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中心实施方案篇一: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方案XX滨海新区(开发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项目发展建设方案滨海新区(开发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XX年10月25日前言滨海新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建设,是我区公共行政权力实行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技术载体和平台。
按照标准化、制度化、时限化、电子化、优质化,建设好、管理好、应用好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履行为民服务工作程序、集中收费、明确责任主体的功能。
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建设、要逐步完善职能设置,转变传统观念,不断进行理念更新;推动机制创新,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部门协作机制,打破行政权力的条块分割;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组织原则,内部制度的保障机制;规范行政服务中心人员管理机制;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电子监查系统;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创新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
目录第一章总论概述项目名称项目投资性质项目用途及类型项目性质及责任主体项目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建设概况场址选择原建筑类型及规模项目建筑功能设计建筑物东立面功能设计一楼厅功能设计二楼厅功能设计三楼厅功能设计项目电子系统功能设计总体目标功能目标安全目标第二章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运行与建设公共行政服务窗口设置行政职能部门窗口设置部门窗口进厅事项、公共服务人员设置与管理部门窗口进厅事项与管理部门窗口公共服务人员设置与管理公共服务分厅、分中心的设置管理公共服务分厅的设置管理公共服务分中心的设置与管理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网络工程建设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电子政务功能建设电子信息共享网络建设信息服务建设第三章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工程建设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行政电子监察主要功能建设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决策分析信息发布与反馈第四章网络系统建设、办公设备工器具设置网络系统设置办公设备及器具设置第五章项目投资区公共服务中心装饰设计概算区公共服务中心办公设备、工器具及安装费用区公共服务中心网络系统及设备及安装费用外网系统、设备工程及安装费用内网系统、设备工程及安装费用分厅网络系统、设备工程安装费用街道(镇)便民服务中心网络系统、设备工程安装费用项目概算汇总第六章规范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监督管理及窗口工作人员考核规范监督管理窗口工作人员考核第七章项目编制依据建议措施编制依据建议措施附件篇二: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根据湘政开办发[XX]2号文件要求,本着“为民、利民、亲民”的宗旨,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加快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建立服务优先、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着力构建“三农”服务新体系,使农村基层组织更加充满活力,“三农”服务更加落实,农民群众更加满足,农村基层政权更加巩固。
二、工作目标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按照资源整合、功能完善、责权统一、条块结合的总体思路,打造乡镇政务服务平台,中心建设的目标是:对农民群众需要办理、咨询和服务的事项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实现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一卡式”发放,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站式”办结,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票制”收缴。
三、服务范围凡政府面向农民群众的行政性审批和公益性服务,全部纳入镇政务服务中心工作范围。
具体为:1、代理林木采伐许可证(自用材),代理农民建房证、占用林地审核意见书、木材加工许可证、林权证、林木采伐许可证(集体);2、代理优抚对象抚恤定补证、残疾军人证、残疾人证、五保供养证、老年证,办理城市低保救助、农村特困救助、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申报手续和社会定救证;3、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一、二孩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4、办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鉴证、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普查、意外伤害申报,代理农村土地调整方案报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申请初审、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劳报批,受理农民负担咨询和举报;5、办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申报缴费,提供劳务信息服务、求职登记和培训需求登记;6、提供法律援助工作,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调解本辖区重大疑难纠纷,协办公证,开展安置帮教,提供法律咨询;7、提供相关信息咨询和服务;8、接待群众来信来访。
四、服务方式镇设立政务服务中心,村设立为民服务代理点,其运作方式为:1、集中办公。
政务服务中心将镇人民政府机关新建的文化广播综合楼一楼紧挨镇政府大门的左侧全部作为“湘乡市梅桥镇便民服务大厅”。
拟定第一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的站办所为民政所、劳动管理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林业站、司法所。
2、镇村联动。
群众直接到镇政务服务中心申请办事的,由咨询受理服务部接待;到村为民服务代理点申请的,由村代理员负责到镇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3、统一受理。
镇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办理群众申请办理事项,负责接待群众来访,负责政策解答,负责提供信息咨询。
4、分类受理。
对群众申请办理事项由各窗口站办所分别进行登记和办理。
5、委托代理。
设立委托代理窗口,负责受理、办理本单位业务,并负责代理窗口其他单位的相关业务。
值班人员和值班时间由中心统一安排。
6、限时办结。
镇政务服务中心接到群众提出办事申请后,按照承诺的时限,按时办结。
五、实施步骤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筹备阶段(XX年1月1日至XX年3月31日)。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拟定管理制度,报领导小组批准。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XX年4月1日至XX年5月31日)。
