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心脏负荷试验,通过改变运动时的速度和坡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量,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并对患者进行监护和心功能评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目前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应用,已从单纯判断心肌缺血,逐渐发展到分析病情及评价疗效和预后等方面。
一、运动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初选冠心病☆检测冠心病人缺血的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从冠心病中选择高危病人进行PCI和CABG☆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心梗病人出院前运动量的制定☆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评估心脏病患者预后☆心脏病内外科治疗疗效评定☆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评价窦房结功能☆体育疗法运动量的制定☆运动员体力状态的鉴定☆飞行员体检二、运动试验适应证与禁忌证运动试验能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运动心电图试验。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运动中常常引起严重的缺血反应、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或心室颤动,甚至引起猝死。
为减少并发症,确保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必须选择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1、用于查体目的男性3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运动试验并发症发病率很低。
是安全性最大的群体,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出问题的也常有预测不到的年轻人。
2、用于诊断目的(1)帮助诊断胸痛原因。
(2)早期检出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
(3)检出早期高血压。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5)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症状(如胸闷、心悸)的原因。
(6)鉴别多支冠脉病变中的罪犯血管(7)鉴别PCI或CABG术后再狭窄。
(8)鉴别心梗后有无存活心肌。
3、用于研究目的(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2)评估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3)评估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疗效。
(4)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对运动的反应。
4、用于评估目的(1)评估冠心病预后。
(2)检出冠心病中高危病人,筛选冠脉造影病人。
(3)评估冠心病药物及再血管化治疗效果。
(4)评估心梗病人的预后。
(5)评估冠心病缺血阈值、冠脉储血及心功能状况。
5、用于康复治疗(1)制定心梗后病人运动量。
(2)制定心绞痛病人治疗后运动量。
(3)制定其他心血管病人的康复治疗情况。
(二)、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1)急性心梗(3—5天以内)。
(2)不稳定型心绞痛(5天以内反复发作)。
(3)严重且未被控制的引起症状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各种类型的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心室颤动等心源性心律失常。
(4)急性心脏炎、心肌炎、心包炎、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
(5)严重症状的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
(6)未被控制的心力衰竭。
(7)严重高血压或显著低血压。
(8)急性肺栓塞或肺梗塞。
(9)运动引起加重或影响运动的非心源性疾病(如多种感染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甲亢)。
(10)下肢栓塞。
(11)患者拒绝接受运动试验。
2、相对禁忌证(1)左主干病变。
(2)中度狭窄的瓣膜疾病。
(3)严重贫血。
(4)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或肺动脉高压。
(5)心动过速(150bpm以上)或心动过缓(<35bpm)。
(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希氏束远端阻滞。
(7)洋地黄用药期或中毒。
(8)电解质紊乱。
(9)饮酒后、镇静止痛药、雌激素等药物作用。
(10)预激综合征并发极速型心房颤动等。
(11)RonT现象室性早搏。
三、运动试验分类(一)、极量运动试验(二)、次极量运动试验(三)、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运动试验分类运动试验的类型有极量运动试验、次极量运动试验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等。
(一)、极量运动试验逐级增加运动量和氧耗量,达到高水平运动量时,氧耗量也达到最大,继续增加运动量,氧耗量不再增加,这时的运动量称为极量运动。
目标心率=(220-年龄)(二)、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量相当于极量运动试验的85%,如以氧耗量为准相当于最大氧耗量的85%。
临床上多以心率为准,当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5%[(220-年龄)×85%]时为次极量运动,此时的心率为目标心率,计算公式如下目标心率=(220-年龄)×0.85(三)、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冠心病、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病人,运动试验常常达不到极量或次极量运动,就已经出现严重心肌缺血或其他征象而中止运动。
症状限制性运动是以患者出现严重症状或体征作为中止运动指标,除此以外,还有血压下降、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头晕眼花、步态不稳等。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量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运动心电图试验,用于急性心梗恢复期病人及心功能等级的评估等Bruce方案Bruce方案为变速变斜率运动,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案。
