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有效学习学法指导

九年级化学有效学习学法指导

养成良好习惯,实现化学有效学习——九年级化学有效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学校刘家根同学们、老师们,下午好!开学到现在,化学课的学习已近两个月时间,我们已学习了有关空气、水等身边的化学物质,也学习了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结构、分类、变化等方面的化学知识。

从中能反映化学知识的学习特点:化学知识紧密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涉及范围广,有许多丰富的、有趣的化学实验帮助我们建立化学知识。

这些知识学起来比较容易,课堂上比较容易听懂、好记,但又很容易遗忘,时间稍长,原来很容易理解的知识却又变得好像不理解了。

使得许多同学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觉得化学的学习比较困难。

那么,如何在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呢?下面结合我们的第一次月考,向同学们介绍有效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实现化学有效学习”。

一、化学有效学习的目标: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从而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运用观察、设计实验方案,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了解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建立化学科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如物质观、元素观、微粒观,初步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二、化学有效学习习惯的养成1.课前有效预习的习惯我们一些同学可能认为,九年级是毕业班,作业多、任务重,课前的预习其实是在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重要的化学知识老师上课都会重点去分析、讲解,实在没有必要去进行预习。

这些想法是错误的,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化学的有效学习也是如此。

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的两点,能够做好课前有效的预习:第一,要在课前通读课本内容,并做记号。

时间通常为5~10分钟,如果作业较多的情况下,至少在课前简单地通读,能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化学知识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即认为是重要的知识),哪些知识是难点(即没有看懂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在听课时就会有针对性,提高听课的效率。

第二,尝试处理每课题后的“练习与应用”作为预习的巩固习题,巩固预习的成果。

2.课堂有效学习的习惯课堂学习是学好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有些同学在月老一中化学学科之所以没有考好或觉得化学难学,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课堂学习没有专心有关,从而使课堂学习的效率不高、甚至没有效率;而成绩较好的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引导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动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包括认真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同时及时记好笔记。

所以我认为,课堂有效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首先是各种感官一齐配合,专心听课,抓住听课的重点(听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或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及时记笔记(书上有的及时划线并作记号,没有的要及时记录在课本相应的位置,特别是老师列举的典型事例,特殊情况等内容)。

比如,我们在学习“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时,老师在教学时就重点讲4个知识点:第1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第2节课的重点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其原因。

其次要抓住老师在讲课中关键的字、词、句;要认真观察老师是怎样做演示实验并尝试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老师是如何根据该实验现象能得出结论的。

比如,催化剂概念的学习时,老师通过过氧化氢分解实验的探究得出MnO2是反应中起催化剂,会重点讲解关键字词“能改变”而不是“加快”、“化学性质”而不是“性质”等。

从而得出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

再如,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关键字词“同种元素”、“纯净物”。

而“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的说法就不一定正确,如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由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因此,“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即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是化合物。

”特别是要专心去听如何运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和原理来分析一道例题的思路与答题的语言描述;如何小结等。

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

比如,月老一第13题第1空“检验氧气生成的方法是”,不少同学认为这知道,不就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其实这样的答案是不准确的,这与平时听课有关。

在什么地方检验?怎样知道是氧气?需要完整的叙述,别人才能根据你的实验方法完成实验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因此,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处,木条复燃”。

再次要积极思考、交流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不怕出错。

错误是自己在理解上有偏差,只有出错,才会得到很好的纠正,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比如,有的同学回答“水是由组成的”问题时,答成“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

这是对“元素”和“原子”在描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很正常,说明我们在使用时没有注意。

经过同学们和老师的纠正,我们就能够正确地认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总之,有效率的听课要“专心听讲、勤记笔记,积极思考、不怕出错”。

在以理解为主的前提下有意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只有养成良好的课堂有效学习的习惯,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听懂并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技能。

3.课后有效复习的习惯请同学们记住“听懂≠理解、掌握、会用”。

应充分认识到课后复习在化学有效学习中的重要性,因为通过课后及时的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化学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许多同学没有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好习惯,每天的复习仅认为把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完成,而没有及时将当天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记忆”,久而久之,原因有些在听课时已经初步理解的知识因为没有及时的复习,后来也成为学习中的难点,当在解答涉及的练习或考题时不会解答或解答不完整。

怎样才能做好有效的复习呢?我认为,同学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做:首先,是回忆、整理。

通过回忆当天化学课的学习,就很容易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不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整理,加以完善。

比如在学习“氧气”后可按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化学性质(以碳、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式,得出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结论)顺序回忆、整理。

在整理中结合资料将一些疑难问题加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第二天到校解决。

其次,是加强记忆。

通过回忆、整理笔记之后,我们已经完成对当天所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这时,我们应该强化记忆,如,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现象、反应表达式、元素符号、化学式、以及后面学习的化学方程式等。

通过记忆加深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化学实际问题与化学习题。

比如,月考试卷中考查实验室三个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平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应该不会失分的,但许多同学没有写出来,对你的总分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了化学学习的自信心,这是很遗憾的。

此外,一个单元学完之后要做好单元复习。

因为单元复习对于理解所学化学知识,将所学习的化学概念、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运用知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将一个单元的知识按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原理、用途的知识顺序加以归纳、整理。

形成对本单元学习的典型的、主要的化学物质的知识体系。

对于记不清或记忆模糊的知识点再次进行强化记忆。

其次,将本单元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归纳、整理、并对于相似的概念进行比较异同点,抓住关键字词。

再次,本单元中涉及的化学实验进行复习,包括复习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内容。

最后,通过复习题加以巩固。

及时的单元复习,就会发现在一些有综合性练习或试题的解答中能运用自如。

比如,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5题(题目略):1、2空是考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

3、4空对装置作用的理解。

5、6、7及附加题空则是在分析表格的基础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再次,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是检查和复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独立的完成作业,发现哪些知识已理解和掌握,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好,这样便于及时的查缺补漏、完善,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更好地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解题时,首先要认真读题,看清回答问题的要求是什么,然后根据题给信息并结合已学知识加以分析后加以解答。

对不会做的作业可以暂时不做,但第二天到校必须解决,而不能拖拉。

如果是抄作业来应付,就起不到作业的应有的效果。

比如,月老试卷中的第3、4、5、7、8、9、11(1)、12(1)(4)、15第1空等,都是与平时的练习与作业有关的。

出现错误就是与平时作业没有独立完成有关。

第四,适当地处理复习资料同学可根据自身学习的时间等因素考虑适当增加一些课外资料来加强对所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化学核心观念的理解与运用。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在处理这些课外资料的时候,不要认为别人做,我也做,这只不过是个样子,要做就得认真完成,同样不能边做边看答案,而是做完之后,再对答案,对于错题或不会做的题目要认真看参考答案的解答过程或提示、或通过询问老师的讲解,要在对题目真正地理解后,再重新做一遍,这样都会有效。

第五,认真订正与不断巩固错题由于我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有些知识不能一蹴而就地掌握了,同时化学学科有许多概念、原理等知识中存在特例,这些特例往往是习题中设置的“陷阱”,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因此,我们要及时地订正这些错题,理解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将正确的答案写下。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经常翻看这些错题,加强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错误。

总之,有良好课后及时复习习惯的同学在学习上一定会觉得比别人轻松,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熟练,解答习题也快捷。

4.良好考试的习惯(1)正确地认识考试。

考试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检验我们化学学习效果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学校举行的考试或老师在一个单元结束以后进行的测验,是用来检查同学们前一阶段对化学学习之后知识与技能、观念了解和掌握情况的一次评价,从而用来调整下一阶段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有效学习化学,不重复出现以前的错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