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时代下大学生档案意识现状分析【摘要】信息时代下,档案仍然作为信息源,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
然而大学生档案意识还是十分薄弱,现状不容乐观。
而档案意识的提高需要社会、学校及大学生自身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在当今社会,具有档案意识,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素质之一。
【关键词】档案意识现状;意识提高意义;意识提高的举措在现代文明意识中, 档案作为历史发展的原始记录, 己成为历史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信息时代最基本、最可靠的信息资源, 是社会文明进程中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和国民素质的标志之一。
而档案意识就是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与认识程度。
它伴随着档案工作产生和发展, 是人们自觉地、能动地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反映。
那大学生档案意识概念又是怎样的呢?一、大学生档案意识的概念关于大学生档案意思的概念,很多专家学者都有各自的定义,但大多数是围绕大学生对于档案的认知与利用,即“识”与“用”的关系来述说的。
我觉得这样就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大学生这个社会群体关于档案的意识。
所以我觉得大学生档案意识的定义是指大学生对档案价值取向和认同感,自觉地收集档案信息并有序整理、利用。
那作为在信息时代下学习成长的大学生,应该比其他人更加重视档案的重要性,可现实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二、大学生档案意识的现状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但我们注意到,大学生的档案意识还很薄弱,许多人对档案的概念、内容、作用以及查找方式知之甚少,大学生对档案的理解大致就是“人事档案”和“学籍档案”,大多数人对档案馆很陌生,更谈不上利用档案。
总结起来有如下一些特点:(一)、缺乏关心档案去向的意识目前,许多在校大学生的档案意识普遍不强,缺乏对档案相关知识的基本了解,处于一种漠然无知的状态。
在学生中流行着一种“档案无用论”的观点。
认为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制度日趋灵活,用人单位看中的是劳动者的实际工作能力,档案已经失去了其往日的凭证与参考作用。
因此,不少学生毕业时根本不关心自己档案的去向,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里。
他们对档案的这种轻视态度使他们不了解档案的独特作用,不了解档案在今后的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贷款、户口调动以及开具出国、考研等有关证明时的重要作用。
通过在校户口科实习与大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对档案采取漠不关心甚至完全忽视的态度,平时没有主动关心自己档案材料内容和档案去向的意识,只是在单位通知调档或有其它问题时才想办法查询;很多临近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核实就业时多半没空返校,而请他人代签,却不知道自己的档案派遣地址,隐患很大。
(二)、缺乏建立档案意识平时在填写各种表格时,如果老师不强调,会有许多学生用圆珠笔填写,个别学生还会用艺术字、同音字或繁体字签名,签名与身份证不符,归档时不得不返工。
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准备自我推荐材料时,无从下手,在忙乱中设计、打印自己的材料。
各科成绩是多少,什么时间入团、入党,哪一学期担任什么职务,获得什么奖励等,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个人记录,平时也没有收集原始资料。
而且大多数人不知道去哪里查找。
(三)、缺乏管理档案意识大学生的人事档案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不少大学生认为人事档案可有可无,置之不顾。
大学生管理档案的意识随意,主要表现为:认为“现在都是聘用制了,户口都放开管理了,人事档案没有什么用处”;就业过程因违约需赔偿原单位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于是直接走人,档案也不要,认为“档案对我而言,是一种束缚”。
在高校、各人才中心遭遗弃的档案为数不少。
其后果令人忧虑。
二、大学生档案意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我国档案知识教育的缺位据调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都缺乏档案知识的系统教育甚至在大学的许多专业中也不开设相关的档案教育课程。
这与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重视在青少年中开展档案知识教育的做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同时,社会教育也不尽如人意,尽管许多档案馆挂牌成为青少年教育基地,而且也有些年头了,而其中绝大多数仅仅挂牌而已,并没有开展过实际的活动。
对社会公众, 特别是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十分有限。
应该说, 我国档案知识教育的严重缺位, 是当代大学生档案意识普遍低下的根本原因。
(二)、社会媒体对《档案法》的宣传不足在我国,社会及媒体对《档案法》的宣传十分有限,而且开展的相关实际宣传活动很少,导致大学生获得档案知识的渠道狭窄,提高档案意识的途径有限。
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档案意识淡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事档案内容和作用的单一性我国的人事档案偏重静态性的资料描述,注重历史性和过去时的反映,不能很好地反映动态的个人能力和信誉。
而且在建立过程中信息收集方面透明度不高。
我国人事档案的信息来源于当事人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实践活动,但很多信息是在当事人不知不觉中被记录在档案中的。
当事人很少有机会了解到自己的档案信息。
在这种建档体制下会使得档案在人们的心目中显得非常神秘,难以接近,使人们产生利用档案的畏难情绪。
(四)、传统用人制度的改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用工形式日趋多样化,我国高校毕业生大都是自谋职业,忽视档案的作用,对档案置之不理。
并且不少用人单位在录用和管理员工的时候并不看重个人档案。
(五)、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致现在我国高校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致,有的高校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人建档、管理和派遣,经常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加强对学生档案意识的培养;而有的高校却由兼职管理员负责,待遇较低导致人员经常流动,并且学生档案管理员甚至档案专业的学生对业务不熟悉将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质量,对学生就业、考研等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尤其是在毕业生档案派遣环节中问题较多,如派遣档案单件不符、派遣地址无法投递、该装的材料不装、装错档案袋等现象均有发生,其后果可想而知。
