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式古典家具风格大全
古典主义概述
(法语:Le Classicisme 英语: Westernclassical),在艺术上 主要是指对包 含希腊及古罗马 的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古 典主义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 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古典主 义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 到欧洲其他国家,是启蒙时代、 理性时代以及部分现代主义思想 所提倡的概念。
大象等动物图案和圆圈、连珠纹、绳纹、回纹等几何图案都是当时十分流行的家具装饰纹
样。
装饰图案
东方式图案
装饰图案
柱头
4.4 家具内容
椅凳类
箱柜类
台桌类——从反映拜占庭生活场景的绘画中可以看到此时的桌 较大,有长方形、圆形或半圆形,桌面的支撑架间有连接拉 档,十分适应贵族的生活风格。 床榻类——基本由木质材料构成,许多君主使用的是一个带顶 盖的木质床,到12~14世纪,床板才发展到有弹性的形式, 并出现了用于室外的折叠床。
2.3 古希腊家具的装饰
到古希腊艺术最完善的公元前5世纪,其家具上的装饰图案也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风格。宝座椅、床榻的直方腿显然是纯希腊风格的,与东方风格没 有什么关系。腿一般雕刻有玫瑰花结和一对棕叶饰,其中一个棕叶局部 向上,另一个向下;棕叶梗周围的地方一般被切掉,呈现出两个“C‖形 漩涡状切痕,用以增加梗上的圆环来弥补由于切痕引起腿的强度减弱。 另外还有柱头与植物、动物等其它装饰图案。
古典家具风格
古埃及家具风格 古希腊家具风格 古罗马家具风格 拜占庭家具风格 哥特式家具风格 文艺复兴式家具风格 巴洛克风格 洛可可风格 新古典主义风格
第一篇 古埃及家具
1 古埃及家具
1.1埃及家具风格的形成
1.1.1 政教思想——古埃及属于政教合一的王国,宗教信仰与王权的崇拜总是结合在一起,把 至高无上的法老奉为神灵,想象为人兽的混合体,这也是渊源于原始埃及人对动物的崇拜, 当时凡动物都是埃及人的“神”,各个部落,都有以某种动物作为标志的“图腾”。埃及 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以可以维护政教权威的各种“神”为主体。 家具作为活人和死去的人“生活”中的主要器具,常常可见各种神化了的动物,如:以鹰 头男人为形象的象征智慧和保卫王权的“荷鲁斯”神、太阳神、母牛形象的哈托尔女神、 带翼蛇形女神、马头、马脚、狮头、狮身人首、鹅头、鸭头等,或局部、或整体地出现在 家具上。图案雕刻精细,生动形象,借寓统治者坐卧于“神”体之上,臣民和奴隶必须俯 首贴耳。这也是统治者借用神来作为愚民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涂饰方法上,已采用水性涂料,如先涂灰泥,再以矿物颜料彩绘;或涂灰 泥后,再涂带有粘性的兽油或树脂,然后贴金箔等。
古埃及是公元前15世纪左右最强盛的帝国,这时的家具文化艺术的中心就是
表现法老和宗教神灵的文化艺术,其装饰、造型均十分精致豪华,既显示 了法老至高无上的神权和财富,又开创了后来东西方家具文化的先河。
哥特式风格——12CN始于法国 13—14CN流行于欧洲。 仿建筑形式,精雕细琢与华丽的镂花构 成,盛行于法国,以尖顶、拱卷和垂直线 为主,高耸、轻盈、富丽而精致。
第三篇 古罗马家具
3.1 古罗马家具风格的形成
3.1.1 青铜家具 3.1.2 建筑与大理石家具 3.1.3 宗教
3.2 结构与材料
罗马家具中结构和雕刻构件的用材为雪松、冷杉、榆木、橄榄木、桉树、山毛榉、 鸟眼纹槭木、植物纤维绳、织物和大理石、青铜等;镶嵌部位的用材主要有黄 杨、乌木、冬青、樱桃木、悬铃木、象牙、龟壳、金、银、青铜和着色剂等。
图片欣赏
1
2
3
4
5
6
1
2
3
6 5 4
第二篇 古希腊家具
2.1 古希腊家具风格的形成
2.1.1 自然环境 2.1.2 建筑——多利克式、爱奥尼克式和科林斯式 2.1.3 瓶画
2.2 古希腊家具的结构与材料
古希腊家具的用材主要以木材为主,包括橄榄木、雪松、榉木、枫木、乌木、 水曲柳、针叶材等;兼用青铜、皮革、亚麻布、大理石等材料;同时还 采用象牙、金属、龟甲等作装饰材料。
1.3 装饰特征
柜子和珍宝箱大多以色彩明快的几何图形装饰。其中一部分则镶饰着蓝白二色的 彩色磁片和质料并不珍贵的石片。装饰较为华美的椅子,则镶嵌着象牙或珍 珠母,并且最擅长贴金箔技术,先涂动物油和丝柏的灰泥,再涂上动物胶和 树脂胶,最后贴上金箔。当时的金工技术已很高,有六种加工技术:槌打和 熔铸术、装饰加工术、金箔制造术、包金术、着色法、镶嵌法。其装饰图案 的风格多采用工整严肃的木刻狮子、行走兽蹄形腿、鹰、柱头与植物图案等。
1.4 埃及家具的形式
座具类
床类
桌类
箱柜类
1.5小结
总之,古埃及家具的形成受到政教思想和服务于宗教的建筑形制的影响,其
风格和造型以对称原则为基础,比例合理,外观富丽而威严,装饰手法丰 富动人,常采用动物腿形做家具腿部造型,充分显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勇
气和信心;结构上已掌握了各种结构方法,有些方法至今仍未被突破;在
• 而哥特式造型并非仅仅局限在建筑物上,也影响着家具及 陈设的风格。当时制造家具的工匠,几乎完全受建筑风格 的影响,家具上的每一处平面空间都被有规模地划成矩形 ,矩形内或是火焰形窗花格纹样,或是布满了藤蔓的花叶 根茎和几何图案浮雕,大多具有基督教的象征意义,非常 华丽精致。
欧式古典家具——哥特风格
