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姓名: XXXXXX院系: XXXXXXXX专业: XXXXXXXXXX学号: 201XXXXX班级: 2XXX级2 班完成时间: 2012.XXX.XX浅析成渝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和发展前景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并明确了成渝经济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到2020年,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成渝经济区位于中国腹地,西南东部。
面积相当于江浙沪的总和,比整个广东还大。
人口也与这两个地区大致相当。
而资源和区位等则超过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成渝经济区是未来最有希望发展成中国最大经济体的地区。
而一旦发展成中国最大经济体后,则将至少保持几百年。
从西部来看,云桂地区已近边陲,无法起到带动和辐射整个西部地区发展的作用,而西北又缺水,生态脆弱,难以大规模进行开发和建设。
唯有成渝经济区处于西部核心位置上,是最有条件首先发展为西部经济中心的地区。
就现实来说,西部与东部经济上的差距已不单是个经济问题了。
所以发展成渝经济区,不仅是带动和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还有带动和辐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这对于稳定大局,使社会和谐,都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
自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变化。
中国进出口规模大,受影响也就较大。
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开始了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由出口为主的拉动经济增长转为出口与内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的方式。
成渝经济区处于国家腹地,这又成为了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的战略平台,肩负起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内向型经济的重任。
从长远的世界范围来看,由于中国和东南亚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给成渝经济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因为成渝经济区南边的位置也接近了东南亚。
比如四川攀枝花市就和昆明接壤了。
所以,成渝经济区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贸往来的主战场。
中国在与东南亚的贸易中,可能在最初阶段上,广西和云南有些相对优势。
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在发展到一定时期、一定规模后,成渝经济区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
因为广西和云南远离中国腹心,不可能成为物资集散地。
东南亚的货物只有到了成渝经济区后,再分散到全国多数地区,才更节省成本。
而国内许多地区的货物也只有集中在成渝经济区后,再销往东南亚才最便捷,况且成渝经济区本身的市场也比云桂大得多。
由于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往来,未来主要是陆路。
陆路的交通方式和海上的交通方式不一样。
海上是船只,船到了海港后,再向内陆多走一步都不行,陆路上的交通就没有这个限制。
所以,双方在贸易上不是只考虑某一方面,而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是直接到市场、物资集散地。
在通往南亚地区的的陆路上,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前往印度的距离大概差不多,都是大约二百多公里左右。
未来除岭南的两三个省到印度要经过云南外,中国其余的地方都只有经过成渝经济区,否则就只能从青藏线前往,路程一般要多一千到几千公里,而且要翻越雪域高原。
可见,成渝经济区几乎是中国向南亚的唯一陆路通道。
处于这样的咽喉地上,未来成渝经济区在与南亚的贸易中,几乎有垄断优势。
中印的贸易现在已经是600多亿的规模了。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几年后,就会上升到一千多亿美元。
然而这么大的贸易,目前却是由东部沿海地区在经营。
这主要是中印目前存在着边界纠纷,所以双方才舍近求远,多绕行上万公里,只要两国边界问题解决了,成渝经济区就可以像当年深圳那样,由军事前线变为经济开放前沿,成为通向南亚的桥头堡。
也许悲观的人会认为,中印边界问题一时半会儿无法解决,所以在中印经贸往来上,成渝地区将无所作为。
这种担心,现在看来,是多余的。
因为中国今年将修建由成渝地区到昆明再到缅甸的客货两用铁路线,直到印度洋,而且还将修建昆明到泰国的铁路线。
可见,西南地区在不久的将来,不仅可以在缅甸租用港口,也可以在泰国租用港口,这就使得中国在通往印度洋上是双保险了。
并利用这条通道,将印度洋变为中国西海岸。
既然是双保险,就可以长期稳定的与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往来,这就使得成渝经济区可以利用这条印度洋通道与印度及其他南亚地区的国家进行经贸往来。
所以,不管怎样,几年后,成渝经济区都将成为中国与南亚地区发展经贸的主要平台。
等这条印度洋大通道建好了,还可从印度洋进入非洲、欧洲和中东,从而绕开南海和马六甲海峡,比东部地区通往上述地区要缩短好几千公里至一万多公里不等。
在国家有了自己的西海岸时,中东部的企业可能会大量迁入西南,并利用大西南为跳板进入世界各地,有些因素虽然是潜在的,却有表现出来的必然性,所以大西南地区的人们,应该预见到这种可能性。
最近一两年,国家多次调研重庆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情况。
