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香蕉产业市场分析及展望报告目录一、2016年香蕉产业发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 (3)(一)2016年香蕉产业发展情况 (3)1.面积和产量 (3)2.贸易情况 (3)3.产业发展新动向 (7)(二)2016年香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8)1.自然灾害尤其是寒潮、台风给香蕉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8)2.产地价格波动较大 (8)3.香蕉产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 (9)二、2017年香蕉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1)(一)生产趋势预测 (11)(二)市场预测 (12)1.行情预测 (12)2.电商销售量逐渐增多 (12)(三)消费趋势预测 (13)三、我国香蕉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13)(一)大力培育香蕉产业新型经营主体 (13)(二)加大创新力度。
降低香蕉生产成本 (14)(三)创新枯萎病防控模式 (16)(四)加大香蕉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 (16)表录表 1 2015-2016年全国香蕉生产基本情况 (3)表 2 2015年我国香蕉出口国、地区及出口量(海关数据) (4)表 3 2015年我国香蕉进口国及进口量(海关数据) (4)表 4 我国2014—2016年从部分东盟国家通过边贸进口香蕉量 (7)一、2016年香蕉产业发展情况及面临的问题(一)2016年香蕉产业发展情况1.面积和产量受“霸王级”寒潮、台风等影响,2016年较2015年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种植面积、收获面积和年产量分别为570万亩、490万亩和893万吨,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3.4%、8.4%、26.3%。
香蕉总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受1月极端寒潮影响,一方面单产下降幅度较大,2016年较2015年单产降幅约为18.4%;另一方面有部分香蕉到2017年1—3月才能收获。
表 1 2015-2016年全国香蕉生产基本情况注:①台湾地区的数据没有包括在全国的统计数据里;②数据来源于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固定观察点及产业经济岗位调研整理所得。
2.贸易情况(1)出口贸易据UN comtrade(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显示,我国香蕉出口从2006年的2.3万吨下降到2015年的0.76万吨;贸易值从722.8万美元上升到732.9万美元。
(2)进口贸易据UN comtrade显示,我国香蕉进口从2006年的38.8万吨上升到2015年107.4万吨;进口额从1.16亿美元上升到7.73亿美元。
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进口香蕉88.7万吨,同比减少17.4%;进口金额5.85亿美元,同比减少24.5%。
(3)进出口对象2015年我国香蕉主要出口我国香港、俄罗斯、蒙古等国家和地区;我国香蕉进口国有菲律宾、厄瓜多尔、缅甸、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从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来分析,2015年我国进口的香蕉64%来自菲律宾、26.4%来自厄瓜多尔。
表 2 2015年我国香蕉出口国、地区及出口量(海关数据)注: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表3 2015年我国香蕉进口国及进口量(海关数据)注: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4)我国香蕉进口格局正在发生变化①菲律宾出口到我国的香蕉逐年减少我国传统进口蕉主要以菲律宾蕉为主,近年来,这种贸易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尽管短期内还难以转变这种局面,但进口渠道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菲律宾对华贸易保持高速增长,我国成为菲律宾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菲香蕉贸易额也在高速增长,联合国统计司数据显示,2001-2011年我国从菲律宾进口的香蕉平均约占进口总量的80%,菲律宾成为我国第一大香蕉进口来源国,而我国也成为菲律宾第二大香蕉市场。
但由于菲律宾近年来不断遭受自然灾害如台风和香蕉巴拿马病的袭击,产量降低,价格提升,以及其他多方面因素影响,菲律宾对我国的香蕉出口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2005-2008年我国从菲律宾进口的香蕉量占进口总量的份额均在85%以上,甚至在2007年高达91%,而2009年跌至71.67%,2014年跌至68.69%,2015年为64%。
②厄瓜多尔出口到我国的香蕉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1997年以前,厄瓜多尔一直是我国进口香蕉的第一供应国。
1998年以后,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对我国的出口量逐渐超过厄瓜多尔及其他拉美国家,拉美香蕉对我国的供应量及所占份额一度跌至较低的水平。
2005-2011年厄瓜多尔对我国香蕉供应量所占份额一直在1%左右徘徊。
2011年以后,厄瓜多尔对我国的供应量开始明显上升,份额也明显增加,2012年份额为7.63%,2013年为5.40%,2014年为20.60%,2015年为26.4%,增长势头迅猛,未来继续呈增加的趋势。
2011年厄瓜多尔出口到我国的香蕉为8865吨,2015年为28.3万吨,平均增速为137.7%。
③东南亚出口到我国的香蕉持续增加虽然近几年菲律宾出口到我国的香蕉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逐年减少,但随着东南亚其他新兴香蕉种植国家的面积和产量的增长,尤其是我国香蕉产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走出去”这部分香蕉绝大部分销往我国(目前我国香蕉产业“走出去”的国家主要有老挝、缅甸、越南和柬埔寨等)。
