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Page 3
3
传统农业特征
传统农业有三个基本的特征: 1.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农业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技术条件不变; 2.农民没有改变传统生产要素的动力; 3.农民的储蓄为零,因而没有投资的经济能力。
就是说,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处于长期停滞的均衡状态。
纵使舒尔茨证明传统农业中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但由于传统农业中 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低,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济 刺激,传统农业依旧停滞落后,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这时,只有引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才可以打破传统农业均衡。即进行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Page 4
4
改造传统农业——制度建设
1.土地占有制度----由“不在所有制”到“居住所有制”的 转变 “不在所有制”:土地所有者不住在自己的土地上,不 亲自进行经营,生产率低下。 “居住所有制”:土地所有者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并亲自 经营,生产率得到提高。 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关键在于使农业生产决策者得到充分的 经济信息和有效的经济刺激。“不在所有制”导致不在的 一方不能获得充分信息,无法有效处理经营决策和投资决 策中的细节变化,尤其是利用技术进步的决策。土地所有 者一般也不能成功提出必要的刺激并委派负责的决策者。 因此应采用“居住所有制”。
2、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状况,强调了农业本身的改造对 经济发展的作用。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制定经济发 展战略上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率先把人力资本投资引入到发展农业的范畴中。这对农 业长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农业长期发展指明 了有效的途径。
Page 10
10
谢谢观看!
Page 7
7
改造传统农业—— 扩大对新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
1.从供给看,供给者廉价地生产和分配这些要素并取得成 功时,向农业投资将变得有利。由于科学与技术知识具有 公共品特征和投资的不可分性,需要政府或其他营利组织 研究出适合于本国条件的生产要素,并通过农业技术推广 机构分发出去。 2.从需求看,要扩大农民对新要素的需求,即要使这些要 素真正有利可图。关键在于新要素在贫穷社会里的价格及 产量,还要考虑不确定性、租佃制度,向农民提供新要素 信息并教会他改造传统农业——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由于农民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与其耕作的生产率间有很强的 正相关关系,因此需要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形式:教育、在职培训、保健设施和服务等。
其中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是最重要的。
Page 9
9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的现实意义
1、重视了农业在经济学中作用,把发展农业看成经济增长 的源泉之一。在舒尔茨以前,农业甚至是属于农学的范畴, 而不是经济学考虑的问题,他改变经济学家,以及一些发 展中国家忽视农业发展的错误倾向。
Page 2
2
《改造传统农业》
本书是舒尔茨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1976年被纽约时代出 版社收入“世界粮食供给”丛书。在书中,舒尔茨将农业 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融于一体,专门研究了发展中国家 的农业问题。如何把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一个高生产 率的经济部门是这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 为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3、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Page 6
6
改造传统农业——制度建设
3.激励制度----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舒尔茨批驳了认为传统农业社会农民愚昧落后,对经济刺 激不能作出正常反应,对经济行为缺乏理性的观点。
他认为,传统农业中的农民是理性的,他们对市场价格的 变动能作出迅速而正确的反应。因此,传统农业中的资源 配置是有效率的。在改造传统农业时应该让市场机制发挥 作用,让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变动来刺激农民,而不应试图 压抑农业中产品和要素的价格。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钱露 2012211259
舒尔茨简介
西奥多· 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z),美国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 经济学奖获得者。其主要著作有《世界粮食》(1945)、《不稳定经 济下的农业》(1945)、《农业经济组织》(1953)、《由教育形成 的资本》(1960)、《人力资本投资》(1961)、《教育的经济价值》 (1963)、《改造传统农业》(1964)、《经济增长和农业》 (1968)、《人力资本投资》(1971)、《农业刺激的扭曲》 (1978)、《对人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1981)、《恢复经济 均衡——经济现代化中的人力资本》(1990)等。 舒尔茨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教育经济学和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他在1960年就提出了人力 资本投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 人们通常还把舒尔茨称为是人力资本理论之父。 二是在农业经济学领域。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传统农业贫穷但 还是有效率的。要想转变传统农业,就必须向农业提供现代投入品, 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Page 5
5
改造传统农业——制度建设
2.生产组织制度----并非大规模农场才有效率
舒尔茨批判了认为只有建立大规模农场才有效率的观点, 并认为他们的理论基础——现代农业中生产要素的不可分 性,是假不可分性。 如果硬要应用大型农业机械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大规模农场 组织农业生产,反而会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前苏联); 相反,美国、日本、丹麦的家庭农场则是高效率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