重庆也提出了“一江两翼三洋”大通道建设。
一江是指通过长江进入太平洋。
几年后,通过整治的长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虽然不像东部的港口那么大和深,但重庆却是西部十省唯一的万吨级港口,更具特殊意义。
两翼,一翼是指由铁路通过新疆进入欧洲和大西洋。
这条欧亚大通道又称为现代的丝绸之路,已经开通并正式运行了。
由于欧亚铁路才刚刚开通,她的效益暂时还无法显示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线路必将再现曾经的辉煌。
两翼中的另一翼就是印度洋通道,前面已经说了,就不赘述了。
“一江两翼三洋”国际大通道全面建成后,不仅会改变中国的经济版图,也必将深刻改变整个世界的经贸格局。
成渝经济区必然要发展成世界交通枢纽,并以此进行经贸大循环。
通过若干个发展阶段和较长演变过程后,成渝经济区最终将立足西部,坚守西部。
同时成渝经济区又处于中西结合部,这就可以以西部为依托和后盾,经营中部,逐鹿中原。
所以说,成渝经济区确实在中西部近二十省中起着战略支撑作用。
从更大范围上看,成渝经济区在与南亚、东南亚的经贸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通过“一江两翼三洋”所构成的水陆空交通网络走向世界。
由此可见,建好成渝经济区是有战略意义的,她对于整个大局的发展,整个形势的发展都有重大作用。
要成为经济中心,离不开资源。
从资源来说,成渝经济区也是世界上最有潜力、最有价值的地区。
能源方面,这里有占中国百分之六十的天然气。
前几年看到一个资料上说,单是四川水电理论蕴藏量就有一点六八亿千瓦,可开发也有大约六个三峡电量,重庆水电量也很丰富。
水电不同于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是可以再生的,永不枯竭。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地区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中东。
况且这一地区也有大量天然气。
另外,这一地区还有大量木材、药材、各种珍稀动物,盛产各种农作物,所以,有足够资源保障这一地区经济发展。
在旅游资源方面,成为渝经济区也不是其他地区可以相提并论的。
中国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就是长江、长城和青藏高原,而长江风景最美的地段则是在川渝地区。
四川则与青藏高原相连,本身也有一半的面积属于雪域高原,再加上九寨沟、百里乌江画廊、峨眉山等众多景点,所以,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也是最富集的。
在中国,受经济发展阶段所影响,旅游业可以说才开始不久。
比如,沿海不少地区没有旅游景点,旅游收入却比有旅游景点的城市要高得多。
因为,在沿海地区,现在经济比中西部发达,不少人过年过节要去探亲访友,所以在客观上也算作了旅游收入。
而真正有有景点的地区,不少地方旅游收入反而很低,也是因为经济还没发展到与旅游景区本身价值相适宜的地步。
以前我们把雪域高原,这个世界第三级看作是金山银山,看作未来可以和夏威夷相提并论的旅游圣地。
除去雪域高原的其他资源不说,单是旅游业,未来前景都是不可限量的,从现在来看,也许不是这样。
就像江河水一样,过去几百年、几千年,白白的流失,也看作没用,现在却看作是宝贝了,因为可以发电,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使水向高处流,让沙漠变绿洲。
可见,事物是发展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没用的东西,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却可以成为无价之宝。
而三峡完工后,重庆也形成了众多的湖泊和岛屿,新增无数景点。
国家三号文件将重庆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重庆的发展作了多项定位,其中一项就是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旅游基地,重庆也将在未来五年投资一千多亿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社会越向前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就越大。
因为一般人有钱了,就喜爱游山玩水。
所以,未来成渝经济区可以避免大起大落,因为有强大的旅游业和第三产业作支撑。
八大因素决定成渝经济区的未来:一是成渝经济区是国内发展内向型经济最好的地区。
成渝地区沟通南北,连接东西,在发展内向型经济上,其他地方不可比。
长远来看,只这一条,就可以发展成国内最大经济体。
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主要还要靠内需拉动,靠出口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只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
所以长远看,适合发展内向型经济的地理位置比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位置更好,况且成渝地区兼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
二是有西部十省唯一的内河大港。
因为是西部十省的唯一,所以比东部的港口更具有特殊意义。
三是与南亚诸国接壤。
未来成渝经济区是中国与南亚发展经贸的主要平台。
四是面向东南亚诸国。
可以大有作为。
五是国家实施印度洋战略。
正在修建西南到印度洋的大通道,将变印度洋为中国西海岸。
一定意义上说,未来成渝经济区还有自己的海港。
六是欧亚大通道已经建成。
这条现代的//丝绸之路//将使成渝经济区通过铁路走向中亚、欧洲。
七是能源。
能源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水电,是可再生的,永不枯竭,也许以后的作用更大。
八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未来会对经济有越来越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