三、提高大学生档案意识的举措档案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期熏陶。
大学生档案意识较之其他社会群体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体现在大学生社会角色方面。
大学生不仅是民族的精英,更是未来各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其档案意识的高低不仅对现在的学业和社会活动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还将直接影响未来所在单位档案工作质量的好坏。
其次,体现在大学生的社会影响力方面。
大学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的档案意识对整个社会档案意识有着巨大影响。
第三,有助于大学生体验和领悟科学、知识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面对如此窘迫的处境,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大学生档案意识呢?(一)、开设公共选修课许多欧美国家都将档案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开展档案知识教育已成为国家民主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也成为树立国家主体思想、增强民族意识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档案教育, 开拓了学生寻求知识的新领域, 从中获得对民族历史、传统、风俗的乃至传说的了解, 解答对民族历史事件的疑问,提高了人们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
美国将档案馆开辟为旅游景点, 向参观者宣传其建国理念;法国积极鼓励社会公众利用档案, 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 英、德等国将档案馆开辟为青少年教育的课堂, 聘请档案专家为青少年授课, 许多历史课程均在档案馆进行。
我们也应把档案知识教育纳入公民教育的范畴,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档案知识教育内容, 在大学开设档案知识教育的通识课程, 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通过在高校开设档案课程,可以循序渐进地增强档案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进而提高广大师生的档案意识,将档案教育融入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二)、为学生学习提供教育资源档案馆应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文化场所。
可以采取参观档案馆、观看声像档案、学习校史、开展档案知识讲座、传授档案基础知识等活动来增强广大学生的档案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走进档案馆查阅和利用档案,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
档案部门要加强档案管理社会化的进程, 特别要以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
改变官衙作风, 积极开发档案资源, 要大力开展《档案法》的宣传教育活动, 增强大学生的档案意识, 并加强档案知识的教育, 传授档案基础知识, 提高档案意识,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走进档案馆查阅和利用档案, 了解民族历史, 或利用档案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科学研究活动。
同时也养成积累档案、爱护档案、珍重档案和利用档案的行为规范,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加强对毕业生档案的管理加强档案的宣传工作,从而强化对毕业生档案的管理。
在就业指导课中重点讲解个人档案的各个流程和对本人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关注自己的档案去向,避免不必要的遗憾。
同时,呼吁社会用人单位规范用人程序,“档如其人”,人事档案应作为聘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档随人走”,用人单位应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花一定的人力、财力来为自己的职工保管好人事档案,做好增档工作或在人才流动非常频繁的新型人事体制下,建立人事档案中心,负责人事代理,虽人档分离,但可以利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与合理开发,从而做到“档随人走”,使人事档案随人才有序流动。
总之,要让大学毕业生的档案不要滞留在学校或人才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人事档案的观念,认识到自我人事档案的重要性。
(四)、.加强档案管理现代化软件的应用高校档案信息应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探索建立电子档案的新途径,通过现代化手段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
在信息时代下,随着网络的普及,用电子档案来存储学生的各种资料和信息。
第一,学生入校后要建立格式统一的电子档案。
第二,对学生在每一学期中的个人信息要及时归档。
学生本人可通过设定的名称和密码在校园局域网内查阅浏览自己的档案信息,使学生感觉档案就在身边。
学生毕业时,学校可作跟踪调查,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这样就能了解学生在社会上的作用与影响,进而指导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为学校的宏观调控反馈回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五)、加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端正对档案的认识我们档案馆的馆藏多是近一百多年来的档案, 而这一百多年正是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历史, 对于不好的东西,人们容易产生对档案的轻视,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对档案轻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我们应该看到, 历史既不能回避, 也不能割断, 何况, 任何人都不同程度地浸润于过去的历史传统之中, 传统无时不对当代人发生着作用, 构成我们置身其中的客观背景。
既然我们难以摆脱传统的影响, 那么就应该静下心来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吸收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使之实现适应现代社会的转换。
从而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和档案的价值。
综上所述,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其档案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和制约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增强综合国力和民族创新精神的要求,因此必须增强大学生档案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