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研究【摘要】全球经济受金融海啸重创以来,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货币体系也岌岌可危,人民币作为新的经济体货币代表,国际化进程也呼之欲出。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取决于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对外贸易、稳定的币值和强大的政治格局等基本条件。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难免受到多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风险有: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风险、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风险、币值的不稳定性和“特里芬难题”等风险。

要解决好这些风险的干扰,选择有效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民币;货币国际化;路径;风险一、引言我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尽管目前已经形成一些理论成果,但仍然不完善。

而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对国际经济的阻碍日益显得突出,如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危害至今犹存,这使全球经济体岌岌可危。

我国的经济毫不例外受到同样的重创,尤其是对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的威胁令人惶惶不可终日。

实践进一步说明,我国的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效果: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如2001年至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5097亿美元增加到29728亿美元,增长了483%,其中出口从2662亿美元增加到15779亿美元,增长了493%,跃到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地位。

既然如此,人民币与贸易发展的步伐势必保持一致,这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同时也是中国和其他国际经济发展所需要的【1】。

有鉴于此,此时加速推进实现人民币国际是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分析“欧元之父”蒙代尔(2003)认为:一国货币国际化是该种货币超出本身的法定流通范围,且被其他地区或者国家成倍数的模仿。

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系列政治、经济条件作用的结果【2】,如政治、经济、贸易、币值等条件。

尽管人民币完全国际仍然不太成熟,但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化条件,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具备的主要条件有:1.雄厚的经济实力。

经济实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物质生活的保障,也是本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

美元为何能保持国际货币的中心地位,这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

人民币国际化同样要有我国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gdp年均增长9.3%,是世界经济增长的1.5倍,到2006年我国的gdp总量为2163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9%,成为全球经济第六位。

201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97983亿人民币(折合美元58791亿元),已经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

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我国人民艰苦的努力,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排第二,国际贸易位居全球第一,如此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图1所示,2001年——2011年我国gdp 示意图单位(万元)。

2.发达的对外贸易。

经济发展是货币国际化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是推动货币国际化助燃剂,如何加速经济全球化而达到货币国际化呢?发达的对外贸易成为的首要阶段。

通过贸易自由化一国可以减少贸易壁垒,不仅能够进行商品贸易同时还进行服务贸易,贸易扩张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日益紧密,这样对外贸易就成为经济全球化粘接剂,成为货币国际化的有力工具。

纵观历史,几乎可以说没有对外贸易就没有英镑和美元的国际化。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强国毋庸置疑,英镑在此基础上成为国际货币也成为必然;二战后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使得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霸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长足而稳步的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表1是我国2001年到2011年进出口和利用外资情况表格,表格数据能显示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规模,以及对外贸易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作用。

3.稳定的币值。

稳定的币值也是货币国际化的主要条件之一。

因为要想使国际社会大量使用本国货币,那么就必须保持该种货币币值稳定,稳定的币值可以减少汇率变动的风险,能增强人民的信心。

如在2007年亚洲的金融危机时,我国政府为了保证币值稳定,决心保持人民币不贬值,为人民币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币值的稳定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个是稳定的汇率,另外一个是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汇率稳定是人民币一大特色,较其他国家而言,人民币相对于基期变化幅度更小,总体稳定性较好。

通货膨胀的治理在中国同样取得明显的效果,在过去10年里,相对于美国的2.5%、欧元区的1.9%及英国的2.6%来说,我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仅为0.9%。

所以,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下图2表明说明我国汇率的稳定性。

4.强大的政治格局。

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安全保障,也是货币国际化的后盾。

一直以来我国政局稳定,人民安定团结,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地位越来越高,随着开放的加深,我国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作用越来越大。

中国在与发达国家经济交流合作的同时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广泛而多方面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地位。

因为最强的货币是由最强的政治实力提供的,所以,稳定的政治格局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力后盾。

三、人民币国际化风险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效果1.货币政策独立性的风险。

根据克鲁格曼开放经济条件下“三元悖论”,其含义是: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流动性不能同时兼顾,只能选择其中两个目标,而放弃另一个目标。

由此可以提供三种组合路径,其中资本开放和币值稳定是最理想的组合。

基于特定原因,我国采用了非理想人民币国际化路劲组合即:在有限制性资本自由化的前提下,实行币值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

