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第一章
11:23:58
12(二) “大制造”Fra bibliotek念及其制造过程
4. “大制造”概念下,信息对制造过程 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大制造”概念的制造过程定义,制造过
程不仅包含了物质的转化,而且还包含了信息向物 质的转化,即信息的物化。显然,这必须通过基于
信息的管理和控制来实现。同时,制造过程的输出
不仅是产品,而且还包括为保证产品正常使用所进 行的服务等。 从信息的角度看,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使原 材料的熵降低,使产品信息含量增高的过程。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总收入的60%以上来自 制造业,世界发达国家无不具有强大的制造业。 美国:约1/4人口直接从事制造业,其余人口中又有约半 数人所做工作与制造业有关。 机械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基础, 是重中之重。 日本由于重视制造业,二次大战后30年时间,发展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 与此相反,美国在一段相当长时间内忽视了制造技术的 发展,结果导致经济衰退,竞争力下降,出现在家电、汽 车等行业不敌日本的局面。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才 开始清醒,重新关注制造业的发展,至1994年美国汽车产 量重新超过日本。
11:23:58
9
一、生产与制造
制造过程
制造过程是组成制造业的基本环节。
制造业是将可用资源,通过制造过程,转 化为可供人们使用或利用的工业品或生活消费 品的行业。它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如 机械、电子、轻工、化工、食品、军工、航天 等。因此,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 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1:23:58 17
二、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下图显示了当今制造业的社会功能。 冶金机械 动力机械 纺织机械
建筑机械
交通工具 环保设备 军事装备 医疗设备 机器制造 农业机械
家用电器
制造业
通讯设备 出版印刷 网络媒体 文化娱乐 化工设备
11:23:59
18
二、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不高,我国新产品开发 周期平均为18个月,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新 产品开发周期平均为4—6个月;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少,“主要机械产品 技术来源的57%来自国外,大多数电子及通信设备的核心 技术仍依赖进口”。
11:23:59 19
二、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11:23:58
1
一、 课程的特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 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为学生在制造技术 方面奠定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须 有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等) 与之配合。
11:23:58
2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基本内容: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对制造 过程的定义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11:23:58
10
一、生产与制造
(一) “小制造”概念及其制造过程定义
1. “小制造”概念: “小制造”是指传统的“机械制造”,重点是加 工和装配。 2. “小制造”概念下,制造过程的定义为: 制造过程是通过机器和工具将原材料转变为有用 产品的过程。 3. “小制造”概念下制造过程的定义主要强调的 是工艺过程。
9.
10. 11.
王娜君. 金属切削原理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哈尔滨:哈工大出版社,1999
李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精选与答题技巧哈尔滨:哈工大出版社,1999 李益民. 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11:23:58
6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制造与制造系统
11:23:58
7
一、生产与制造
金属切削过程及其基本规律;
机床、刀具、夹具的基本知识;
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
机械加工中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概念及其控制方法;
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沿与趋势。
11:23:58
3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要求: 对制造活动有一个总体的、全貌的了解与把握; 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和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 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 具备制订工艺规程和设计机床夹具的能力;
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了解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发展概况, 初步具备对制造系统、制造模式选择决策的能力。
课程考核:出勤、作业、实验、考试
11:23:58 4
三、课程的学习方法
“优质、高产、低成本”是指导机械制造技术工 作的基本原则。机械制造人员的任务就是要在给定的 生产条件下,按照预定的供货日期要求,最经济地制 造出具有规定质量要求的机器。 金属切削理论和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具有很强的实 践性,没有足够的实践基础是很难有准确的理解与把 握。因此,希望学习本课程时必须重视实践环节,即 通过实验、实习、设计及工厂调研来更好地体会、加 深理解。真正的掌握与应用必须在不断的实践—理 论—实践的循环中善于总结,才能达到自由王国的境 界。
11:23:58 14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二节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及其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23:58
15
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17世纪60年代,瓦特改进蒸汽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 工业化大生产从此开始。
18世纪中,麦克斯韦尔建立电磁场理论,电气化时代开始。
20世纪初,福特汽车生产线,泰勒科学管理方法,标志自动化 时代到来(以大量生产为特征—Mass Production)。
5)加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使之成为运用信息技术 提升传统制造业的重要载体;
6)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敏捷制造技术和应用软件,增加数字 化、智能化、网络化产品品种。
11:23:59 2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三节 机械制造厂的生产过程 和工艺过程
11:23:59
21
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11:23:59
24
二、工艺过程的组成
阶 梯 轴 大 批 量 生 产 工 艺 过 程
11:23:59
25
11:23:59
26
二、工艺过程的组成
铣端面钻中心孔演示
11:23:59 27
二、工艺过程的组成
2.安装 安装是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 工艺过程。 从减小装夹误差及减少装夹工件所花费的时 间考虑,应尽量减少安装数。 3.工位 工位是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 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 一部分工艺过程。
机械工业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快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涉及国家经济安全且对工业结构调整有重 大影响的重大技术装备基本满足国家重点建设对重大装备的需要;
2)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先进适用装备;
3)重点开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排放法规的经济型轿车,发展适应 高速公路需要的重型汽车及专用底盘,提高轿车、柴油车在汽车总产 量中的比重; 4)尽快提高数控机床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高数控系统及关键 功能部件的性能质量,扭转我国高速、高效、高精度数控机床长期依 赖进口的局面;
11:23:59 22
二、工艺过程的组成
1.工序 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 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称为工序。 工序是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工序是制订生 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
11:23:59
23
二、工艺过程的组成
阶 梯 轴 单 件 生 产 工 艺 过 程
11:23:58 5
四、主要参考书
1. 2. 3. 4. 5. 6. 7. 8. 王先逵. 机械制造工艺学. 上、下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哈工大等. 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分册.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哈工大等.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订及装配尺寸链/《机械制造工艺学》第 二分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哈工大等. 轴、箱体、丝杠加工/《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分册.上海:上 海科技出版社,1980 卢秉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龚定安. 机床夹具设计原理.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83 于骏一. 典型零件制造工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 周泽华. 金属切削原理.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
1.生产过程 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 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和统称为工厂的生产过程。它包括原 材料的运输保管、把原材料做成毛坯、把毛坯做成机器零 件、把机器零件装配成机器、检验、试车、油漆、包装等。 2.工艺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 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统称为工艺过程; 其它过程则称为辅助过程,例如统计报表、动力供应、运 输、保管、工具的制造修理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只研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 装配工艺过程。 3.工艺规程 把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用以 指导生产,这个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生产的定义
从系统的观点,生产可以定义为将生产要素转变成生 产财富并创造效益的输入输出系统。
转变效率:生产率 = 输出/输入 输入 输出
生产过程
生产要素 生产财富
效益
有形 (产品)
+ -
生产对象(原材料) 生产资料(直接、间接) 能源 资金 劳动力 信息(知识、技能、情报…)
11:23:58
无形 (服务)
二战后,计算机、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及软科学的发展,以 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需求多样性的趋势,使中小批量生产自 动化成为可能,并产生了综合自动化和许多新的制造哲理与生产 模式。
进入21世纪,制造技术向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 精密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