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汇总
1.师:学校艺术节快到了,每个兴趣小组正在进行紧张的练习,让我们一 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
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 12 人,女生有 4 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 2 倍。 2.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师: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4.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自己将算式写下来,计算一下。 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对比方案: (1)12×2+4× 2 (2)( 12+4)× 2 (3)12+4× 2 6.比较方案:( 12+4)× 2 和 12+4×2 的区别。 (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不一样? 预设: 生:运算顺序不同 (2)问: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生:第一个算式表示男女生人数和的两倍,第二个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两 倍。
通过对现实数据的分析进行合理调整。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7 分钟)
4
-7-
1.师:同学们,中央 3 套有一档娱乐节目叫《开门大吉》,大家知道吗? 课前,我们也来玩一把《开门大吉》考考大家的耳力,看看谁反应最快?
(播放歌曲伴奏) 预设: 生:《让我们荡起双桨》 2.师:同学们猜得真准,《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 十年来经久不衰。你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预设: 生:北海划船 3.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河中,是多 么惬意的事情呀! 别光美,你知道吗?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我们这节 课就来研究《租船问题》。 (板书:租船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现实生活的事例引出研究内容, 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审视 事物和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0 分钟)
(1)7×2+ 30 (3)40÷4+6
(2)175- 25×4 (4)48- 18÷2
3.课件辅助,显示结果:
(1)7×2+ 30 (3)40÷4+6
(2)175-25×4 ( 4) 48-18÷2
4
-1-
4.师:是这样的吗?画线的这一步应该先算。在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 除法,后算加、减法。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 序有关的知识。
进行逐步调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经历自主探究“租船费用”最省的过程,感受数据变化的规律性,培养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广泛性和优化思
想。 教学重点 :
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逐渐调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3、小米家有个饲养场,其中白兔 18 只,黑兔 26 只,母鸡 264 只,养的奶牛的 数量是兔子总数量的 2 倍。小米家养的母鸡的数量是养的奶牛的几倍?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10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对“租船费用”问题的研究,掌握先假设再根据假设结果
(3)32×800- 400÷25 先减再除最后乘。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比比算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同时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 使学生对混合运算
的顺序有更全面的认识。
五、拓展知识,评价总结( 4 分钟)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4
-5-
(1)为什么要引入中括号? (2)中括号、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3)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预设: 生:做事要有顺序、要团结协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理”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上,而是从更大的视 角去看待数学问题, 短时间看学生可能理解的不够深刻, 但在学生漫长的成长过 程中思想的种子已悄悄种下。 六、布置作业 1、进一步加深中括号的认识。 2、完成练习三 1、2、6 题。 七、板书设计
4
-6-
补充习题: 1、计算下面各题。 58×( 20- 78÷13)
35×( 26÷2+7)
1680÷【 4×( 13-9 )】
20×【( 86+142)÷ 38】
2、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 54 人参加,四年级参加的比三年级多 7 人,五年 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四年级参加总人数的 2 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加?
(板书:四则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 这里所说的“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课的开始,通过对已 有知识的复习,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 更重要的是可以唤醒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意识。 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 7 分钟)
第四课时 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 9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
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 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 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4
-2-
7.师:这样看我们的运算顺序除了先乘、 除,后加、减外还需要补充什么? 预设: 生: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算”本身,应该在具体 情境当中予以应用。 计算不是单独割裂的, 而是一种应用手段。 通过对实际问题 的解决和分析,在比较中自然的感悟知识探索的必要,形成最终正确的结论。 (三)深入研究,完善发现( 10 分钟) 1.继续出示课件:合唱组及问题。(合唱组: 64 人,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 组的几倍?) 2.师:看到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解决? 预设: 生: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几倍 3.师:刚才,我们分步解答了这个问题,先算出了——(美术组的人数), 然后用—— (合唱组的人数÷美术组的人数) ,现在你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合并 成一个综合算式,在本上试试看,只列式。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预设:可能出现:方法一: 64 ÷( 12+4)× 2 方法二: 64 ÷(( 12+4)× 2) 方法三: 64 ÷[ (12+4)× 2] 4.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同学列的综合算式,请你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 (逐一比较学生的算法) (1)方法一: ①师:这个算式,问题出在哪里? 预设:按照运算顺序,最后算乘法了,而这题的最后一步应该算除法。 ②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也就是( 12+4)× 2,这样就和他的算式矛盾了,看来得改变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解决呢? (2)方法二: 师:再加一个括号,来看看这个算式怎么样? 预设:连续两个小括号,重复了,有些看不清楚。
能使学生对括号的作用以及运算顺序有更深的了解。
四、巩固练习,不断深化( 10 分钟)
1. 基础练习 P9做一做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360÷( 70-4 ×16)
(2)158-[ (27+54)÷ 9]
2.综合练习 P11 练习三 3
下面各题,看谁做的都对
72-4 ×6÷3
6000 ÷75-60-10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 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 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7 分钟) 1.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式题,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 减法,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请大家试着标出来。 2.出示问题: 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4
-4-
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大括号“ { } ”,又称为花括号。大括号是法国数
学家韦达在 1593 年首先使用的。
【设计意图】把例题分解利于以旧引新,充分发挥旧知在学习新知中的“脚
手架”作用, 也有利于学生在总体上把握题目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结构, 使教学直
指本课的要点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运算顺序,
( 72-4 )× 6÷3
6000 ÷( 75-60 )-10
( 72-4 )×( 6÷3)
6000 ÷[75-(60-10)]
(1)独立解题
(2)交流结果
(3)对比说明计算顺序
3.发散练习
根据运算顺序添上小括号或中括号。
(1)32×800- 400÷25 先减再乘最后除。
(2)32×800- 400÷25 先除再减最后乘。
4
-8-
预设: 生 1:可以算算每种船每个人合多少钱?再选择。 生 2:可以都用小船或都用大船试一试, 看看哪种方式更省钱, 然后再调整。 …… 6.师:同学们都有好的想法了。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可行呢? 预设: 生:第二种方法可行, 因为用 20÷4 我们可以计算, 35÷6 我们还没有学过。 7.师:既然方法选定了,就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计算一下。 8.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采样 9.合作交流: (1)问:如果都用小船需要多少钱? 预设: 30÷4=7(只)…… 2(人) 7+1=8(只) 20×8=160(元) 问: 7 表示什么? 2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 7+1? (2)问:如果都用大船需要多少钱? 预设: 60÷6=5(只) 35×5=175(元) 10.比较方案: 问:通过两种方案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生 1:尽量租小船会比较合算。 生 2:全租小船, 但有 1 条小船只坐了 2 个人,没坐满。是不是可以再省钱? 11.问:全租小船,没坐满,怎样可以更省钱呢?小组讨论一下,试着计算 出结果。 预设: 生 1:把这两人和一条小船上的人都安排坐一条大船就可以更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