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术会议新闻稿2017

学术会议新闻稿2017

学术会议新闻稿2017导读:本文学术会议新闻稿2017 ,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学术会议新闻稿【一】11 月25 日,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心理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2017 中国心理管理实践论坛在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盛大召开。

来自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发改委、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社科院、中科院心理所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政府机关、军队、公安、信访、妇联以及石油、电信、金融等机构的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研究和实践领域的近百名嘉宾出席了会议。

国务院参事、中央联席办副主任王石奇、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马辛、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直属党委副书记段世民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本届论坛由专委会主办,中国石油中心医院独家承办,格略集团心理管理研究院提供智力支持。

论坛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经典研究与标杆实践的对接与引领”为主旨,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共同探讨在这个组织转型已成常态、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心理管理如何满足实际需求与实际,对接学术发展前沿,引领组织和员工健康和谐发展。

开幕式上,专委会授予中国石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石油心理管理研训中心”称号,并向其赠送了《心理管理——体系与技能》套书。

该书围绕当前国内逐渐兴起的员工帮助计划EAP 存在的缺乏正确的理念、成熟的模式、规范的机制、系统的策略、科学的工具和专业的技能六大问题,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心理管理体系如何在各级组织中构建并有效运行。

会上同时还发布了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知识普及平台——**网和中国**网,并启动了中国职业心理健康促进百名专家巡讲、百佳实践推广“双百”计划。

论坛期间,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教授时勘、中石油首席职业心理专家檀培芳等十三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的组织心理建设》、《情绪劳动者的行为特征及抗逆力模型研究》和《石油行业跨文化管理的心理建设》等主题报告,就心理管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本届论坛促进了国内外职业心理健康学界的深入交流,加强了心理管理与各级组织的对接。

进一步提升了专委会在业内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职业心理健康学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的深化。

学术会议新闻稿【二】9 月x 日上午,科学会堂二楼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 大学2017 年大师论坛系列郑生先生学术报告会在这里举行,政法学院有关学科的师生齐聚于此,认真聆听了郑杭生教授的精彩报告。

报告会由我校副校长卫建国主持,卫副校长首先为我们简单介绍了郑杭生先生。

郑杭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同时也是** 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哲学社会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等。

郑杭生教授首先以一个幽默的自我介绍作为开场白,引得现场师生阵阵欢笑。

而后郑先生进行了题为“当前中国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新特点与新趋势“的学术报告。

他首先指出社会学人要有”顶天立地“的治学态度,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随后郑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了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新形势的四方面特点和社会管理社区治理新趋势五方面的表现,讲解过程中辅以他在长期的社会调查中看到的典型案例,使整个报告会生动形象,同学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郑先生的报告结束之后,师生们进行了现场提问,郑先生对大家提出的社会学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激励大家要担负起社会学人应有的使命,为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报告会的最后卫建国副校长做了总结发言,他再次对郑杭生教授来到我校进行学术报告表示感谢。

同时对现场师生提出期许,他希望大家脚踏实地的学习理论知识,为构建中国学术话语权而努力奋斗。

此次报告会对我院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是一次有力的帮助,同时也加强了我院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对外交流与学习氛围。

学术会议新闻稿【三】冬的桎梏已在春华的呼唤中消退,迎着春天的气息,我们迎来了2017 年** 大学学术促进会的首次全体大会。

本次会议于4 月10 日19 时在** 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拉开帷幕。

出席大会的嘉宾及成员有社团联合会副主席王振宇,博士生会主席李国家博士,学术促进会会长张朋刚博士,常务副会长李卓梁,各分会负责人以及各分会成员。

大家齐聚一堂,回顾工作,谱写明天。

会上王振宇及李国家分别做了精彩而真诚的发言,表达了对学术促进会的谢意和敬意,祝愿学促能够载着梦想的帆继续前行,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真情。

接下来各分会负责人分别就三月份工作、活动进行总结以及对今后工作做出计划和安排。

张朋刚会长和管理分会会长何剑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成长的轨迹,学促的经历和人生的感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背后的风霜雨露,给予了大家启示和指引。

最后,李卓梁副会长做了大会总结,勉励大家继续为打造全国性知名社团的目标而奋斗。

本次会议弘扬了学术促进会的文化,丰富了其内涵,并对今后的稳步前进及发展壮大具有指导意义。

学术会议新闻稿【四】7 月4 日,“江苏省第十一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江苏省医学会、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办,常州市医学会、常州市儿童医院协办。

会议围绕产科、新生儿科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会议邀请了省内外著名专家前来,与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产科医生们共同讨论、分享和交流。

中国妇产科在线全程报道!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孙丽洲教授主持开幕式。

江苏省医学会马敬安秘书长、江苏省常州市医学会徐瑞丽会长、常州市儿童医院院长徐军教授分别致辞。

此外,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鼓楼医院胡娅莉教授,江苏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周晓玉教授,苏州省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肖志辉教授,常州市儿童医院副院长屠文娟教授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并进行了精彩讲座开幕式结束后,首先是孙丽洲教授带来的“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主题讲座。

唐氏综合症的传统筛查与诊断,据统计有274536 人,其中有208 个唐氏儿,32 例漏检,6799 个不必要产前诊断。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孙教授指出,开展新的技术,同时需要规范化。

