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社会互动汇编

第七章 社会互动汇编


以增进公共利益。
社会互动中的基本素养
互动原則
說明
1.每个人遵守法律的规定,才能享有基本权
利的保障,因此人人都有守法的义务。
守法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除维护自己的
与正义 权益外,当弱势族群的权益受损时,我们
应发挥道德勇气,挺身帮助他们捍卫权
益,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1.社会中的公众事务与个人息息相关,若冷
参与公共 事务
漠、置之不理,可能会造成自身权益损 失。 2.为了利人利己,积极参与公众事务成为社
会互动的基本素养之一。
社会互动中的基本素养
官员收下陈情书: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不过应秉持理性的态度,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社会互动中的基本素养
送爱心到原住民部落/我们的社会需要大家付出心 力,让需要关怀的角落处处充满温情,而我们自己 也可以从中获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二)深度
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相互依赖性的大小。
(三)广度
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
(四)频度
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频率,表明互动双方交往次数的多 少。互动频率高,交往的次数多;互动频率低,交往的次数少。
(五)强度
强度反映社会互动中感情投入的强弱,表明互动双方交往时情感的强 烈程度。
四、社会互动的情境
(一)规模情境
1.二人关系 2.三人关系 3.多人关系
(二)目的情境
1.熟悉情境 2.工作情境 3.社交情境
(三)关系情境
1.情感关系 2.工具关系 3.混合性关系
(四)空间情境
1.自然空间 2.社会空间
五、社会互动的过程
(一)贝尔斯的三阶段说
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R.Bales)认为小群体互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问题,即确认互动情境。 第二阶段: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与选择问题,即如何对待。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即做些什么。
第四阶段:同化。顺应的结果使双方在很多方面日益接近、融合,趋于 一致,实现同化。
一般而言,社会互动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互动起 点——互动过程——互动终点。
六、社会互动的类型
(一)社会合作(social cooperation)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自觉不自 觉地相互协作和相互配合的社会互动过程。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交往中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 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交往活动。
二、社会互动的要素
(一)互动主体 互动主体也称为行动者,是社会互动的发起者和主导者;社会互动的主 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甚至是民族、阶级或国家。
(二)互动需求 需求是社会互动的动力源,包括工具性需求和非工具性需求两大类。
(三)互动手段 手段是互动者为达到互动目标、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工具。
(四)互动规则 互动规则是互动者遵循的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五)互动环境 互动环境是指互动者在互动过程中所面临和遇到的有利或不利的客观条
件,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互动中的基本素养
பைடு நூலகம்互动原則
(一)合作 社会分工日益复杂,个人 力量有限,不可能凡事都 独立完成,需与他人合 作,才能达成目标。
(五)顺从与顺应
弱势者为了避免与强权者的冲突,而改变观念或态度的過程。由早期 的被动接受转变成后期的內化想法。
(六)社会同化(social assimilation)
同化是指不同的个人、群体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思想观念或 行为方式而接收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融化过程。
六、社会互动的类型
第七章 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二、社会互动的要素 三、社会互动的维度 四、社会互动的情境 五、社会互动的过程 六、社会互动的类型 七、社会互动的功能
第七章 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
一、符号互动论 二、角色理论 三、参照群体理论 四、戏剧理论 五、社会交换论 六、常人方法论
第七章 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
第三节 集体行为
一、集体行为的涵义 二、集体行为的特征 三、集体行为的典型形式 四、集体行为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 社会互动概述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二)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
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等人主张把互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竞争。互动双方争夺同一目标。此时,双方是一种排斥关系, 而非对立关系。
第二阶段:冲突。由于激烈竞争,双方可能产生对立情绪,出现以攻击 对方为目的的行为。
第三阶段:顺应。冲突在少数情况下会以一方消灭另一方而结束互动,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冲突一方或双方会部分改变其思想、态度和习惯来 适应对方,以避免、减少或消除冲突。
社会互动中的基本素养
发挥公德心: “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维护 別人使用权利的 同时,也是保障 自己的权利,所 以我们应该发挥 公德心,才能确 保彼此的使用 权。
三、社会互动的维度
(一)向度
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的关系的性质。包括:情感关 系是融洽还是对立?利益关系是一致还是冲突?地位关系是平等还是不 平等?
(二)社会竞争(social competition)
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相互争夺同一目标的互动过程。
(三)社会冲突(social conflict)
冲突是指个人与个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某种目标而相互反对、斗争、 压制、破坏甚至消灭对方的互动过程。
(四)社会强制
强制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互动的一方被迫按照另一 方的某些要行事。


尊重 与
理性
1.民主社会容许表达己见,即使立场不同、 看法各异,也应秉持客观理性与对方沟
通。 2.是维持人际和谐关系,避免冲突的最重要
的条件。
1.公德:指个人应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
设施,以维护公众权益。
重视公德 与
公益
2.公益:指个人应主动付出时间、精神和金 钱回馈社会,以增进公共利益。
3.享受社会资源时,应发挥公德心,尊重 別人同享社会资源的权利,回馈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