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电影《刮痧》
你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吗?当一个人身处与自己所接受的文化环境完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是被同化还是一直拒绝?从《刮痧》中我们不难看出男主人公许大同的选择。
但也就是因为他的选择,使他所谓的文化认同感彻底崩溃。
在《刮痧》中,我看到的并不是因为认同了美国文化而从此融入美国社会文化中的许大同,而是一个接受太多西方人讶异打量的目光洗礼,品尝在异乡为融入而蜕变的痛苦滋味,身负太多传统价值的行囊的一个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
从跨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的话,影片应该充满着对立与冲突,一个是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一家中国人,一个是拥有西方独特文化魅力的美国大背景,将这两样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其实跨文化就表现了出来。
东西方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真实碰撞。
情深而不得,以及两种无所谓对错的文化观念撞击出的不可调和恰是最有趣的东西。
这应该正是中美两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所在吧。
《刮痧》一面展示中国情结,一面表达美国逻辑。
我无意斥责和抨击美国人的逻辑、美国人的法律。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影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中国人来到美国,主要的障碍恐怕不是语言,而是思想和文化。
一个中国人,要把自己的血脉和灵魂融化和扎根于异国他乡,该是何等的艰难甚至痛苦。
同时,我不得不感叹。
许大同一家三代四口人所洋溢的父子情、夫妻情、祖孙情,所渗透的浓浓的中国情结,又是那样的珍贵和美好。
用专业跨文化心理学的术语来解释这种文化冲突,其实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中美的文化差异,我觉得就不难看出整个影片的一个主要的冲突表现。
看《刮痧》这个题目,顾名思义,讲的就是以刮痧为主要线索的一件在中国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是在美国人看来却不可思议的事情。
影片一开始就是许大同的美国的赞美以及他对他的美国梦的实现的一种喜悦,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作为一个在中国接收了很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即使对美国充满了幻想,但是他自身的中国文化与他所在的美国的美国文化还是毫不犹豫地击碎了他的幻想。
如果在中国,我想这个事情根本没有拍成电影的必要,因为它太微不足道了。
但是恰恰大的社会背景是美国。
从跨文化心理学的很多学家的观点中来看,美国的社会性质确实和中国有着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
所以影片一开始许大同的骄傲应该是对他以后的遭遇的做好的讽刺了。
影片最主要的中美文化冲突就是关于父母对孩子的爱。
美国人和中国人同样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爱的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许大同注定要在法庭上面对他虐待孩子的事情。
在中国人看来,孩子生病了,刮刮痧对孩子的病情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做就是处于对孩子的爱。
但是在美国人看来,中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张白纸,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望闻问切,他们信赖的是青霉素和阿司匹林,所以刮痧对于孩子的帮助在美国人眼中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变相的伤害,他们认为那种做法完全是在虐待孩子。
于是,许大同注定要为他对孩子的还付出代价,也注定要为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付出代价。
除了在对孩子的爱上面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外,在许大同的工作中,作为中国人的他也与公司的美国同事有着思想上的差异。
他设计了一款游戏是关于孙悟空的,众所周知,孙悟空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是英雄的象征,在小孩的心中则是偶像,他们崇拜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崇拜孙悟空的斩妖除魔,但是到了美国人这里,对于这个有着西方人价值观的过度。
有着明确三权分立的制度的国度,在他们看来,孙悟空一切合理的做法都变成了不合理。
照西方人的价值观,孙悟空就是无视职责,肆意侵犯私有财产,是典型的流氓行径。
于是本来在中国完全没有必要的官司或者说稳赢不输的官司,就在美国人所谓的文化认同感中彻底地败下阵来。
这时的许大同不知道是应该憎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竟然存在着这么大
的差异,还是应该后悔作为一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中国人不应该草率的对一个和自己国家有如此大文化差异的国家怀揣这样的梦想。
《刮痧》拍得很老实,创意之处是把观众带到远离本土的世界之中,而且不是美国的华人圈。
这使人想到了李安。
不同的是李安在《喜宴》写活了人物命运。
李安不是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处境,而是写中国人在当代世界中的处境。
《刮痧》仅仅写了中国人在美国的处境,李安说这个世界是不可以回避的,《刮痧》对这个世界缺少一种如同郎雄在李安作品中表现出的沧桑与宿命感。
影片的导演还拍过《北京人在纽约》,同样的一部关于中国和美国文化差异的电视。
或许导演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的心理上的一种苦涩感,所以他利用了中国最传统的文化来与美国的思想法制进行对抗。
但是我想,如果将结局改为许大同被这种不同的文化心态所折磨着,最终精神崩溃的话,或许更能表现出跨文化心理学的概念了。
其实,早在走进影院之前,我就已经做好了接受“中西文化冲突”的思想准备;我也知道这部影片的中心矛盾在“刮痧”,而不在“孙悟空”。
但此刻,我还是感到了孙悟空或刮痧的尴尬。
因为,如果说美国人不懂刮痧是孤陋寡闻的话,那么他们不懂孙悟空则显然是别有用心,这一点是美国律师在后来的剧情中自己承认的。
而无论是孤陋寡闻,还是别有用心,东方文化在美国最庄严的地方——法庭上受到了肆意的嘲讽,却是铁打的事实。
这难道还不够令人心寒吗?
每个人心里都有着自己的爱国情结,尽管羡慕美国的富足生活,尽管怀揣着对美国的无限幻想,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还是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他的行为还是表现出了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他的心里还是根深蒂固着中国的思想文化。
所以看这个喜剧式的悲剧,让我十分心酸,因为它体现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一个社会现状,即使拥有了5000年的文化积淀,但是我们的文化能被多少国家所认同呢?
看了看跨文化心理学的书和笔记,我还是不知道怎么用笔记中的只是来解释我看到的这个电影,或许我写的离跨文化心理学有点远,但是作业里面所表现出来的中美文化冲突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作业的问题比较大,希望老师可以给予修改和评价。
08戏剧影视文学
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