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资源和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2.贸易条件及商品交换(价格)比率:以单位出口能换的进口,用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比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
3. 倾销:海外的货物(商品)以低于同样货物(商品)在同一时期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销售价格出售。
4.广义国际收支:在特定时期内,系统记载的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经济体的各项经济交易。
狭义国际收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由于贸易、劳务、资本等往来而引起的资产转移。
(二考一)
5.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缩写形式,即对外直接投资。
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二.(对错/选择):
1.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基本含义:一类商品生产商,A一个经济体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B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成本。
若每个经济体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生产,然后交换,则双方都可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则世界福利水平也会提高。
在进行劳动成本的比较时,斯密的观点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即用生产中劳动耗费的差异作为分析的出发点。
但今大多数书强调如果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家,则这一国家产生该种商品的产业就是绝对优势产业。
2.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4.34页,重点看段1,了解基本内容。
出口贫困花增长发生在哪种国家地区?即35页出口贫困化增长的条件。
5.列昂QI夫反论是以美国最早为案例。
考基本内容,48页。
6. 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四个阶段:1:产品创新2模仿国开始模仿生产该种产品3外国模仿者以低成本为基础开始向第三国出口4外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7.判断:任何阻碍自由贸易的做法,尽管会使课征进口关税国家的国内生产产量提高、财政收入增加,但总体看来,会导致该国福利水平上升(应为下降)。
错
8. 判断:幼稚产业定义是:某个产业由于技术经验不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无法与国外产业竞争,但在关税、补贴等保护措施下继续生产,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获利,达到其他国家水平,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选择:标准:穆勒标准、巴斯塔布尔标准、肯普标准。
9.判断,复式记账法,一比收支应记借方还是贷方。
10.国际收支表的构成: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
11. 弹性法、吸收法和货币法(概念可能混淆来出判断)
弹性法:研究本币贬值对进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主张通过本币贬值刺激出口、限制进口从而调节中短期国际收支平衡。
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
吸收法: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偏重于建立商品市场均衡,在政治和建议上则侧重于需求管理。
货币法:控制信贷发行、出售储备资产是调整国际收支的重要途径,该法有副作用,如压低国内信贷,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出现就业问题。
12.判断,传统购买力评价学说。
告知中美通货膨胀率,判断物价。
公式114
14.布雷顿森林体系。
13.FDI 131
14.判断:劳动力国际流动,对流入国、流出国的影响。
135
15.选择:172页。
题会给一个情况,选择属于经济一体化基本形态的哪一类。
三.问答题
1.用图形解答绝对利益学说。
绝对利益学说的简单数字说明(分工前)数字为单位劳动
矩阵含义:A国分别生产1单位X、Y产品需要1、2单位劳动;B国分别生产1单位X、Y 产品需要2、1单位劳动。
可知A国在生产X产品上具有超过B国而绝对低的生产劳动耗费,因此A国因专业化生产具有超过贸易对手的高劳动生产率的X产品。
同样B应专业分工生产Y产品。
2.用图形解答比较利益学说
看书21页。
3. H-O模型基本思想
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个国家应该在要素方面发挥自己所具有的优势进行生产、交易,则各国的资源就会实现更为有效的配置,福利水平将会提高。
4. 长期性倾销的实施条件:(P89)
1)出口商品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垄断能力(即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2)......在国内面临的需求弹性比在国外小
3)出口国对国外商品设置足够高的贸易壁垒
5. 国际收支状况的经济分析:必考
1)反映一国经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2)决定着一国货币与汇率的变化方向
3)决定一国融资能力和资信地位
4)反映一国经济结构的情况和变化
5)影响一国国内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四.计算题
1. 86页例1 例2 和作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