加快政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服务平台,调配工作人员,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尽快推动镇政务服务中心有效运转。
第三阶段:完善阶段(XX年6月1日至XX年7月30日)。
领导小组对镇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情况进行督查、调研,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和完善。
六、保障措施l、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领导,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为顾问,镇长柳纯斌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
副镇长李丹兼任服务中心主任,党政办公室主任阳晓明任服务中心副主任,负责政务服务中心的筹建、人员调配、岗位设置和内部建设,确保此项工作抓出成效。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会议、公开栏、标语和宣传横幅信等形式,大力宣传全面推进政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程序要求和方法步骤,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为全面推开创造条件。
3、整体推进,上下联动。
镇政府从进驻的部门抽调站办所长及一名工作人员,设置A、B岗位,负责中心的日常业务工作。
各部门的人员分别是:劳动管理站阳志球、潭绪亮,司法所谭力强、傅志华,计划生育办公室王伟、贺礼,民政所彭满林、陈友情、周应龙,林业站贺凌云、李林华,各村和镇直各职能部门要适应建立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的要求,把服务“三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和服务机制,实行职能前移,简化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努力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优质服务,确保群众满足。
4、健全制度,规范操作。
为强化监督治理,规范服务行为,建立领导轮流带班制度、党政主要负责人接待日制度、信访接待日制度和党委、人大、政府组成人员定期回访制度,健全复杂事项联合调查处理机制,保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加强对政务服务中心的治理,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建立考勤考核制度,设立热线电话和投诉受理机构,使各项服务落到实处。
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编制项目指南,全面公开服务项目、服务依据、服务程序、服务承诺和收费标准,做到依法办事、阳光操作。
5、强化监督,务求实效。
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监督检查机制,镇领导组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重点检查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招待制度、廉政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在镇机关内设置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0731——),一旦发现或查实违规违纪问题,坚决果断实行责任追究。
同时,要加大对镇直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力度,对有关部门工作不主动或组织不力,造成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调配到位,或服务不到位,影响全镇整体工作推进的,将按照镇机关管理制度追究站办所负责人的责任。
篇三: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工作方案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工作方案根据《黑龙江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全省推进投资项目集中审批暨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围绕打造规范、高效、便捷的网上审批服务平台,特制定通河县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以下简称“网上大厅”)建设工作方案。
一、目标定位运用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推行县内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网上集中,实现行政审批网上咨询、申报、预审、办理、查询、反馈和监督管理。
XX年12月31日前完成县级网上大厅搭建,构建横向到部门,纵向连接省、市、县三级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实现行政审批服务联动协同审批。
二、基本原则(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适应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未来发展需求,分步推进县网上大厅和部门窗口建设,逐步增加和理顺办理事项,完善办理流程,实现统一用户登录、网上申办、进度查询和全流程网上办理。
(二)统一标准,共建共管。
根据全省统一安排部署,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统一部署、统一界面风格、统一进入方式,县政府分级建设和管理。
网上办理事项经统一审核公布后,由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职责负责办理。
(三)需求主导,资源共享。
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办理事项为主线,提供“一站式”网上审批服务,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梳理、整合现有服务资源和信息资源,改造、升级现有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推进信息平台共享和部门业务协同,节约资金投入,避免重复建设。
三、建设要求(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易懂实用、高效便捷,科学分类设置办理事项,建立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推动实体性行政服务平台功能向网上大厅延伸拓展,实现实体平台与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信息实时交换。
(二)整体结构。
以门户网站为入口,以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与交换平台为支撑,有效整合并发挥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审批服务、投资项目审批、部门业务审批、“?????”短信平台和电子监察等系统功能作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率,通过安全可靠的方式进行互联网与电子政务外网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换,实现部门之间证照对比、交叉认证、业务协同。
(三)功能设计。
开发建设政务公开、政务服务、行政审批、政务查询、投诉建议、效能监察等功能,提供行政审批网上咨询、申报、受理、预审、办理、监督、投诉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