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1.1 复习笔记一、风险概述 1.风险的本质(1)风险是一种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
这个概念强调风险所具有的三个特性:客观性、损失性和不确定性。
①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
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②风险是与损失相关的一种状态。
③风险是损失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状态。
(2)风险的组成要素①风险因素风险因素是指增加损失发生的频率或严重程度的任何事件。
构成风险因素的条件越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损失就会越严重。
影响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和程度的风险因素有两类: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
a.有形风险因素。
有形风险因素是指导致损失发生的物质方面的因素。
b.无形风险因素。
文化、习俗和生活态度等一类非物质形态的因素也会影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受损的程度,它包括道德风险因素和行为风险因素两种:ⅰ.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人们以不诚实、不良企图、欺诈等行为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或扩大已发生的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的因素。
ⅱ.行为风险。
行为风险是指由于人们行为上的粗心大意和漠不关心,易于引发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和扩大损失程度的因素。
②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它是损失的直接原因。
③损失损失是指价值的消灭或减少。
本书所讨论的大部分情况是可能会发生的经济损失,因此,损失必须能够以一种便于计量的经济单位表示出来。
2.风险的分类(1)按照风险的损害对象来分类,风险可以分为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与责任风险①人身风险:指人们因早逝、疾病、残疾、失业或年老无依无靠而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状态。
②财产风险:指因财产发生损毁、灭失和贬值而使财产的所有(权)人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状态。
③责任风险:指因人们的过失或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的财产损毁或人身伤亡,在法律上必须负有经济赔偿责任的不确定性状态。
(2)按照风险的起源与影响来分类,风险分为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①基本风险:指由非个人的或至少是个人往往不能阻止的因素所引起的、损失通常波及很大范围的不确定性状态。
基本风险不仅仅影响一个群体或一个团体,而是影响到很大的一组人群,甚至整个人类社会。
②特定风险:指由特定的因素所引起的,通常是由某些个人或者某些家庭来承担损失的不确定性状态。
(3)按照风险所导致的后果来分类,风险分为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①纯粹风险:指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机会的不确定性状态。
纯粹风险所导致的后果只有两种:或者损失,或者无损失。
它并无获利的可能性。
②投机风险:指那些既存在损失可能性、也存在获利可能性的不确定性状态,它所导致的结果有三种可能性:损失、无变化、获利。
3.风险的度量风险的度量需要综合考虑损失发生的频率和损失严重性的大小。
这两个方面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对风险的度量。
(1)在损失的严重性相同的情况下,损失发生的频率就与风险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种正相关关系:损失发生的频率高,我们就说风险大;损失发生的频率低,我们就说风险小。
(2)在损失的不确定性相同的情况下,损失的严重性也是与风险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的:如果损失发生的严重程度高,我们就说风险大;损失发生的严重程度低,我们就说风险小。
二、风险决策风险决策,指在不确定性的状态下,决策者对多个行动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最后确定最优行动方案的过程。
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决策理论的演进过程中出现的三种代表理论:早期的期望值理论,后来的期望效用理论,前景理论。
1.期望值理论一项决策的效果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决策者所选择的行动方案,也即决策变量;其二是决策者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即风险的自然状态。
由于风险的自然状态由概率分布来量化,任何一个行动方案都会遇到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这样我们将难以在某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下对不同行动方案进行直接比较。
因此,我们在选择最优行动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各项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综合结果,即要考虑各项行动方案结果的期望值。
期望损益准则就是以期望值为基础的风险决策准则,它是指我们在进行风险决策时,选择期望损失最小的行动方案作为最优方案,或者选择期望收益最大的行动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2.期望效用理论期望值理论虽然考虑到了各行动方案期望损益的绝对数额,但是却忽视了决策者对各行动方案的主观价值判断。
于是,期望效用理论应运而生。
(1)圣彼得堡悖论及其解释①圣彼得堡悖论圣彼得堡悖论是一个概率期望值悖论,它来自于一种掷币游戏,即圣彼得堡游戏。
该游戏的玩法如下:假定掷出正面或者反面为成功,游戏者如果第一次投掷成功,得奖金2 元,游戏结束,如果不成功,则继续投掷。
游戏者如果第二次成功得奖金4 元,游戏结束,如果不成功就继续投掷……直到第n 次投掷成功,得奖金2n 元,游戏结束。
按照期望值理论,我们可以将每一个可能结果乘以该结果发生的概率,就可得到该游戏的期望收益,也即。
这就是说,参加该游戏的期望收益为“无穷大”。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愿意花费很多钱参与这个游戏。
这是期望值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这就是著名的圣彼得堡悖论。
②圣彼得堡悖论的效用论解释1738 年,丹尼尔·伯努利从人们的主观感受——效用的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释。
