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地理必背五大类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地理必背五大类答题模板

资源开发
有利条件
资源条件(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条件(市场广阔);交通条件(交通比较便利)等
不利条件
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资源枯竭问题等
4.影响、意义类题目答题模板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工农业发展较早等
不利条件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都不适宜人类生存和城市发展
河流航运
自然条件
地势落差大,则不利于发展航运;径流量大,水深,则通航能力强;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
人文条件
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航运价值
区域发展
有利条件
优越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丰富的矿产和能源;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方面占有优势;发达的教育和科技;优美的环境;政策支持等
不利条件
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不利条件;矿产和能源短缺;交通不便;自然灾害的影响;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
人为原因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开矿;土地利用不合理等
土壤盐碱化
自然原因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旱涝灾害频繁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
土地沙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植被少,大风日数多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的能源资源问题
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少;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原油进口依存度超过警戒线,原油进口地过于集中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推广节能技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促进石油进口多元化,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
陆域(筑港)
条件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便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交通条件(影响客货的集散);腹地条件(经济腹地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港口的兴衰);依托城市(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利于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等
政策条件
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有利于港口的发展
人口与城市分布
地理事物
分布特征
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等方面概括。
“点”状分布一般“沿某个方向分布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
“线”状分布,一般从走向、延伸方向、弯曲状况分析,往往要分段描述;多条线,可从走向、弯曲方向、数量变化、疏密、范围、极值等方面描述。
凌汛
纬度、流向、流域气候
①由低纬向高纬流;②有结冰期(气温在0℃以下),结冰时间高纬早、低纬晚,融冰的时间低纬早、高纬晚
水能
流量、落差
流量大且水位落差大的河流,水能丰富
航运价值
自然因素(河流的通航里程、水量大小及其变化)和社会经济因素(流域内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和城市数量)
①气候:若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小,冬季气温在0℃以上,则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常年可通航,航运价值大;②地形:平原地形,河宽水深,水流平缓,则航运价值大;③流域内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客货运输量大,则航运价值大
2.成因、表现、措施类题目答题模板
(1)气候特征成因分析
地理要素
影响因素
原因分析
气温
太阳辐射(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
①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纬度低,气温的年变化较小;纬度高,气温的年变化较大。②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作用,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低;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作用,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相对较高。③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小。④地势高的地区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⑤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增大。⑥城市排放的人为热较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气温高于郊区
等温线
走向
纬度、海拔、海陆位置、地形等
①受纬度因素影响,与纬线平行;②受海拔因素影响,与等高线平行;③受海陆位置影响,与海岸线平行;④等温线闭合,若数值中高周低为盆地,中低周高则为山峰或高原
雾、霜、霾
空气湿度、地形、大气稳定性等
①河流湖泊、水库附近,空气湿度大;②低洼地、山坳等特殊地形,空气不易扩散;③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悬浮颗粒物多,尘埃多;④大气温度低(空气易过饱和);⑤大气相对稳定,风速小,不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工业生产
有利条件
矿产资源丰富,品种齐全;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多且素质高;消费市场广阔;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国家政策支持
不利条件
矿产资源缺乏;能源短缺;交通不便;科技水平低等
港口建设
水域条件
航行、停泊条件:河港——沿河、水深、河宽、流缓;海港——沿海、水深、易停靠、避风的海湾等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4)工农业生产问题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问题
表现
解决措施
传统工业区改造
传统产业衰落;环境污染严重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逐渐成为一个以传统工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增长点的综合性工业区;调整工业布局,各行业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管理
“面”状分布要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在某地理事物的相对方位,以及形态特征、极值和大致的面积等
“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的特征,“线”状分布突出走向,“面”状分布突出面积和方位
交通
主要从运输方式、线路走向、分布状况、疏密、发达程度、不同运输方式组合状况等方面描述
交通往往需要结合区域的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我国的粮食问题
人均粮食产量不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降水
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植被和水文状况、人类活动等
①沿海降水多,大陆内部干旱少雨;②锋面(冷锋、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④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湿的作用;⑤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降水相对较多;⑥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雨岛效应、人工降雨等方面
水资源短缺
自然原因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干旱,降水总量少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水污染;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农业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行阶梯水价;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积温、生长期的描述主要用于农业区位方面
天气特征
主要分析气压状况、气温高低、阴晴、雨雪、风向、风力、湿度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
往往通过等压线图等进行分析
区域自然
地理特征
主要从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土壤、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注意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内容要全面,要突出区域特色,抓住主要特征
地形特征一般必答地形类型和地势两方面。但若问地势特征只答地势倾斜状况、高低起伏状况即可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温、降水及两者的季节组合状况方面回答,气温主要从日较差、年较差大小,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降水主要从年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方面分析
某区域气候特征主要答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以哪种类型为主,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等。
区域人文
地理特征
主要从人口(居民、密度、增长速度)、交通、农业、工业、商业、科技、城市、国家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随社会进步变化较大,需要注意时代性
资源特征
主要从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资源种类、资源组合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往往需要注意文字描述和图中的信息提示,关注数据的大小
农业生
产特征
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部门(种植业、畜牧业等)及分布,农业生产结构(所占比重),农产品种类(畜种、作物等),农业生产规模(大型、小型)、经营方式(家庭、国营农场、企业化等),农业投入(水利工程、技术、劳动力等),专业化水平,农业产出(单产等),主要农作物及熟制等方面概括
农业生产特征需要紧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教材中描述的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可以作为答题的参考
工业生
产特征
主要从工业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工业部门及结构、工业技术水平,主要工业区及其面临的问题,今后发展方向,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注意从传统工业和新工业两大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角度,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必背五大类答题模板
1.特征描述类题目答题模板
描述对象
答题方向和角度
组织答案注意问题
位置特征
主要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高中低纬、五带)、海陆位置、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