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安徽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安徽省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促进省属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的安排和要求,结合我省省属企业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省属企业发展情况“十一五”以来,省属企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大改革、调整、管理、创新的力度,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呈现总量、规模、效益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量和规模大幅度提升。

2010年末,省属企业资产总额6952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1.8倍,居全国第8位,其中,净资产2362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1.6倍。

资产规模上百亿元的企业有17户,比2005年增加8户;户均资产达到211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2.2倍。

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4168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1户,比2005年增加5户。

润239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居全国第6位,利润总额超10亿元的企业7户,比2005年增加3户;上交税金271亿元,比2005年增长1倍多,约占同期全省财政收入的1/8左右。

常用软件课程设计——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对省属企业进行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十一五”期间,省属企业共完成投资3350亿元,完成了预期目标。

通过加大投入,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目前,省属企业已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省级技术中心30个;拥有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户,省级创新型企业17户。

一些重要骨干企业的产品在全国排头兵的地位更加凸显。

2010年我省列入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有12户,其中有10户省属企业,比2005年增加3户。

——社会责任和贡献大幅度提升。

2010年,省属企业从业人员54.7万人,省属企业职工人均收入4.3万元,比2005年增长近1倍,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省属企业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做到减薪不减员、待岗不下岗,且通过自身的稳定发展,使一大批配套企业免受金融危机冲击;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关键时刻,省属企业在第一时间投入救灾援建、捐款捐物;在电力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常用软件课程设计中,省属煤炭企业不计较利益损失,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重,无条件全面承担起全省电煤保供任务。

“十一五”以来,省属企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骨干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主要做法是:始终坚持做强做大,大力推进企业的兼并、联合和重组;始终坚持制度创新,大力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改革;始终坚持技术进步,瞄准国内外一流技术进行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始终坚持开放发展,大力推进省属企业“走出去”;始终坚持放开搞活,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始终坚持扶优汰劣,大力推进淘汰落后和关闭破产;始终坚持强化内功,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始终坚持精干主业,大力推进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始终坚持以企业为中心,切实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有效监管。

“十一五”期间,省属企业改革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的技术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水平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步伐进展不快,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常用软件课程设计步提高,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人才紧缺,国资监管方式、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二、“十二五”时期省属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工业化、城镇化向更高水平跃升的加速时期,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转型时期。

纵观国内外宏观形势,世界经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综合判断,未来五年安徽加快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对于省属企业来说,也面临难得的发展黄金机遇期,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依然不少: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催生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会创造出强大的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为省属企业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产业转移不断加快,沿海企业由于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向内地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省属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合资合作的机会与机遇明显增多;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整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由沿海逐渐向内陆延伸,我省得到的政策支持将更加有力。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为省属企业加快发展提供重要平台。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世界经济可能进入一个较长的低速增长期,给省属企业发展增加变数;二是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一些垄断领域市场化步伐加常用软件课程设计快对省属企业如何适应政策、市场环境变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通胀的预期越来越大,企业的成本不断增加;四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长期存在,不断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省属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面对挑战,省属企业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积极应对,争先进位,争取以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高的发展质量,确立并巩固在本行业、本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三、“十二五”时期省属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重点省委、省政府提出,力争到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中部省份前列。

省属企业责任重大,必须全力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对全省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通过“五个着力”:着力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着力推进省属企业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着力推进省属企业品牌化、低碳化和规模化经营,着力推进省属企业立足于全球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参与竞争,着力推进省属企业内部制衡约束机制建设和强化外部有效监管,实现“三个目标”:使省属企业成为经济支撑带动性强、社会责任和贡献大的企业群体,使我省国有资产常用软件课程设计成为竞争和盈利能力强、市场化和集约化程度高的优质资产,使我省国资监管机构成为指导协调能力强、监管和服务水平高的出资人代表。

(二)发展目标。

重点实施“2258”行动计划,即:围绕“十二五”省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的目标,大力实施“倍增计划”、“两大工程”;围绕“打造一批核心主业突出、核心技术领先、核心竞争力明显,具有较强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主战略,着重采取五大战略举措,做强做大八大产业板块。

倍增计划:省属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

力争到“十二五”末,省属企业累计完成投资6000亿元以上,总资产达到13900亿元,净资产46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000亿元。

两大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省属企业总资产超万亿和营业收入过万亿的“双万工程”;6户左右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双千工程”。

“十二五”末资产总额达千亿元的省属企业名单常用软件课程设计“十二五”末营业收入达千亿元的省属企业名单序号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亿元)备注2010年2015年1 铜陵有色集团665.4 15002 马钢集团680.6 13003 淮南矿业集团515.1 13004 海螺集团386.6 11005 淮北矿业集团298.7 1000 奋斗目标6 江汽集团347.1 1000 奋斗目标为保证“倍增计划”、“两大工程”实现,具体工作目标为:——结构调整目标: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将国有资产逐渐集中到关系国家战略、国计民生、基础资源领域,集中到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

企业集团管理层级原则上控制在三级次以内。

力争到“十二五”末,省属企业户数由目前的33户减少到25户左右,形成3户在全球布局、跨国运营的企业集团,10户在全国布局、综合实力领先国内同行业的企业集团,10户主业或主导产品竞争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大企业。

——深化改革目标:除国家实行专营和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企业外,基本完成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工作,推进省属企业规范的董事会建设,推动15户省属企业或下属子公司上市融资或再融资,省属企业的资产证券化率50%以上。

——技术创新目标: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省属工业企业的整体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

省属重要骨干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3%以上,培育形成常用软件课程设计一批全国知名品牌。

——与央企合作发展目标:坚持合作共赢,积极创造条件,认真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央企合作发展项目,“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在皖实际投资5000亿元以上。

——节能减排目标:突出低碳环保,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应用,率先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社会责任目标:探索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体系和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安全保障责任制,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职工收入合理增长机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应急救援、抗灾救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引导和推动企业支持皖江示范区建设和皖北振兴。

五大战略举措:——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战略。

主要是坚持“三个集聚、三个优化”,实现“三个提升”。

“三个集聚”:推进国有资产向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向竞争优势突出的大企业、大集团集聚,向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集聚;“三个优化”: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国有资产的股权结构、优化企业组织架构和产品结构;实现“三个提升”:提升国资的集约化程度,提升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坚持开放发展,着眼全球市场,引导推动省属企业积极到省外、境外参与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资源常用软件课程设计的勘探、开发,加强资源控制。

鼓励省属企业到省外、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同业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

——大力实施品牌提升战略。

引导省属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主业和核心产品,着力培育发展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坚持以质取胜,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省属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省相关行业及技术标准的制定,积极利用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努力打造一批主业精干、品牌优势突出的全国排头兵企业和国际化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