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多维度解读教材-谢剖析讲解

九年级多维度解读教材-谢剖析讲解


二、何为解读教材
3.多维度解读教材:
(1)教材结构合理调整 (2)变更调整补充教材内容 (3)资源重组富有创新 (4)开放的课堂再现教材 (5)动态地丰富和充实教学资源等
教材解读就是教师内化教材即静态的“解” 和外化教材即动态的“读”。
教师的教学过程最重要的一节就是对于教材 进行解读的过程,“解”的过程就是教师面 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理解体会的过程,即 教师的备课过程。“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在 理解的基础面对学生进师生互动阶段,进行 反刍的过程,传递的过程,因此是教师、学 生和教材三者展开对话,即教师的课堂教学 过程。
6.缺乏与时俱进思想。不注重与时政理论相联 系,及时更新知识。
四、如何解读教材
1.原则: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领悟 科学理解教材(变化、更新)——研读 关注时事政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 探究教法学法——提升
四、如何解读教材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内 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 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 本精神和要求。但是,为了适应普及义务教 育的需要,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 求,是一个基本性的要求。所以,教科书仅 仅是实现课程标准最低要求的一种形式,是 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材料。从这个意义 上来说,教材更准确的叫教法应该叫“学 材”。
新课标与旧课标的对比
明确指出了在初中阶段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 —公民意识
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的表述更为科学 对思想品德课程特性的具体表述更为科学 对课程基本理念作了修改 对课程目标进行了修改 将“内容标准”修改为“课程内容”,并对“课程
内容”部分的结构和具体内容进行了修订—— 1.将第三部分的标题“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 容”。同时将这一部分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 完善。 2.对“课程内容”和“活动建议”的具体 内容作了适当调整、整合和修改。
依பைடு நூலகம்课标 解读教材
学习新课标,执行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思想和理念,使用和对接教材 更向我们提出了解读教材的要求
一、对教材的认知
➢ 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 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花在教科 书上的时间就越少。
——(苏联)著名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 “千重要,万重要,掌握教材最重要;这个 法,那个法,不掌握教材就没法。” ——特级教师霍懋征
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处理教材,使用教材
教材处理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 标准和学生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某种开发, 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和包装的艺术处理过 程,以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使教学 内容更趋于合理,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 以充分实现。
说到底是“教什么” 和 “怎么教”。 解读、处理、使用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三、教材解读中存在的问题:
1.层次浅、随意性大。一些教师解读教材时, 对文本内容的浅尝辄止,缺乏品味,还有的 对教材粗略浏览,随意解读,凭着经验和直 觉解读文本。
2.缺乏“目标意识”。因为目标意识不强, 目标的阶段性不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越 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便同时存在。正是缺乏对 课程目标、学段目标、课时目标的系统认识,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材理解的偏差 和缺失。
➢ 教师备课,要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在研究 教材上。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
二、何为解读教材
1.解读:
(1)阅读解释:~信息编码|传统的训诂 学以~古籍为主要目的。
(2)分析;研究:~人生|~史前文化。 (3)理解;体会:持不同观点的人对这项 政策会有不同的~。 解读的可以有很多。可以是人物、也可以 是书本。
二、何为解读教材
2.教材: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 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补充练习、辅导
资料、自学手册、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 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
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总之,凡是 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 为教材。它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
3.存在依赖思想。许多教师习惯了依赖现成 的教学参考书,照搬教参现成的“教材分 析”,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
4.缺少专业指导。现实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平 时的学习提高,缺乏相应的专业训练,无法对 教育理论系统地进行钻研学习,影响了对教材 的准确把握。
5.出现导向偏差。由于现行学科作业、单元测 验、考试等评价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在一定程 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思维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从 而导致对教材理解、处理的片面性,最终影响 了教学的效度。
对“多维度解读教材”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思品九年级教材解读
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 谢丽卿
2014年7月8日
引子
新课标的颁布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并于2012年初正式印发了义务教育思想品 德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后 的课程标准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 的核心教学材料。
“吃透”教材 首先要解读
在变革教育传统的过程中,总会提出一些教育隐喻 或教育口号。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 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 但也容易误解,如有些教师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 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
坏的教师各有各的坏,但好的教师总是有相同的 好——绝不“照本宣科”。如果教师不打算让自己 成为“照本宣科”的坏教师,就不得不做一件事情: “吃透教材”:解读、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
调整教材是教师的权利,不过,正式发行的 教材往往聚集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 有些教材可能隐藏了一些错误或缺憾,但很 少有教材会败坏到“一文不值”的程度。教 师可以补充或开发新的教材,但补充和开发 新教材的前提是研读并尽可能“吃透”并 “利用”现有的教材。
作为教师,要想教有成就,必须在教材研究 上花大力气,只有把教材读透析透,教学中 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才能获得丰厚 的回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