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外载荷作用下其抵抗( 变形) 或( 破坏) 的能力。

2.材料的性能一般分为( 使用性能) 和( 工艺性能) 。

3.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 力学性能) 、 ( 物理性能) 和( 化学性能) 。

4.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 铸造性) 、 ( 锻造性) 、 ( 焊接性) 、 ( 切削加工性) 和热处理性等。

5.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 抵抗( 塑性变形) 和( 断裂) 的能力。

6.金属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产生( 断裂前) 所能承受( 最大塑性变形) 的能力称为塑性。

7.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 伸长率) 和( 断面收缩率) 两种。

8.金属抵抗冲击载荷的作用而不被破坏的能力称为( 冲击韧性) , 其数值( 愈大) , 材料的韧性愈好。

其数值的大小与试验的温度、试样的形状、表面粗糙度和( 内部组织) 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9.在铁碳合金中, 莱氏体是由( 珠光体) 和( 渗碳体) 所构成的机械混合物。

10.疲劳强度是表示材料经无数次( 交变载荷) 作用而不引起( 断裂) 的最大应力值。

11.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能够分为弹性变形、 ( 塑性变形) 和( 断裂) 三个阶段。

12.表征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能力的性能指标是( 冲击韧性) 。

13.表征金属材料抵抗交变载荷能力的性能指标是( 疲劳强度) 。

14.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有( 铁素体) , ( 奥氏体) , ( 渗碳体) , ( 珠光体) , ( 莱氏体) 五种二、判断题1.冲击韧性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 X)2.抗拉强度是表示金属材料抵抗最大均匀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 √)3.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其它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 X)4.金属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产生断裂前所能承受最大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

( √)5.冲击韧性值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 √)6.强度越高, 塑性变形抗力越大, 硬度值也越高。

( √)7.屈服强度是表示金属材料抵抗微量弹性变形的能力。

( X)8.冲击韧性值愈大, 材料的韧性愈好。

( √)9.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比它更硬的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 √)10.一般材料的力学性能是选材的主要指标。

( √)11.一般来说, 材料的硬度越高, 耐磨性越好。

( √)12.测量布氏硬度时, 压头为淬火钢球, 用符号HBW表示。

( X)13.测量布氏硬度时, 压头为淬火钢球, 用符号HBS表示。

( √)14.测量布氏硬度时, 压头为硬质合金球, 用符号HBW表示。

( √)15.测量洛氏硬度时, 压头为120°金刚石圆锥体, 用符号HRC表示。

( X)16.疲劳强度是表示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 X)17.受冲击载荷作用的工件, 考虑力学性能的指标主要是疲劳强度。

( X)18.冲击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 X)第二章一、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工艺由( 加热) 、 ( 保温) 和( 冷却) 三个阶段组成, 一般来说, 它不改变热处理工件的( 形状) , 而改变其( 内部组织) 。

2.钢的化学热处理常见的工艺方法有( 渗碳) 、 ( 氮化) 和( 碳氮共渗) 三种。

3.钢的渗碳方法能够分为( 固体渗碳) 、 ( 液体渗碳) 、 ( 气体渗碳) 三种。

4.常见的退火方法有( 完全退火) 、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 去应力退火) 。

为了去除工作中由于塑性变形加工、切削加工或焊接等造成的和铸件内存残余应力而进行的退火叫( 去应力退火) 。

5.常见的表面热处理工艺有( 表面淬火) 和( 表面化学热处理) 两种。

6.钢的热处理工艺曲线包括( 加热) 、 ( 保温) 和冷却三个阶段。

7.淬火前, 若钢中存在网状渗碳体, 应采用( 正火) 的方法予以消除, 否则会增大钢的淬透性。

二、判断题1.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稍慢一些。

( X)2.热处理按目的与作用不同, 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 √)3.对钢进行热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细小、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 X)4.钢加热到给定温度后, 要有一定的保温时间, 保温不但是为了热透工件, 还为了获得成分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以便冷却后得到良好的组织和性能。

( √)5.对高精度零件淬火后要进行冷处理, 目的是尽量减少过冷奥氏体。

( X)6.正火目的与退火目的基本相同, 正火与退火的区别是正火保温时间较短, 生产周期短, 成本较低。

( X)7.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应力, 降低硬度, 便于切削加工。

( X)8.钢淬火后在300℃左右回火时, 易产生不可逆回火脆性, 为避免它, 一般不再250~350℃范围内回火。

( √)三、简答题1.请说明钢回火的目的书上P17页2.请说明钢淬火的目的书上P14~15页3.请简述去应力退火的主要目的书上P13页4.什么是钢的热处理? 其方法主要有哪些?书上P237页5.请说明退火与正火的目的书上P12页6.请简述正火的应用场合书上P13~14页第三章一、填空题1.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有两位数字表示, 这两位数字具体表示钢中( 含碳量) 是( 万分之几) 。

2.合金钢就是在( 碳钢) 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一定量( 合金元素) 的钢。