其一级能耗为5METs,相当于1.7ml/kg.min氧耗。
其做功负荷相当于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的2—3级。
2级相当于7—8METs,3极相当于10METs,4级相当于14METs。
Bruce方案氧耗量值及做功递增量较大,多数运动3—4级即已达到目标心率。
但对心功能差或重病人运动递增速度过快,病人不易耐受,也不易精确测定缺血阈值。
四、运动试验的终止指标准确把握运动终点,及时终止运动量保证运动试验安全性的最重要措施。
普遍采用终止运动试验的标准有达到目标心率(极时运动试验和亚极量)和出现症状(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两类。
(一)、极量运动试验和次极量运动试验目标心率反映人类能够达到的最大氧耗量。
预期最大心率在同一年龄组个体差异较大,运动员比普通同龄组人平均低7bpm,女性比同龄组男性平均低5bpm。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简化的修订标准,即目标心率=220-年龄;次极量(85%)目标心率=195-年龄。
90%极量级运动试验目标心率=(220-年龄)×90%。
达到目标心率以后即可终止运动试验。
身体素质较好,又能耐受的受试者,可适当继续增加运动量,直至达到不能耐受为止(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1、普通病人运动终止指标(1)达到目标心率。
(2)出现典型心绞痛。
(3)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mV或损伤型ST段抬高≥2.0mV。
(4)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RonT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多源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心脏停搏等。
(5)收缩压不升或降低至伴低血压引起的全身反应。
(6)血压过高超过220mmHg(1mmHg=0.133kpa)。
(7)明显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苍白、紫绀、头晕、眼花、步态不稳、运动失调、缺血性跛行。
(8)运动引起室内阻滞。
(9)急性心梗。
(10)患者要求结束运动。
(11)仪器故障,出现无法监测血压和心电图。
2、心梗后运动终止指标(1)病人要求结束运动(2)明显症状和体征:呼吸困难、苍白、紫绀、头晕、疲劳、胸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
(3)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RonT现象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频发多源室性早搏。
(4)最大心率≥120bpm(应用β—阻滞剂者≥110bpm)。
(5)运动时血压低于运动前血压。
(6)心率随运动量增加而下降。
(7)ST段下降≥0.20mV或非穿壁性心肌缺血的导联上ST段抬高≥0.20mV。
(8)运动引起室内传导阻滞。
五、分级运动试验准备工作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分为7级,每级运动3min,从低运动量开始,逐级递增运动量,直至达到运动终点,为确保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减少运动中的各种干扰伪差,描记到满意的心电图,才能作出准确的心电图结论。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申请(二)、预约(三)、心电图室工作程序(1)检查前心电图室备齐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注射器和静脉穿刺针、氧气、除颤器、毛巾、气管插管设备等。
(2)受试者按预约顺序排队依次进行。
(3)脱去上衣,处理好皮肤,在电极安放部位,胸毛多者,剃除,用细纱片轻轻擦去电极安放部位的皮肤角质层,用酒清再次擦去油脂至皮肤微红为止。
(4)安放优质电极可使运动中的干扰降至最低点。
电极安放位置要准确。
肢体导联可采用Mason—Likar改进肢体导联系统,该导联体系已被美国心脏病学会所承认。
注意两上肢电极距离尽可能远一些,右下肢电极尽可能下移一点,胸壁V1—V6导联电极位置与常规心电图检查一致(图1)。
图1运动试验12导联心电图监护及MasonLikar改良系统左右上肢导联应放在锁骨下凹的外侧面,心前导联部位不应。
(5)做运动前对照12导联心电图,在无ST段急性抬高或下降无心绞痛且血压又在正常范围内,即可开始运动试验。
(6)运动试验过程中和运动试验结束10min以内,临床医师和心电图技师必须在场。
心电图工作者连续监护12导心电图,每分钟记录一次12导心电图,每2分钟测量一次血压。
医师观察受试者运动过程中的姿态,指导患者尽快进入正确的运动方式。
运动中如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急性ST段抬高、ST段下降>0.20mV以上、血压下降、急性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危急情况,立即终止运动进行急救。
发生心室颤动时,争取在2min内电击复律,如延误时机,必将导致,患者死亡。
运动过程中如发生心律失常,要连续描记心电图,直至满意为止。
(7)达到终止运动试验的标准,一般要停止运动。
受试者年轻,身体素质好、平时运动量大、无缺血性胸痛又能耐受者,可继续运动,直至不能坚持为止。
(8)结束运动试验8min内,要连续监测12导心电图,每分钟记录一次12导心电图,每2分钟测量一次血压。
注意与运动有关的心脏停搏,多发生于运动结束后5min内。
因此,要特别重视运动结束后的病情变化。
停止运动8min,恢复至运动前的心电图,心绞痛缓解后,可结束运动试验,取下电极。
(9)及时发出报告,运动试验结束以后,及时书写报告,作出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可疑阳性和阴性结论。
阳性患者,冠心病发病率70%—80%。
其他原因有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可疑阳性的受试者中,有冠心病、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阳性受试者中,多数见于正常人群,少数见于冠心病等。
六、临床应用(一)、怀疑冠心病运动试验结果阳性本身就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对于临床上可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可以提高冠心病的确诊率。
(二)、冠心病1、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上无症状心肌缺血可以通过Holter监测明确诊断。
2、心绞痛临床上已有明确心绞痛的病人运动试验有其特殊作用。
3、PCI术每年全世界有数以万计的冠心病病人进行PCI术,近年来,我国PCI的病人数量激增。
术后6月再狭窄率是30%—40%,运动试验不仅可以为PCI术前多支病变病人确定罪犯血管,而且还可以检测PCI术后再狭窄、预测术后心脏病事件的发生率。
4、CABG术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施行了CABG术,我国CABG术数量逐渐增多,运动试验对于CABG术前病人的选择和术后疗效的评价及术后是否发生桥或原有血管的再狭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