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知识点
1、武昌起义
(重新播放视频最后一小段,请学生注意一句话:“武昌起义成功了,而此时的孙中山还在美国。

”并补充当时同盟会高层如宋教仁、黄兴等都不在国内。

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小细节所折射
的历史大问题,也就是中华民国从建立之初就没有一个强有力掌控
政局的核心,组织涣散,各派势力缠绕纠结,为以后丢失革命果实
买下了隐患。


2、中华民国成立
师:成立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提示从政治、思想、组织三个方面分析:
A.政治基础——武昌起义胜利
B.思想基础——三民主义给了革命党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进行斗争的巨大精神力量。

C.组织基础——独立各省的代表聚会南京,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课本35页孙中山接受卫兵致敬的插图,就反映了这一历
史现象。

最后要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
主革命达到了高潮,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师:前面我们通过一个历史小细节发现了新政府存在的巨大隐患,果然出现了问题。

(ppt展示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

师:看课本P39动脑筋,思考
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37页“自由
阅读卡”内容,从革命的目标和直接结果进行分析——
A.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直接结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却让袁世凯窃取
了胜利果实。

因此,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三、课后作业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