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化工程可研报告

绿化工程可研报告

绿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项目背景 (1)三、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四、编制单位 (3)五、编制依据 (3)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一、项目的建设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的要求 (4)二、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鼓励类”项目要求 (4)三、项目的建设是新城绿化建设的需要 (5)四、项目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6)五、项目的建设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7)六、项目建设调节周边小气候 (7)七、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 (7)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9)一、项目选址 (9)二、建设条件 (9)第四章项目总体方案 (13)一、总平面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3)二、总体规划方案 (13)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 (15)一、绿地 (15)二、硬铺装地面 (15)三、植物种植 (15)第六章公用工程 (19)一、编制依据 (19)二、给排水工程 (19)第七章环境保护 (21)一、编制依据 (21)二、环境现状分析 (21)三、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22)四、项目运营后对环境的影响 (24)五、节水措施 (25)第八章实施进度计划 (27)一、项目建设期 (27)二、实施进度 (27)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8)一、估算依据 (28)二、工程范围 (28)三、投资估算 (28)三、资金筹措方案 (29)第十章社会效益 (30)一、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环境 (30)二、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环境 (30)第十一章结论 (31)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路绿化工程(一期)项目(二)项目选址项目位于新城西区,其四至范围:东至路桩号4+900,西至津文辅路,南至湿地公园(规划),北至独流碱河。

(三)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四)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本项目占地17.52万平方米,其中绿化用地占地面积17.36万平方米,铺装地面0.16万平方米。

(五)项目投资金额及资金来源经估算,项目总投资2942.18万元。

项目所用资金全部自筹。

二、项目背景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的构想,是的经济中心,将按照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新区为重点,不断强化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新城位于城镇发展带的南端县内,东临渤海,西连冀中,南临沧州,北接京津,被列为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中11个新城之一,已正式进入开发建设阶段。

本项目是堤顶路两侧区域绿化工程,项目建成将会有效的改善区域内绿化环境,和湿地公园形成一片绿色区域,为城市绿化建设做出贡献,营造更好的城市环境。

三、建设单位基本情况(一)建设单位名称资发展有限公司(二)建设单位地址杨路(三)建设单位经营范围文化体育卫生行业、旅游业、餐饮娱乐业、房地产、高新技术产业、公用事业,环保业、物流业、能源、建材、建筑行业、传媒业、园林绿化业投资;土地平整;资产管理(金融资产除外)(四)法人代表(五)项目联系人(六)联系电话:四、编制单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五、编制依据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的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中指出,要将新城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娱乐健身、商住会议、教育科研于一体,与自然融合、生态宜居的旅游城。

新城堤顶路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而采取的具体举措。

项目所在地的北侧为独流碱河,南侧紧邻湿地公园,是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区域。

在道路两侧建设绿化带,可以减少道路扬尘,改善周围的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形象。

该项目建设正是天津为自身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理性决策,它不仅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律,满足当地对改善周边生活环境的需求,同时也是天津总体规划中的要求。

二、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鼓励类”项目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中共列出了33个产业内鼓励发展的行业,其中的第十九项“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类中,把“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列为了鼓励类发展的项目类别。

本项目所在地紧邻湿地公园与市重点规划建设的11个新城之一的新城,将此地建设成为具有生态特色的宜居新城区是该地区发展的重点与亮点,同时也是该地区吸引人才与投资的重要筹码,在此地进行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可以直接促进新城宜居生态小区的建设,并促进城市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保障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共赢。

因而与其他类别的项目比较而言,在项目选择的过程中该绿化工程理应得到优先考虑,是属于鼓励类发展的项目。

三、项目的建设是新城绿化建设的需要现代化城市重要标志是高效益的经济活动、高质量的生态环境、高效率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生活质量、高度灵活配套的社会协作和服务体系。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个现代化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城市的城市文化、展示城市管理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窗口,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条件。

同时,项目的建设也保证了城市绿化率。

新城的建设有完善的整体规划,区域内建设不仅仅要做到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也要满足与自然融合、生态宜居等要求,绿化正是与这一切密切相关。

要紧密结合城市积极发展绿化,适应发展需要,顺应现代城市居民的需求,把新城建设成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自然生态宜居区。

四、项目建设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趋重视,城市的绿化与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绿色植物的除尘、消音、杀菌、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是人们所熟知的。

