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的实现主体是党政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

他们是党执政政策的制定者、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践引者,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负有全面责任,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领导干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班子。

我们要按照《决定》提出的“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和增强团结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领导集体;建设成为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记发展第一要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充满活力的坚强领导集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面临的考验和挑战1、要面对党执政的国内外环境变化的考验和挑战从国际环境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面对这样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党如何从世界发展战略的全局和高度,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规律,准确研判形势,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总揽全局,趋利避害,沉着应对,力争主动,这无疑是对我们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考验和挑战。

此外,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有世界眼光,而且还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要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经验和做法,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

当然,借鉴决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一种“扬弃”。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现在,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化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1)由计划到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全面转轨;(2)由封闭到开放,国内外两种市场相互交融,相互竞争;(3)由一元到多元,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关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4)由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尤其是进入人均GDP超1000美元的阶段后,人们对物质的、精神的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发生了新的质的变化。

不仅发展的任务和压力更重,而且改革开放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现,社会稳定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这种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才能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2、要面对党执政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考验和挑战过去,我们党带领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夺取了政权。

今天,“在机遇和挑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这三大任务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性任务。

而要完成这三大任务可谓是任务重、困难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艰险与挑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应该勇挑重担,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把党建设好,把政权执掌好,励精图治,勤政廉政,艰苦奋斗,永不懈怠,为完成这三大历史任务作出新的贡献。

3、要面对改善党的自身状况和克服存在问题的考验和挑战从总体上看,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是适应的。

我们党执政五十五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与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过五十五年的执政实践,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执政经验,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

但是,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审视自身,在五个方面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1)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2)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3)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4)一些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5)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比较严重。

这些问题,若不引起全党高度关注,并切实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

二、党员干部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途径1、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崭新的事业,开创崭新的事业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当前,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现代化建设任务,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困难,加快发展和壮大我们自己,最根本的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一个明确而坚定的认识,自觉以此作为行动指南;就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上来把握,不断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增强政治责任上来深化,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就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解决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中来实践,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现在一些地方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贯彻还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效果不佳。

有的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变成泛泛而论的大话空话,或者变成逢会必讲、逢事必讲的套话;有的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成指令性任务来完成,搞层层布置,照抄照转、整齐划一的大轰大嗡,在群众中造成不好影响。

这些现象必须认真克服。

要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必须努力清除旧的思维,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面对现实,思考问题;必须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和正在做的事情出发,在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效体现在扎扎实实抓好工作落实上,用实际的工作成效检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贯彻。

2、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必须把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作为重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要始终把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作为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

各级领导班子要认真研究当今世界经济、科技的新趋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守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完善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要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各级党组织要按照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强化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要求,围绕“五个能力”,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争取在五年内使领导干部普遍轮训一遍;要抓好对领导干部的外经外贸、招商引资、资本运营、城市规划管理等紧缺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

3、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必须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为政之道,在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最终都要用是不是有利于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检验。

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是做好领导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是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要求。

各级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唯人民利益之所想,唯人民利益之所系,唯人民利益之所为。

对群众面临的最紧迫问题,要采取救急措施,急事急办;对于影响群众致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要求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抓,确保党和政府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切实使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见之于行动,见之于效果。

群众生活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坚持执政为民,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

现在,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头绪繁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也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对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要始终高度重视,保证领导到位;对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要始终十分关心,保证工作到位。

4、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必须不断优化结构,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蓬勃朝气和旺盛活力提高领导班子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使领导班子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蓬勃朝气和旺盛活力。

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职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配备干部,把优秀人才放到最适当的位置上,形成合理的配置。

要改变“抓中药”式的班子选配方法,不能只注重政策需要、性格互补和协调平衡,要按党章和“五种能力”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改变“摆花瓶”式的班子选配办法,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班子的活力与整体功能,并不是教条式地在班子中摆出多少留学归国人员、多少博士、硕士或多少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要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把那些熟悉宏观经济、财政金融、法律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要改变“加凳子”式的班子选配方法,要本着精干高效原则,适度精简班子职数,绝不允许随意增岗和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