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科技创新情况的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我县科技创新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基本情况
1、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引导企业建设研发机构。
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个,标准化示范企业1个,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2个,50%以上规模企业与高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
今年上半年组织申报天平机械、真信涂料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广宇电子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超威电源申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华宇管道、中邦线缆、天平机械等8户企业申报安徽工业精品。
二是促进企业技改升级,加速成果转化。
2019年计划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74个,其中列入市级示范项目26个;目前示范项目已全部开工,并且进展情况良好。
企业技改后,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升,方兴实业21项专利助推企业新增产值2500万元,税收增长18%;泫氏铸造公司发明专利使工人劳动效率提高10%以上。
柯力电气通过设备自动化创新,使生产效率提高25%以上,产品合格率提高4.8%。
2、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助推创新发展。
一是积极创建高新技术企业。
全县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今年通过摸底调查,拟将6家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并组织8家企业申报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申报材料正在评审之中。
同时,积极开展科技中小型企业认定工作。
全县现已通过认定科技中小型企业14家。
二是帮助企业争取科技项目。
项目引导是企业创新的助推剂,始终把项目对接与转化作为创新推动的重要抓手。
今年帮助恒升铸业、三三富林成功申报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
指导新泰药业申报2019-2020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获批中央专项资金80万元。
三是加强项目管理。
对已申报的科技创新项目加强实施的监督指导,认真落实配套政策,会同省市专家做好绩效评估工作。
如对2018年度徽宝矿业申报的省科技重大专项,加强跟踪管理,落实县配套资金100万元,争取省财政专项100万元,引导企业加快与合工大合作,促进研究成果尽快转化。
四是重视科技人才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
促进人才引进,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尤其重要。
近年来积极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团队,成效得到初步显现。
如引进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陈长水教授科技人才团队,携带资金和专利技术,与木镇普瑟斯公司开展合作,合作成果已全面得到转化。
再如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先生在青设立院士工作站,重点研究开发九华黄精康养产业,引进12名各类高层次人才,组建项目专家团队和专家库,开辟九华黄精公益大讲坛,围绕九华黄精标准制定、产品认定、市场拓展等领域,发布确立高校合作研究的黄精产业相关课题6项。
五是大力建设创新平台。
企业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载体,必须重点培育和支持。
近年来,已培育了3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今年在建的安徽瑞泰公司安徽省汽车发动机通用连接零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云牧业公司的安徽省皖南三黄鸡品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望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同时,支持非金属矿研究院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非金属矿主导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召开了两届世界非金属矿产业和科技论坛。
组织科技服务机构成功申报省级县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企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坚持以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为载体,服务实体经济。
一是加大科技政策宣传力度。
召开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集中活动政策宣贯会和征集意见座谈会,对高企申报、专利资助、产学研合作、非矿院战略联盟等科技创新政策进行宣讲,发放问卷调查表,认真听取、解决企业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抓好科技创新政策兑现。
积极争取兑现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仅2017年度就兑现市级促进科技创新政策项目26个、奖补资金183万元;推荐申报2018年度市级科技创新政策项目54个、奖补资金393万元,市级推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专项资金项目53个、奖补资金767万元,申报额度比去年增加一倍,极大鼓舞了企业发展信心。
三是开展产学研用对接活动。
加强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如今年面向全县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9个,组织召开产学研对接活动,安徽农业大学组织七位专家教授参加本次活动,实地走访需求企业,洽谈合作事宜,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
开展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企业需求摸排工作,组织企业申报四送一服企业基金对接需求清单,融资资金1300万元。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我县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一是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
总体上我县产业层次不高,很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产品竞争力不强。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未真正确立,满足于发展现状,创新意识不强,忽视科技对企业发展的长远效益,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二是科技人才相对不足。
我县每万人科技人才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我县虽然加大了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但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还十分缺乏。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我县科技创新机构数量还不多,尚处在管理层面或初步运作过程中,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
虽有不少企业和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但是真正跟进落实的企业比较少,大多数都表现在形式上,有实质性进展的并不多,企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发明专利较少,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积极主动、深入持久地宣传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真正成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自觉行动。
2、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科技创新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完善目标政策引导机制。
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好现有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并逐步完善科技经费的使用。
三是要推进银企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3、突出主体,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政策宣传。
组织开展面向企业的专题培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使企业真正成为熟悉政策、用好政策、享受政策的主体。
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地位。
要根据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企业持续不断地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
三是建立人才支持机制。
要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类机构引才聚才作用,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推进企业创新团队建设。
四是积极引导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加快建设一批企业工程、研发、技术中心,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建设研发中心、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