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这一 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物,因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 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在欧洲流行了两个世纪, 直到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艺兴起才结束。它在17世纪的法 国最为盛行,发展也最为完备。法国古典主义的政治基础 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哲学基础是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理 论。古典主义在创作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 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 作,追求艺术完美。西方古典主义包含现实主义,抽象主 义,新古典主义等。
第五篇 哥特式家具
起源
• 12世纪末叶,哥特式文化开始在法国流行,并随后在13-14世纪逐渐 流行于全欧洲。而哥特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哥特式建筑。哥特 式建筑主要特点是尖形拱门、交叉肋状的拱顶和飞拱,这种设计大大 减轻了建筑的负荷,使建筑盖得更高。整个建筑物几乎没有墙壁,细 长立柱之间是一个个又高又大的窗子,使内部既高又明亮,产生一种 腾空而起飞向天国的神秘的宗教感觉。
神化动物图案
1.1.2——陵墓与神庙 柱头——a 先多里斯式、b 哈 托尔式、 c 棕榈式、d 莲花式、 e 纸莎草式、f 变式纸莎草式、 g 开花纸莎草式、h 混合式。
1.2 埃及家具的结构与材料
结构——古埃及家具的结构也十分先进,那时采用的结构和连接与我们现今所使用的 家具十分相似,例如:镶嵌拼接、榫头和榫眼、燕尾榫、斜榫、暗榫,木钉加金属件 的结构等,反映了古埃及木工技术水平的高超。后来这种结构方法从东欧突然消失了, 并直到十四、十五世纪才又出现,继续用于拜占庭。这些技术至今仍在采用。几千年 后的今天,尽管我们使用机械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家具,但在很多方面仍应用 古埃及人的创造。这些既合理又美观的结构方式,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人的才华和创 造力。 同时,可以看到家具中已有圆形旋木构件的应用,早期的车床十分简陋,由两个相邻 近的树构成支承,有尖钉嵌入相互作用的车床头和车床尾内用作卡轴。中间为空的, 可以自由旋转,利用踏板传递旋转运动。埃及和希腊都把旋木技术用于艺术作品中, 实际上希腊有时用过头了,生产出来的产品过于精细和琐碎。 材料——在材料的使用上,主要是杉木,其次是黑檀木。由于埃及木材匮乏,因而需 进口大量的珍贵木材,其中有乌木、象牙、雪松、刺槐木、埃及榕、冷杉、无花果木、 杜松等,另外还使用河马牙、宝石、石片、金、银、瓷片及其它金属材料,并加以彩 绘。可见,埃及在家具装饰上所下的功夫,远比功能上的开发要多得多。
出一种严峻、冷静、沉着的鲜明特征。
古罗马家具在装饰特色、实用性和多样性等方面与古希腊有不尽相同之处,这也是 罗马帝国的统治阶级及贵族们为了满足奢侈,豪华的生活风气,而促使罗马家具
形成严谨、肃穆、端庄、华丽的风格特征。属于统治者直接影响而形成的家具风
格。古罗马的家具艺术对于后来的影响很大,文艺复兴时期及新古典主义时期都 是由于受罗马艺术风格的影响而兴起的,从而促进了西方家具艺术的发展。
君士坦丁大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1 拜占庭风格的形成
4.1.1 政教思想——政教合一。
4.1.2 建筑——引入了建筑的拱脚、穹顶弧线、柱式围栏、柱头、檐口。
4.2 结构与材料
榫眼和榫头是当时的标准结构形式。而家具用材仍以木材为主,同时使用的还有金属、象牙、 金、银、宝石。
4.3 装饰
一种认可的拜占庭家具风格出现于11至12世纪,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了由建筑的“拱脚”衍生出 来的“连拱廊”(arcading)。连拱由一系列断的柱状拱顶组成,常作成浅浮雕或透雕,整 个装饰由菱形、半园形、圆形图案嵌入表面。 与当时的建筑装饰一样,家具装饰图案也同样地吸收了东方风格。十字架、鸽子、羊、狮子、
第四篇 拜占庭家具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希腊语:Βυζαντιν αυτοκρατορα),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君主专制国家。 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 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地中海沿岸。是古代和中世 纪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 地称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帝国 的首都为新罗马(拉丁语:Nova Roma,即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攻入君士坦丁堡而灭亡。 君士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旧名,原名为拜占庭, 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于公元330年5月11日定都此地,便出现了 “君士坦丁堡”这一名字。君士坦丁把此地命名为新罗马(拉丁语 :Nova Roma),但此名称甚少人用。 也指现在则指伊斯坦布尔金角湾与马尔马拉海之间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