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第七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凯末尔主义: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义
1924年1-11月埃及柴鲁尔的改革 1921年9月一1924年10月阿卜德·凯利姆在
里夫共和国的改革
1930年11月一1935年10月海尔·塞拉西一 世在埃塞俄比亚的改革 。
(三)拉美地区的墨西哥改革是两次世界 大战之间最有民主性的改革
三、形态各异的民族主义思潮
(一)革命民主型的民族主义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二)苏加诺的综合型民族主义 (三)南亚和中东北层的民族主义 甘地:宗教和政治融为一体 尼赫鲁:政治独立和社会改革融为
运动创造了有利形势。 2.帝国主义本身的削弱和殖民政策的变
化,是促使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外部因 素。 3.殖民地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带 来的政治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是民族运 动蓬勃兴起的内部因素。
二、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
(一)概况 1918-1928为第一阶段; 1929-1939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民族解放运
一体 真纳: “两个民族理论”
(四)阿拉伯民族主义 基本思想是:
阿拉伯人组成一个单一的国家,这个民 族国家包括从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印度洋整 个地区的共同语言和文化的政治实体;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民族特性的一部分; 赞美阿拉伯历史传统和穆斯林传统的全
盘阿拉伯化。 (五)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思潮 “拉美大陆民族主义”类型
典型代表:巴西普列斯特斯纵队 长征;桑地诺领导的游击战争。
4.爱国封建贵族领导民族民主运动 典型代表:阿富汗的青年阿富汗派及其领袖
塔尔齐(“被遗忘了的民族主义者”)和阿 马努拉;海尔·塞拉西一世领导的埃塞俄比亚 的抗意战争。
5.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部落酋长阿卜德·凯里姆建立的里夫共和国
(一)解救“贱民”工作 成果显著 (二)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 (三)二战中的非暴力抵抗运动
四、如何评价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在印 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呢?
积极的方面
1.对动员广大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
2.为国大党提供了斗争武器,使国大党转化为具有 群众基础的政党 。
《罗拉特法案》
1919年3月,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法官罗拉特 起草的《罗拉特法案》。主要内容:
⑴法案规定在战争年代规定的《国防条例》依 然有效;⑵法案废除了审查政治案件的陪审制; ⑶警察有权解散议会,集会和游行示威;⑷禁 止任何团体活动;⑸当局可以不经审讯和调查 甚至起诉,就可以逮捕和监禁任何一个印度人。
甘地非暴力主义的思想来源
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是印度教教义、 早期基督教教义和近代以托尔斯泰 为代表的人道主义的结合。
甘地非暴力主义的行为方式
素食; 静默祷告; 绝食; 抗运 动的预演(1915— 1919)
阿默达巴德纺织工人 罢工;凯达县农民的 非暴力抗税运动; “总罢业”。
动,在许多国家具有反法西斯侵略的性质。 (二)特点
(1)广泛性和群众性:地域众多 (2)持续性 (3)斗争的多样性:领导权、形式内容
和结局。
一、各具特色的政治运动
(一)多样性的统一 多样性:资本主义关系发展程度、历史文化传统等。 统一性:绝大多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群众
(四)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1920—1922)
“不合作”纲领
阿姆利则惨案
德里群众的非暴力不和作运动
二、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 1931)
(一)世界经济危机与印度社会矛盾 (二)群众性文明不服从运动 “食盐长征”等 《德里协定》(1931.03)
三、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1932——1934)
二、地域性特征的改革运动
(一)中东地区的改革运动 三次改革运动 1923一1938年的凯末尔改革 1919—1929年阿富汗的阿马努拉改革 1925—1937年伊朗的礼萨汗改革 特点:世俗化、现代化和民族化。 改革的目的: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巩固政治独
立。
(二)北非地区的改革
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基本矛盾。 (二)领导力量的不同类型 1.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典型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 运动
典型代表: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埃及的华 夫脱运动。
3.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 动
第七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 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
主运动
1.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 华出版社2010年。D5/277 2.哈拉尔德·米勒著:文明的共存――对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冲突论”的批判,新华出版社2002年 。
概况
一、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1.国际上,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民族解放
3.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促进民族 独立的进程 。
消极的方面
1.甘地常以违背“非暴力”原则为由,中止运动, 挫伤群众的斗争积极性。
2.“非暴力”原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 发展。
第四节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一、凯末尔革命 (一) 凯末尔和凯末
尔主义
1880—1938
第三节 印度的非暴力运动
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社会背景
一战带来的生活贫困, 激化了印度广大人民群 众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 间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 度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 展。
走宪政改革道路和个人 恐怖主义手段的方式都 脱离了印度广大群众。
《罗拉特法案》引起 印度人民的示威运动
甘地主义
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 包括四个基本内容(P160):政治哲学;政
治思想;经济思想;平等社会思想。 甘地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争取印度民族独立和
社会进步,以印度教传统与非暴力抵抗手段 相结合,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 从而使印度的民族运动真正奠基于群众运动 之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