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分摊方法(修改)
2、3 做功能力法
——分析
同时考虑热能的质量和数量; 供热抽汽(排汽)温度与环境温度接近,分析
热电联产的热经济效益分配到热电两种产品上;
结果与实际焓降法近似
2、4 热折扣法
——计算方法
热折扣法:按燃料用量分配一般费用,生产电
的燃料量为电量和常规凝汽式发电厂平均煤耗 的乘积 热分摊比为: 其中: ——冷凝电厂的燃料流量,kg/s; HF——燃料热值,kJ/kg; W ——电功,kW; ——冷凝电厂的蒸汽流量,kg/s;
2、6 折合火 法 用 ——分析
考虑了火 所作的贡献,使得能量利用遵循 无
“能级匹配用能” 的原则; K取值容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难以判断其 合理性
3、 小结
热电联产做到了按质用能,它是节约能源、改
善环境的一项重大措施,其优越性已得到共识。 以上方法各有利弊
法的优点,但是加权系数的选取在实际应用过 程中也存在不定因素,取多大的加权系数较合 理,目前既无根据,亦无定论。
2、6 折合火 法 用
——计算方法
折合火 的定义为可用火 (能量中起作用的火 )与实际火 之和。单 用 无 无 用 位工质的折合火 :: 用 其中: ——单位工质的折合火 ;k——比例系数,其含义是单位火 与单 用 无 位火 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之比, 用 ; 为单位火 用e与单位总能 量q之比,即能质系数。 系统入口蒸汽流量为 ,供热抽汽流量为 , 该系统向外界输出的 电能为: 其中,下标0和r分别表示进入汽轮机的蒸汽和供热抽汽。 系统向外界输出的热量中,可用部分应为供热抽汽和折合火 之和, 用 即: 系统向外界提供的总的可用能为: 其热分摊比为: 将折合火 表达式代入得: 用
2、4 热折扣法
——分析
把热电联产带来的经济效益都归于供热,国外
认为用此方法算出的热电分摊比为其下限; 相对其它方法较为陌生
2、5 加权法
——计算方法
将热量法确定的热分摊比和实际焓降法确定的
热分摊比加权相加。 该方法有不同的组合:
2、5 加权法
——分析
加权法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热量法和实际焓降
2、2 实际焓降法
——分析
考虑外供热抽汽在汽轮机中做功的影响; 考虑热能质上的差别; 供热部分没有分担热功转换过程中的冷源损失
和不可逆损失; 供热热耗量Qtp(h) 最小,好处归热; 可鼓励热用户降低用热参数
2、3 做功能力法
——计算方法 做功能力法:按机组中总进蒸汽和供热蒸汽的 做功能力比例来分配总热耗量 总热耗量: 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 发电方面分配的热耗量: 做功能力法热分摊比:
2、1 热量法
——计算方法 热量法:以热效率或热损失效率来衡量电厂的 热经济性,反映热力设备将能量转换或输出有 效能量的程度,实质是按电厂生产两种能量的 纯数量比例来分配其耗热量 总热耗量: 供热分配热耗量: 发电分配热耗量: 热量法热分摊比为:
2、1热量法
——分析
从热能数量利用的观点来分配热耗; 没有考虑热能质量上的差别; 供热热耗量Qtp(h)是几种方法中最大的;
2、机组热耗分摊方法
必要性
电和热是热电厂所产生的两种形式不同、质量不 等价的商品。正确处理好两者之 间的热量分摊问 题, 是解决热价合理计算的核心问题 分摊方法分类 第一类是以燃料化学能从数量上被利用的程度来 评价电厂的热经济性,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常 用定量分析 第二类以燃料的做功能力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热 经济性,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常用于定性分析
好处归电(发电部分没有冷源热损失);
不能调动改进热功转化过程的积极性; 不利于鼓励热用户降低用热参数
2、2 实际焓降法
——计算方法 实际焓降法:按照汽轮机供热抽汽的实际焓降 不足与其进汽的总实际焓降的比例来分配总热 耗量 总热耗量: 供热方面分配的热耗量: 发电方面分配的热耗量: 实际焓降法热分摊比:
供热机组热电分摊方法综述
目
1、前言 2、机组热耗分摊方法 2、1 热量法 2、2 实际焓降法 2、3 做功能力法 2、4 热折扣法 2、5 加权法 2、6 折合火用 法 3、小结
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前言
供热机组:
用具有较高压力和温度的高品位热工质生产电能, 用发电后的低品位蒸汽对外供给热用户,这种既 发电又供热的机组(即热电联产)称为供热机组。 热电联产有以下优点: 节约能源 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 提高供热质量,改善劳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