丹尼尔-伯努利认为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们不会去追求最大的期望货币值,而是会去追求最大的期望效用值。
他还发现,随着财富的增加,效用的增加速度是递减的。
如果一笔财富所带来的效用与财富之间存在着对数关系,那么,人们参加圣彼得堡游戏的期望效用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只愿意花很少的钱参与这一游戏。
(2)期望效用函数与风险态度①期望效用函数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认为,如果某个随机变量X 以概率P i 取值x i=1,2…n,而某人在确定地得到x i 时的效用为u(x i),那么,该随机变量给他的效用便是U(X)=E(u(X))=P1u(x1)+P2u(x2)+…+P n u(x n)其中,E(u(X))表示关于随机变量X 的期望效用。
因此,U(X)称为期望效用函数,又叫做冯·诺依曼一摩根斯坦效用函数(VNM 效用函数)。
②风险态度根据效用函数的特征,人们的风险态度分为风险规避、风险中性和风险偏好三种情形。
a.对于风险规避者来说,其效用函数的特征为:u1(x)>0,u n(x)<0。
期望效用与期望信的效用之间的关系为.E(u(x))<u(E(x)).见图l-1.图1-1 风险规避者的效用曲线 b.对于风险偏好者来说,其效用函数的特征为:u1(x)>0,u n(x)>0。
期望效用与期望值的效用之间的关系为:.E(u(x))>u(E(x))。
见图1-2。
图1-2 风险偏好者的效用曲线 c.对于风险中性者来说,其效用函数的特征为 u1(x)>0,u n(x)=0。
觏望效用与期望值的效用之间的关系为:E(u(x))=u(E(x))。
见图1-3。
图1-3 风险中性者的效用曲线(3)期望效用准则期望效用准则是指决策者选择期望效用最大的行动方案为最优行动方案。
与期望损益准则相比,期望效用准则关注各行动方案的期望效用值,而不是期望损益值。
3.其他决策理论.(1)期望效用准则理论的不足:假设决策者为“理性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决策者并非纯粹的理性人,决策者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常常违背期望效用准则。
(2)前景理论①依据社会生活中的现实状态,强调从人们的行为心理特征出发,分析人们在风险决策过程中偏离理性的原因和本质。
②前景理论的主要结论有: a.决策者不仅关心财富本身的最终价值,而且更加关心财富相对于某个参照点的相对变化; b.大多数人在面I 临收益时是风险规避的,在面I 临损失时是风险偏好的; c.人们对损失和收益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收益时的快乐感。
③前景理论决策者的价值函数图:其中,坐标轴的原点为决策者的参照点,横轴表示决策所可能产生的实际结果,纵轴表示结果所带来的心理价值。
价值函数为s 形,它在损失部分是凸函数,在收益部分是凹函数,并且损失部分的曲线斜率要大于收益部分的曲线斜率。
见图1-4。
图1-4 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三、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是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组织在处理他们所面临的风险时,所采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
进入20 世纪60 年代以后,企业的风险管理开始从单纯转嫁风险的保险管理转向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全面风险管理的方向。
2.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1)风险回避是指人们设法排除风险并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降到零。
回避这种对付风险的方法具有以下特点:①回避风险有时是可能的,但是不可行;②回避某一类风险,可能面临另一类风险;③回避风险可能造成利益受损,风险的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理手段。
(2)损失控制损失控制主要包括防损和减损两种方式。
①防损即通过对风险的分析,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风险的产生。
防损的目的在于努力减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②减损则是为了尽量减轻损失的程度,以便使其与人类活动和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
(3)损失融资损失融资主要包括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两种方式。
在风险转移方式中,又包括公司组织、合同安排、套期保值及其他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以及保险,其中最重要的风险转移方式是保险。
①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即由企业或个人自己来承担风险。
人们自留某些风险往往出于三种不同的情况。
a.人们对风险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认为自己不大可能会遭受这些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b.人们经过慎重考虑而决定自己承担风险。
这些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在经济上是微不足道的。
c.在有些情况下,人们通过对风险和风险管理方法的认真分析与权衡,决定全部或部分地由自己来承担某些风险。
这是因为由自己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承担风险比购买保险更经济和合算。
自留风险的可行程度取决于损失预测的准确性和补偿损失的适当安排。
自保的优点是可以节省开支,运用保费收入进行投资的收益全部都归企业支配使用。
由于风险自担、收益自留,自保企业还会积极主动地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控制,使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它的缺点是,保险技术和分散风险的能力不如专业保险公司。
因此,一旦发生巨灾,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②风险转移风险转移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风险从一个主体转移到另一个主体。
较为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有以下几种: a.公司组织。
在公司这种组织形式中,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股东的个人财产与企业的财产是分离的。
企业如果经营失败,股东的损失仅限于他们在该企业的投资部分。
可见,公司是转移风险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不会阻止损失的发生,但它将风险从股东个人那里转移到了公司。
b.合同安排。
合同安排是指通过买卖合同中的保证条款来转移风险。
c.委托保管。
委托保管是指将个人财产交由他人进行保护、服务和处理等。
这种安排通常规定,受托人只对因自己的过失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向委托人负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