下图3用三角形来说明货币政策独立性与固定汇率的关系。

设三角形顶点固定汇率制度对应的直线是bp、底边左顶点资本自由流动对应线是is、货币政策独立性点对应的线是lm,在三条线相交于a点时经济内外均衡。

如果a点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央行就会降低利率来增加货币量以免失业扩大化,此时lm货币均衡线向右平移到b点。

由于增加货币量和降低国内利率,在较高国外利率作用下使得大量资本外流导致本币贬值的危机,为了稳定汇率,中央银行不得不购入本币而抛售外币来干预外汇市场。

随着本币供应量的减少,lm线有向左平移到a 点,由此央行降低利率来增加货币量策略失败。

所以,货币政策独立性风险的防范在于良好的货币国际化路径。

2.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求资本账户开放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势必引起资本的大量进入或者外逃,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极大的冲击。

如何防范资本外逃成为货币国际化的一大难题,要想有效防止资本外逃选择资本交换的方式尤为重要。

如在资本不完全自由兑换的条件下,资本流动的水平不高,成本较高,因而限制了资本外逃潜在能力;相反,如果资本可以自由兑换时,资本外逃的风险成倍增长。

如果资本自由兑换随经济发展逐步展开,则资本外逃的可能性相对于资本自由兑换条件下的风险小得多。

3.币值的不稳定性。

币值稳定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是增强人们信心保证。

因为如果币值稳定,非居民才更愿意持有本币资产,稳定的币值表现在汇率和利率的稳定,而保持币值稳定的要求却限制了本国运用汇率政策来调整本国国际收支的能力。

同时,保持本币稳定的要求也与发行国要为全球提供清偿力相矛盾,这就导致了币值稳定的风险,而这种不稳定性的困境只有通过货币国际化的合理路径来降低。

4.“特里芬难题”风险。

“特里芬难题”是货币国际化处于两难的困境,就国际中心货币美元而言:一方面要保持美元的国际清偿能力,势必造成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另一方面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势必造成美国国际收支顺差。

实际上,“特里芬难题”在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是无法避免的。

人民币国际化“特里芬难题”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需求,必须保持贸易逆差,同时搞好各国对人民币的信心,势必保持巨额贸易顺差。

为此,可以选择使两者矛盾最小化的路径来化解这样的风险。

四、基于风险视角的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效应1.通过制度安排——人民币国际化,这与美元国际化的国际路径相似,称为“美国模式”,如下图4所示。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迅速崛起,远远超过在战争中严重创伤的老牌欧洲资本主义,使美国成为最强的资本主义。

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250多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总量的75%,依靠这些实力,建立一个体现自身意志的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为唯一与黄金挂钩的货币。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至今,美元继续充当国际货币。

从图4美元国际化的路径看美元国际化尽管别国无法复制,但它提示人们:货币国际化以经济为基础,政治军事实力作保障。

中国货币国际化的模式虽然与美元不同,但经济较快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美国却相似。

所以,为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经济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显得特别重要,在加速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相关风险也不可避免,如参与过多的国际事务提高国际地位同时,国家的财政支出承受能力将受到极大的削弱,这样国家经济发展势必变慢。

如此,在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上,明智之举是既做到发展经济为第一要任,又要防止过多参与国际事务提高地位而带来经济下降的风险。

2.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

资本自由化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类似于日元国际化,同样作为亚洲强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与日元国际化的路径颇为相似。

如下图5所示,简单来说,通过建立贸易结算和离岸中心,日元逐步实现国际化。

这种模式实质就是一系列自由化,如外汇、贸易、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金融市场和利率等自由化,从而实现日元国际化。

尽管日元与美元、欧元成为三大国际货币之一,为日本的经济全球化作出了贡献,但是这种国际化模式是失败的。

因为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给日本经济带来致命的打击,导致日本经济在90年代成为失去的10年,时至今日还迟迟不能恢复。

这种错误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在2年半左右时间内日元升值达2倍之多,汇率从1:250到1:120,二、未能处理好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三、在国际压力与国内事务处理上失败。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可以从日元国际化得以借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路径应该走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下——人民币逐步实行资本账户自由——人民币国际化”吴念鲁(2002),按照这样顺序渐进的步伐,稳步建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3】。

3.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第三种路径是“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人民币国际化”,下图6是人民币国际化三步走路径图,这种“三步走”的战略与欧元国际化路径很相似。

欧元国际化主要有:前期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之后是欧洲货币体系;动欧元的正式启动是1999年1月1日;到2002年1月1日欧元国际货币地位最终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