自2009年以后,中国政府与缅甸、老挝达成罂粟替代种植合作意向,鼓励中国企业到缅甸和老挝投资,其中香蕉是比较重要的替代作物之一。
这些香蕉基本运回国内销售,主要通过边贸进口,近3年从老挝、缅甸、越南等国进口的数量约占海关进口和边贸进口总和的64%,从这些国家通过边贸进口的香蕉没有统计到国家海关总署数据里。
④墨西哥香蕉有望很快进入我国市场墨西哥香蕉总种植面积约为7万公顷,香蕉年产量约100万吨,约有20%~30%用于出口,剩余70%用于内销。
目前,欧洲是墨西哥香蕉出口的主要市场。
2016年,墨西哥与我国方面积极达成准人协议,允许墨西哥香蕉出口我国。
随着墨西哥香蕉准入协议的签订,我国又会增加一个香蕉进口国。
表 4 我国2014—2016年从部分东盟国家通过边贸进口香蕉量注:数据来源于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固定观察点及产业经济岗位调研整理所得。
3.产业发展新动向(1)分级分类不规范较突出香蕉分级分类不规范,好蕉差蕉混装现象严重,影响到香蕉的品质与外观,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导致在市场上只能以中低端香蕉销售,卖不出好的价钱。
(2)香蕉贮运技术取得新突破香蕉龙头企业广西金穗集团研发的香蕉长期贮运技术攻关取得历史突破,从一般最长不到25天左右的保鲜期实现80天的保鲜纪录。
该项技术推广后,将会稳定蕉农和香蕉批发商的收益,这将对香蕉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3)香蕉深加工发展情况广西铂洋香蕉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香蕉浆及3000吨香蕉粉项目于2016年4月正式投产。
项目投产后,每年的鲜香蕉需求量可达28万吨,日香蕉处理量可达500吨,预计可实现年工业产值13亿元。
由于缺乏深加工,鲜蕉价格波动较大,蕉农利益得不到保证,制约了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
香蕉深加工项目的建成投产,进一步拉长香蕉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有利于提高蕉农收入。
(二)2016年香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自然灾害尤其是寒潮、台风给香蕉产业造成重大损失受“霸王级”寒潮、台风等影响,2016年较2015年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3.4%、8.4%、26.3%。
90%的挂果待采收香蕉受冻,品质严重受损。
2.产地价格波动较大2016年年初的超强霜冻影响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产区,海南北部产区也受到影响,香蕉供应量相对减少。
受此影响,2016年1—9月香蕉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
“十一”过后,随着广西香蕉大量上市及运输“双限政策”影响,香蕉价格开始大跌。
10—12月,广西香蕉集中上市,云南香蕉也陆续上市,这两大产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香蕉产区,收获面积占我国总收获面积69.4%,且集中上市,因此地头平均收购价是全年里最低的,好蕉2~2.5元/公斤,一般蕉跌破2元/公斤。
3.香蕉产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香蕉种植企业和大户近些年为了摆脱国内土地资源、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制约,响应中央号召大胆“走出去”,目前主要“走出去”到老挝、缅甸、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家,以期在中国和东盟一体化进程中实现产业突围。
但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1)生产要素及产品进出关问题目前,“走出去”到国外发展香蕉所需的种苗、工具、肥料和农药等都要从我国进口,生产的香蕉几乎全部运回国内销售,而由于多方面因素,进出关手续较多、效率低、费用高。
据某公司测算,到老挝种植的香蕉运回我国销售每株报关费用高达14元。
同时还要增加基础设施、远距离运输等多种成本。
到老挝、缅甸、越南和柬埔寨等国家种植香蕉,种苗、农资基本从国内带过去,如果管理不规范,这些区域也可能很快感染上枯萎病,舅2016年老挝勐醒枯萎病发病率已达80%。
(2)用工问题国外不好找蕉工,语言沟通困难,并且当地人不熟悉香蕉生产知识,虽然工价相对较低(如老挝40~50元/天),但当地工人的效率一般只是国内工人生产效率的1/3。
(3)东道国政局不稳问题如缅甸的边境地区为地方武装所管辖,没有严格的法律保障,也谈不上政策的连续性,投资者的利益经常受到随意侵害。
2010年,我国蕉农在缅甸种植了约20万亩香蕉,由于缅甸政府和地方武装的矛盾,造成香蕉成熟之后无法运回国内,损失超过10亿元。
2016年,持续的缅北战争给在缅甸投资香蕉的中国种植户带来极大的损失。
(4)老挝政府禁止新增扩种香蕉种植面积老挝政府认为,由于香蕉种植大量使用化肥,对北部省份环境造成影响,于2016年l1月已颁布命令禁止新增大面积香蕉种植,同时要求各省严格执行。
(5)老挝种蕉陷入农资困境①农资免税指标迟迟未下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省与邻国政府和地方组织在境外罂粟种植地区开展了替代种植项目,用有益经济替代有害经济。
为帮助替代种植企业减少生产成本,在当时化肥出口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我国对替代种植项目下的中国化肥出口却一路绿灯。
2007年10月一20l1年12月,财政部相关政策规定,对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种植项目下出口的化肥,在一定数量范同内免征出口关税。
2011年政策到期后,财税部门继续加大对替代种植产业的支持力度,将“替代种植项目下的出口化肥免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12月31日。
然而进入2016年以来,我国对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种植项日下化肥出口有关税收政策迟迟未下发,这让老挝种蕉人陷入农资困境。
如果不依托这个免税指标,老挝种蕉人从国内购进复合肥关税可高达800元/吨,成本增加约500元/吨左右。
②老挝农资政策收紧进入2016年以来,老挝政府开始对农资进口进行严格控制。
首先是过关费用大幅提高,如复合肥料,2015年我国和老挝过关费总共200元/吨;2016年开始,老挝关税达到1580元/吨,我国和老挝加起来达80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