绿地中的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绿色植物也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并且做到彻底的无害处理;植物所具有的蒸腾作用,可以通过其叶片的大量蒸腾水分而消耗城市中的太阳辐射和来自路面、墙面和相邻物体的反射热量,从而产生降温增湿效益,缓解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乔木类、灌木类植物由于具有大量的枝叶,其表面凹凸不平,许多植物的叶表面还有绒毛或黏液,形成庞大的吸附面,能吸附和滞留大量的粉尘颗粒,降低空气的含尘量,起到了降低风速、对飘尘的阻挡、过滤和吸收作用。

当遇到降雨的时候,吸附在叶片上的粉尘被雨水冲刷掉,从而使植物重新恢复滞尘能力。

因此,通过乔木、灌木组成的复层绿化结构,会起到更好的滞尘作用。

另外灌木类和草本类植物根系矿化作用,可以净化地下水,对地下水水质改善起着积极作用。

绿色植物这种调节生态系统平衡的生理机制,决定了它具有最佳的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绿色植物的种植将更有效的平衡城市生态环境。

五、项目的建设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项目的建设地点紧邻湿地公园和河,在湿地公园内栖息着各种鸟类,湿地植物繁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环境。

项目的建设可以对湿地起到一个缓冲带的作用,绿化带形成天然屏障,保护湿地内的鸟类不受到外接环境的干扰,也防止独流碱河的河水漫进湿地内,对湿地内的植物产生影响。

绿化植被不仅可以达到防风固沙的效果,其发达的根系可以很好的起到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湿地周边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对堤顶路两侧进行周边道路的绿化工程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六、项目建设调节周边小气候由于城区内建筑物集中,水泥、沥青覆盖面较大,这些地方空气条件不好、吸水和吸热能力较绿地弱,因而温室效应。

树木、草地和花卉则可调节气温和湿度,这些植物吸收水分,水份又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绿色植物也可以改善周边的空气质量,调节地区小气候,堤顶路绿化项目与堤顶路周边地区小气候的调节有着密切关系。

七、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休闲场所现在,越来越多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开始喜爱大自然,喜欢接触绿色植物,喜欢去呼吸新鲜的空气,他们需要一个可以适宜他们的休闲的场所。

堤顶路两侧绿化区域种植着大量的树木和花卉,可以让更多的人去接触植物,接触自然,而附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拟建的堤顶路绿化工程项目,选址在新城西区湿地公园北侧。

其四至范围是:。

二、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条件静海地貌属于中南部海积冲积平原区。

原为古代滨海地区,曾发生过多次海侵与海退过程,地表以下埋藏有海相地层。

地势低平,绝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不超过5米,坡降小于1/6000。

洼地、平地是这里主要的地貌类型,在众多的洼地里,以团泊洼、贾口洼、东淀等洼规模较大。

县境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东北部,地势低平,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5米以下,大洼地区多在2.5米以下,地面坡降为1/6000~1/10000,是典型的低平原。

2.地质条件地区的土壤属潮湿土类,潮土特征十分明显,地下水埋深 1.5米至2.5米,上下变化幅度为0.5米至1.5米,参与了成土过程,在地下水作用下,形成了半水成分土壤,地下水可沿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有明显的“夜潮”现象。

干潮交替作用形成较多的胶膜、锈纹、锈斑、砂浆,也有少量的铁锰结核。

主要有风沙土壤、沙壤土壤、二合一土壤、淤积粘土土壤、菜园土壤、盐咸土壤。

地基土属于第四系全新统陆相层、海相层及上更新统陆相层、海相层。

土质以粘土、亚粘土、淤泥质粘土为主。

地下水属于第四系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方式排泄,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略有波动,通常水位埋深在0.5~1.7m(高程0.54~2.91m)。

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本工程场地地震峰值加速度系数0.15g,无地震可液化层。

场地土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类。

3.气候条件县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显著,降水集中,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雨热同期,热量丰富,日照充足,具备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气温:境内年平均气温11.6摄氏度。

最高月平均气温26.0摄氏度(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零下5.1摄氏度(1月)。

日照:境内日照时数年平均2810.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3.4%。

降水:境内年平均降水量521.74毫米,汛期(7-8月)降水平均298.39毫米,占全年雨量的57.19%。

境内枯水年份周期为2至3年,周期较短。

风:境内年平均风速3.1米/秒,最大风速24米/秒。

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多偏西北风,春秋两季盛行西南风,夏季多东南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