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摘要】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
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推进服务民生,对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就是要在实现档案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及时、更为全面、更为有效的服务,从而为档案事业的健康有序、持续高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为档案工作者,如何转变观念,服务民生,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民生问题;和谐社会;档案工作
2007年12月,国家档案局制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向全国档案界发出号召:要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档案部门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来抓;要努力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要着力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造福民生;要加强领导,统筹兼顾,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民生档案工作。
随后不久,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第16届国际档案大会第146次平行会议上又以“服务民生:中国档案服务方向的新选择”为题作了演讲。
演讲中指出:“我们一直认为,做好档案的社会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
”
1.“民生”以及“民生档案”的概念
在我国“民生”这一概念由来已久,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
《左传?宣公十二年》,提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
就浅显的普遍认识而言,民生指的是涉及人民生活中吃饭、穿衣、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就深层而言,从人权角度看,民生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从法律角度来看,最大的民生就是老百姓的权利问题;从责任角度看,民生就是党和政府施政的最高准则。
2.民生档案的作用
民生档案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往往可以把一些社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因为档案记录是最直接的证据,在人民群众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司法维权活动中,与此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社会管理等民生档案一方面可以作为证据为维权提供证据,保护个人利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又对政府部门的工作客观公正的记录记载,对调解纠纷起到“以档定案”的作用,维护政府部门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公众形象。
所以说,民生档案既是弱势群众的“护身符”(低保档案、残疾人档案、救助档案等),又是普通百姓的“定心丸”(土地承包档案、山林权属档案、房产档案);既是干群关系的“润滑剂”,又是化解矛盾的“减震器”。
收集、保管、利用好民生档案,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档案工作为社会服务的目标。
3.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现实意义
就目前而言,档案工作走向社会的程度还不足,档案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在人们心目中的知晓度还不高,这种状况给档案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与它的社会性具有很大的关系,社会性越强就越能够得到来自于当地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也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捧,这项事业的发展就越快。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党和国家加强民生建设服务,也是档案部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涉及民生的档案正是档案部门服务中心工作的结合点,档案工作只有围绕中心工作、贴近中心工作,才能够在发挥档案作用的同时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
因此,档案工作要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就必须适时调整我们工作的服务方向,牢牢树立起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4.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对策
加强民生档案,是新时期档案工作的一项创新实践,我们要树立大档案的理念,建议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
4.1树立一个新理念——大档案观念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档案工作经受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临着转型的考验和机遇的抉择:思想观念由传统思维向现代理念的转型,档案资源结构由单一向集合转型,档案管理体制由内向型向多元化、大档案转型。
大档案观念的实质是:打破档案接
收利用中时间、区域、全宗界限,广泛整合全部档案资源。
可以本着“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信息利用、提高百姓满意度”的工作理念,在综合档案馆建立民生档案数据中心,尝试实现一站式查询服务。
4.2健全一项新机制——党政主导、齐抓共管民生档案工作的机制
民生档案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领导的支持配合。
建议政府把民生档案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民生领域的其他工作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检查。
大力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形成人人关注民生档案工作、自觉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推进民生档案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同时,积极通过新闻媒体、网站、信息和简报等宣传报道窗口,定期通报民生档案工作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在推进民生档案工作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发挥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民生档案工作。
4.3抓好五项新工作——“两个促进、三个加强”
(1)促进拓展民生档案工作新领域。
民生问题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问题,民生档案工作要紧随民生问题的变化而变化,紧紧围绕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需要,不断拓展建档范围,推进民生领域的建档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要结合实际,找准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结合点,积极拓展新领域,不断创造新业绩。
各乡
镇可以建立民情档案,为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供第一手材料。
经济管理等部门可以引导个体工商户建立雇主雇工档案,为破解劳资矛盾提供依据。
(2)加强社区、行政村的民生档案工作。
加强和规范城市社区、乡镇、行政村档案室建设,积极创建“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建立健全城乡低保户档案、“零就业”家庭档案、住房困难家庭档案、流动人口档案、公共卫生档案、残疾人档案、雇主雇工档案、政(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等民生热点领域档案,使之成为保管和利用民生档案的基础平台。
(3)加强重点公共服务部门的民生档案工作。
以档案行政执法和创建国家、省级档案目标管理标准为抓手,扎实推进民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建设,确保各类民生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通过联合执法检查等形式,有效促进民生档案的依法管理。
(4)促进民生档案资源整合。
最大限度地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必须明确民生档案的归属与流向。
各有关单位形成的民生档案在本单位保存一定期限后,应依法向综合档案馆移交。
综合档案馆作为保存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在收集保存民生档案资源方面应积极发挥主渠道作用。
(5)加强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当前,加快地方综合档案馆工程建设,优先完成民生档案数字化任务,逐步在全国建立起区域性、多层次、分布式、规范化的各类民生档案数据库群,并通过内部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围绕关系人民
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专题,开展档案信息的深度加工和专题编研工作,开发一批直接服务公众的重要专题。
同时,着手增强现行文件查阅中心的服务功能,将各部门公开信息全部纳入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