孙教授就规范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的适用范围、临床服务流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做详细讲解。

孙教授提到,根据目前技术发展水平,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产前筛查与诊断领域适用的目标疾病为常见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即21 三体综合征、18 三体综合征、13 三体综合征)。

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时间应当为12+0 —26+6 周,最佳检测时间应当为12+0 —22+6 周。

随后针对适用人群、慎用人群、不适用人群方面的注意事项及临床服务流程孙教授做了详细的介绍。

孙教授对全球无创基因检测趋势进行了阐述,并对NIPT 检测流程和NIPT 质量保证分别从检测前、中、后三个阶段做了详细讲解。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胡娅莉教授分享了“非产道裂伤性产后出血的二线处理”,胡教授指出,产后出血实际发生率常被低估。

宫缩乏力性出血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其预防方法是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宫缩填塞是简便有效的二线治疗(剖宫产分娩)。

宫缩填塞可与B-Lynch 等压迫性缝合联合使用,最大程度地避免子宫切除。

随后胡教授介绍了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优缺点,同时通过临床病例以及国内外临床研究,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产后出血的二线处理以及止血囊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特点** 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薛辛东教授分享了“早产儿脑白质损伤MRI 诊断及其结局”主题报告,早产儿与足月儿脑MRI 有差别吗? 脑白质损伤MRI 结局如何?PVL 囊腔一旦形成结局如何?WMI 早期MRI 改变可预见远期神经发育吗?薛教授就这四个问题分别从早产儿正常脑的MRI 表现及特点、脑白质损伤早期MRI 诊断剂分类、脑白质损伤的MRI 演变及其转归、脑白质损伤MRI 改变与神经发育结局做了详细讲解。

薛教授指出DWI 是目前现有检测手段中早期诊断早产儿WMI 最适宜技术;MRI 所提供的早产儿WMI 的分类及分型,对远期神经发育结局早期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对于MRI 所显示的病灶消失、减少的临床意义仍有待于进一步去证实。

** 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周晓玉教授带来了“新生儿黄疸再认识——201* 年新生儿高胆血症诊疗专家共识解读”,周教授对共识产生背景及国内现状、Bhutani 曲线的应用、高胆有关临床问题分别做了详细讲解。

周教授就高胆预防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成功的母乳喂养;建立识别和评估高胆的护理方案;生后24h 内测TSB或TcB;认识到目测黄疸易有误差,有深肤色;按照生后不同时间认识胆红素水平;早产儿(尤母乳喂养)易发生严重高胆,予以更严密检测;出院前,应对发生严重高胆的危险因素评估;对父母进行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依出院时间和风险评估结果,提供合适的随访; 有指征者,应立即光疗或换血。

**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肖志辉教授就“新生儿呕吐”方面做了精彩讲解。

肖教授提到,新生儿呕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性、病理性、内科疾病、外科疾病、颅内病变、颅外病变。

问诊要了解呕吐出血的时间,呕吐物的形状,呕吐次数及频度,呕吐的动作是溢出性还是喷射性,这些都是问诊要点。

体检需要注意精神状态、营养状态和腹部体征。

辅助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胸腹立位片,GI,钡剂灌肠。

诊断的要点分别是定位:肠内肠外,肠内(上、中、下消化道); 定性:内科性和外科性。

处理原则根据病因治疗,对症治疗。

肖教授还针对新生儿呕吐的常见病因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南京军区总医院吴元赭教授带来了“产科血栓栓塞性疾病预防和治疗”主题讲座。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VTE 是妊娠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肺栓塞常在几分钟内致死。

预防性治疗比VTE 发生后再进行治疗更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吴教授指出产科医师的目标是尽力识别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并给予预防血栓发生,迅速识别妊娠期急性血栓栓塞,正确处理妊娠期急性血栓栓塞。

妊娠期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最重要的方面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妊娠期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血栓赛可以是很隐匿的,类似妊娠生理变化。

由于本病的潜在致死性,临床医师应该重视其相关的临床症状。

低血糖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代谢紊乱,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较高,足月儿可达1%-5%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低血糖的发生率高达15%-25%. 来自常州市儿童医院屠文娟教授就“新生儿低血糖症和低血糖脑损伤的诊治探讨”做了精彩报告。

屠教授首先对新生儿低血糖进行了阐述,并分别围绕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新生儿低血糖及脑损伤的预防、治疗这三个方面做了详细讲解。

屠教授总结到,新生儿低血糖是常见病、多发病;要重点关注易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儿,包括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糖尿病母新生儿、有病症的新生儿;对症状性低血糖高度重视;无症状性低血糖可能动员生酮能源保护了脑;积极喂奶很重要;低血糖脑损伤应积极治疗,认真随访;只要充分认识,认真重视,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极其容易,主要是提高临床警觉性和识别力,任何一级医院都能把“新生儿低血糖”处理好!大会发言阶段,是当地区医院围产领域中的中青年一代后起新秀,他们与大家分享了临床研究方法等,内容紧贴于临床,演讲各具风格,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也充分体现了江苏省新一代产科医生的优秀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