张玉凤
蒙克 《呐喊》
看看蒙克的《呐喊》 来充分解释与感受一下。
“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 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 峡湾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红,象血一样。 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 ——蒙 克
扭曲的人,双手捂面,目光空洞,嘴脸被拉长,融入天空暮色的 大旋涡中,恐惶、骷髅般神经质的人,痉挛、冲突的画面和鲜血 般的红色,使人不安、迷失、惊骇。 而尖叫者身后,有两个衣冠楚楚的人走远,对他毫不同情,好像 没有听到任何叫喊,既不反应,也不关注,惊恐的人如置身于无 边的荒原,这反映的是画家极度的悲哀、寂寞与恐惧呀。
5
3
6
10
7
8
12
重点回顾:能否给意象艺术下个定 义?
并找出定义的重点词。
正确答案: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
—— ——
——走进意象艺术
定义重点词的解释:
➢ “客观”是指艺术家面对的客观现实世界。 ➢ “主观”是艺术家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 ➢ “表达”是指艺术家独特的、赋有表现力
的艺术传递与表现。 ➢ 即面对客观现实世界,用自己独特的表达
得出结论:相比较,培根画的教皇更加使人难忘,表 现得更入木三分。意象艺术比具象艺术作品更具有 浓缩性与表现力。
1
2
一、考考你:这些画作中哪些
55
是意象艺术作品呢?
请把编号记下来,
看谁正确率高?
12
7
9
8
3
4
13
6
10
11
正确答案: 3、5、6、7、8、10、12
你答对了吗?答对四个以上算你过关!
走进意象艺术
马蒂斯简介
➢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全名亨利 马蒂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 表人物。同时也是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 ,同时又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他与毕加索是20 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马蒂斯作品很多,其中《 舞蹈》《奢华 宁静 快乐》《开着的窗户》是其主 要代表作。他的作品充满快乐和轻松。
➢ (3)试用几个恰当的词,具体分析艺术家是怎样用独 特的构图或色彩来传达精神和宣泄情感的。其中艺术家 的主观“表达”表达了些什么,谈谈给你带来怎样的感 觉?
《圣威克多山》
塞尚
谈谈第一眼看这幅作品的感受,它“像”现实存在的 山。吗?使用恰当的几个词语概括它带给人的感受。
《圣威克多山》
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在我发现的道路上前 无古人”。 画中没有完整的平面, 全是细小的块面。 塞尚认为绘画不是对现 实光影的再现,而是表 现自己独特的感受。 画中:紫色、棕色、绿 色、蓝色……象征:热 烈、盛夏、灾难将至、 没有开垦、蛮荒时代。
蒙克生平与作品的关系
蒙克生于挪威,父亲是军医,母亲有良好 的艺术修养。
5岁那年母亲去世,父亲的抑郁强烈感染 了蒙克,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感到死亡的恐 怖。
蒙克13岁,姐姐因肺病去世,她的死亡再 次刺激了蒙克。后来他的妹妹也患了精神分 裂症。
一系列的打击决定了蒙克对孤独、绝望、 死亡的创作基调。在这一时期,他画出了重 要的作品《呐喊》。
野兽派
➢ 野兽派,也称野兽主义,是1898年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 个现代绘画潮流。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 ,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青年画家对感动力稀薄、表现不够深入的印象 派画风持反抗态度,继续着后印象主义梵·高、高更和塞尚等人的探 索,追求更为强烈的艺术表现,他们主张色彩的彻底纯化,以便更加 清晰地表现画家的感情。这些作品在展出时,被形容为“一罐颜料掼 在公众面前”。杂志记者、评论家路易·沃克赛勒在一片色彩狂野的绘 画作品中间,看到一件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雕塑家多那泰罗风格 的作品时,便随口说了一句:“多那泰罗置身于一群野兽的包围之中 。”
神状态。落款提名,即像“哭 之”,又像“笑之”,哭笑 不得,充分说明作者无可奈 何的复杂情绪。
宋 苏 轼 《枯木怪石图》
这幅画抒发苏轼政治上,不得意的思 想感情。 他说枝干“虬屈无端倪”,石“亦怪 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宋 苏轼 书法家 主张画“不求形似”, 应写情寄意,以表达 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 他留下的绘画作品只 有一幅《枯木怪石 图》,画一株枯树、 一块顽石,树下几根 细草。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 很早人们已经意识到,美术不仅可以再艺 术家现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表现艺术家的 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
意象作品与具象作品的对比
达芬奇《蒙娜丽莎》 高更《塔希提妇女》
雷东《维奥蕾特海曼像》
根据同样表现女性题材的三幅作品,用恰 当的词语谈谈意象艺术“真实”吗? 怎么理解意象艺术的“真实”与具象艺术的 “真实”?
梵高 《星月夜》
“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 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 所欲”。 ——梵高
梵高,后印象派代表人,是 一位极具个性的画家。他要 画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画 他所看到的东西。
使人感到:奇幻,象龙卷风 卷过;也象阵阵声浪传来; 骚动有趣,想去看,却又有 点害怕,想逃走,树也在发 抖和燃烧,感觉自然也要疯 掉了。
蒙克 《呐喊》
为什么意象美术作品 中形象怪异?
“我并不照自然描绘, 我要从自然中拿取、吸 收。我不是要画现在看 到的东西,我要画的是 曾经看到过的东西。”
——蒙克
清 朱 耷《鹌鹑图》
朱耷 明朝后裔,明灭亡后,为逃避
治迫害,出家为僧。别号 “八大山人”。他画的花鸟 竹石,都以简略取胜,独出 新意。 《鹌鹑图》作者以鹌鹑自喻。 形象怪诞,表情奇特,冷酷逼 人,表现作者孤傲、冷漠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