3.灰铸铁在工业上应用于制造( 承受压力) 、要求( 耐磨) 和( 减振) 的零件。

4.橡胶按用途可分为( 通用橡胶) 和( 特种橡胶) 两大类。

5.合金工具钢按用途一般分为( 合金刃具钢) 、 ( 合金模具钢) 和( 合金量具钢) 。

二、判断题1.合金钢在工业上应用于制造承受压力、要求耐磨和减振的零件。

( X)2.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3%。

( √)3.碳钢的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5%。

( X)4.合金钢就是在碳钢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钢。

( √)5.合金钢的所有性能都优于碳钢。

( X)6.纯铝的强度很低, 但塑性很高。

( √)7.可锻铸铁实际上是不能锻造的。

( √)8.灰铸铁在工业上应用于制造承受压力、要求耐磨和减振的零件。

( √)9.经过热处理来提高灰铸铁力学性能的效果不大。

( √)10.经过热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灰铸铁力学性能。

( X)11.碳素工具钢含碳量为0.65%~1.35%。

( √)三、简答题1.简述碳钢的常见分类方法。

书上P25~P26。

2.请说明铸造碳钢的牌号中”ZG+两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书上P27。

3.请说明在在碳钢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的作用。

书上P28。

4.请说明钢的氮化与渗碳相比有哪些特点?书上P20。

第四章一、填空题1.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浇注到( 铸型) 中, 经( 凝固) 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零件或毛坯的成型方法。

2.砂型铸造中常见的手工造型方法有( 整模造型) 、 ( 分模造型) 、 ( 挖砂造型) 、 ( 活块造型) 等。

3.自由锻的工序可分为( 基本工序) 、 ( 辅助工序) 及精整工序三大类。

4.根据药皮所含氧化物的性质, 焊条分为( 酸性焊条) 和( 碱性焊条) 两类。

5.焊条的直径和长度是以( 焊芯) 的直径和长度来表示的。

6.电焊条由( 焊芯) 和( 药皮) 两部分组成。

7.冲压生产的基本工序有( 分离工序) 和( 变形工序) 两大类。

二、判断题1.根据药皮所含氧化物的性质, 焊条分为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两类。

( √)2.焊接属于永久性连接金属的工艺方法。

( √)3.用交流电焊接时, 无正接与反接的区别。

( √)4.根据药皮所含化学成分的性质, 焊条分为酸性焊条和碱性焊条两类。

( X)5.焊件开坡口的目的在于保证焊透, 增加接头强度。

( √)6.用直流电流焊件时, 焊件接正极, 焊条接负极, 称为正接。

( √)第四章简答题1.简述铸造生产有哪些特点。

书上 P452.铸造的工艺设计基本内容包括哪些?书上 P503.简述铸造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书上 P504.金属型铸造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书上 P515.请说明熔模铸造的主要工艺过程。

书上 P516.请说明各种冲压模具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书上 P587.请简述选择毛坯的原则。

书上 P678.请说明机械加工中常见的毛坯种类及适用范围。

书上P66~P679.交流弧焊机与直流弧焊机各有什么特点?书上 P6010.常见焊接缺陷及产生的原因。

书上 P6211.电焊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书上 P60第五章一、填空题1.根据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配合分为三大类, 即( 间隙配合) 、 ( 过渡配合) 和( 过盈配合) 。

2.公差标准规定, 基孔制配合中, 基准孔以( 下) 偏差为基本偏差, 其数值等于( 0) , 基轴制配合中, 基准轴以( 上) 偏差为基本偏差, 其数值等于( 0) 。

3.国家标准对基本尺寸小于500mm的标准公差规定了( 20) 级, 最高级为( IT01) 最低级为( IT18) 。

4.基本偏差是用来确定公差带相对于( 零线) 的位置的。

5.标准公差系列包含三项内容: ( 标准公差等级) 、 ( 标准公差因子) 和( 基本尺寸分段) 。

6.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内容包括选择( 基准制) 、 ( 公差等级) 和( 配合种类) 三个方面。

二、判断题1.从制造角度讲, 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 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 X)2.过渡配合的孔、轴公差带一定互相交叠。

( √)3.实际尺寸较大的孔与实际尺寸较小的轴相装配, 就形成间隙配合。

( X)4.基孔制配合要求孔的精度高, 基轴制配合要求轴的精度高。

( X)5.基本尺寸就是要求加工时要达到的尺寸。

( X)6.孔的实际尺寸大于轴的实际尺寸就是间隙配合。

( X)7.基本偏差是用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

( X)8.φ30f5、φ30f7、φ30f8的上偏差是相同的。

( √)9.配合公差总是大于孔或轴的尺寸公差。

( √)10.按同一公差要求加工的同一批轴, 其作用尺寸不完全相同。

( √)三、简答题什么情况选用基轴制?书上P84页四、计算题书上第六章一、填空题1.形位公差带具有( 形状) 、 ( 大小) 、 ( 方向) 和( 位置) 四要素。

2.位置公差可分为( 定向) 、 ( 定位) 和( 跳动) 三类。

3.形位公差带的位置有( 固定) 和( 浮动) 两种。

4.跳动公差分为( 圆跳动) 公差和( 全跳动) 公差两种。

5.轮廓度无基准要求时为( 形状) 公差, 有基准要求时为( 位置) 公差。

二、判断题1.公差值能够是正的或是负的。

( X)2.为了实现互换性, 零件的公差规定得越小越好。

( X)3.公差一般为正, 在个别情况下也能够为负。

( X)4.图纸上没有标注公差的尺寸就是自由尺寸, 没有公差要求。

( X)5.圆柱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零件横截面和轴向截面内形状误差的综合性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