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3)估算中继距离L:PT是总损耗,Ps是发射光功率,PR是接收机灵敏度,α是单 位长度功率损耗,Ac是连接器损耗,As为固定接点(连接点)损耗,Mc为富 余度
PT PS PR L AC AS MC
PART 02
8.2 数字传输系统的设计
8.2.1 系统技术考虑
• 数字传输系统的指标有比特率、传输距离、码型和误码率等。其中,误码率是 保证传输质量的基本指标,它受多种因素制约,与光检测器性能、前置放大器 性能、码速、光波形、消光比及线路码型有关。数字传输系统设计的任务就是 要通过器件的适当选择来减小系统噪声的影响,确保系统达到要求的性能。
8.1.3 系统设计的方法
7.估算中继距离
(1)最坏值设计法:所有考虑在内的参数都以最坏的情况考虑。用这种方法设计 的指标一定满足系统要求,系统的可靠性较高,但由于在实际应用中所有参数 同时取最坏值的概率非常低,所以这种方法的富余度较大,总成本偏高
(2)统计设计法:按各参数的统计分布特性取值的,即通过事先确定一个系统的 可靠性代价来换取较长的中继距离。这种方法较复杂,系统可靠性不如最坏值 设计法,但成本相对较低,中继距离可以有所延长。
8.2.2 光通道功率代价和损耗、色散预算
• 当传输距离确定后,根据功率预算关系式可以知道链路允许损耗与光发射机和 光接收机的功率关系。实际的数字光纤链路除光纤本身的损耗、连接器和接头 的损耗外,还存在因模式噪声、模分配噪声、激光器频率啁啾、码间干扰及反 射而导致的光通路功率代价。
1. 模式噪声 在多模光纤中,由于振动、微弯等机械扰动,各传输模式间的干涉在光检测 器的受光面上产生的斑图将随时间波动,它会导致接收功率发生波动,并附 加到总的接收噪声中,使误码率劣化,这种波动称为模式噪声。另外,连接 器和接头起到了空间滤波器的作用,它们也会造成斑图的瞬时波动,增加模 式噪声。 减小方法:使用非相干光源LED;使用纵模数多的激光器;使用数值孔径较 大的光纤或使用单模光纤
护管理方便。
8.1.3 系统设计的方法
2. 确定传输体制、网络/系统容量 (1)准同步数字序列(PDH)主要适用于中、低速率点对点传输。 (2)同步数字序列(SDH)不仅适合于点对点传输,而且适合于多点之间的网络 传输。 (3) 系统容量一般按网络运行后的几年里所需能量来确定,而且应方便扩容以 满足未来容量需求。(目前城域网中系统的单波长速率通常为2.5Gbps,骨干 网单波长速率通常为10Gbps)
济成本,合理选用器件和设备,明确系统的全部技术参数,完成实用系统的合 成。
系统设计注重的是技术规范方面的设计,而工程设计注重的是施工方面的设计
8.1.2 系统设计的内容
1. 光纤通信系统的形式多样,在设计时以下几点是必须考虑的: (1)预期的传输 距离; (2)信道带宽或码速率; (3)系统性能(误码率、信噪比)。
8.1.3 系统设计的方法
5. 选择光源 需要考虑一些系统参数,如色散、码速率、传输距离和成本等 (1)LED(发光二极管):输出频谱的谱宽比LD大得多,这样引起的色散较大, 使得LED的传输容量较低。价格便宜,线性好,对温度不敏感,线路简单。 (2)LD(激光器):谱线较窄,传输容量高。光功率比LED高出10~15dB,因 此会有更大的无中继传输距离。但是LD的价格比较昂贵,发送电路复杂,并且 需要自动功率和温度控制电路。
8.1.3 系统设计的方法
3. 确定工作波长 工作波长可根据通信距离和通信容量进行选择: (1)短距离、小容量的系统,则可以选择短波长范围,即800~900nm; (2)长距离、大容量的系统,则选用长波长的传输窗口,即1310nm和1550nm.
4.选择光纤 (1)对于短距离传输和短波长系统可以用多模光纤; (2)对于长距离传输和长波长系统一般使用单模光纤。
现 代 光 纤通 信 技 术及 应 用
第8章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目录
CATALOG
8.1 系统设计的原则
8.2 数字传输系统的设计
8.3 光纤系统示例
PART 01
8.1 系统设计的原则
8.1.1 工程设计与系统设计
1. 工程设计 主要任务:工程建设中的详细经费预算,设备、线路的具体工程安装细节 主要内容:
8.1.3 系统设计的方法
1. 选择网络拓扑、线路路由 (1)一般位于骨干网中、网络生存性要求较高的网络适合采用网状拓扑; (2)位于城域网中、网络生存性要求较高的网络适合采用环形拓扑; (3)位于接入网中、网络生存性要求不高而要求成本尽可能低廉的网络适合采用
星形拓扑或树形拓扑; (4)选定路由的原则:线路尽量短直、地段稳定可靠、与其他线路配合最佳、维
2. 为了达到相关要求,需要对以下一些要素进行考虑。 (1)光纤:需要考虑选用单模还是多模光纤,需要考虑的设计参数有纤芯尺寸、 纤芯折射率分布、光纤的带宽或色散特性、损耗特性。 (2)光源:可以使用LED或LD,光源器件的参数有发射功率、发射波长、发射频 谱宽度等。 (3)检测器:可以使用PIN组件或APD组件,主要参数有工作波长、 响应度、接收 灵敏度、响应时选择光检测器 需要考虑系统在满足特定误码率的情况下所需的最小接收光功率,即接收机 的灵敏度;此外还要考虑检测器的可靠性、成本和复杂程度
(1) PIN-PD比APD结构简单,温度特性更加稳定,成本低廉,低速率、小容量 系统可采用LED+PIN-PD组合。
(2)若要检测极其微弱的信号,还需要灵敏度较高的APD,高速率、大容量系 统可采用LD+APD组合。
(1)对近期及远期通信业务量的预测 (2)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及确定 (3)光缆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 (4)光缆接续及接头保护措施,光缆线路的防护要求 (5)中继站站址的选择及建筑方式,光缆线路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8.1.1 工程设计与系统设计
2. 系统设计 • 系统设计的任务:遵循建议规范,采用较为先进成熟的技术,综合考虑系统经
8.2.2 光通道功率代价和损耗、色散预算
2. 模分配噪声 多模LD在调制时,即使总功率不随时间改变,其各个模式的功率也会随着时 间呈随机波动。由于光纤色散的存在,这些模式以不同的速度传播,造成各模 式不同步,引起系统接收端电流附加的随机波动,形成噪声,使判决电路的信 噪比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