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治新进展(一)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耳石膜与 颅底关系
平行 垂直 垂直
囊斑名称 椭圆囊囊斑 球囊囊斑体部 球囊囊斑角部
位置 囊底壁外侧和向上突出 囊内侧壁和向外突出 囊前侧壁和向后突出 背侧
耳石膜与纤毛关系 耳石膜压在毛细胞纤毛之上 耳石膜悬挂在毛细胞纤毛末 端 耳石膜悬挂在毛细胞纤毛末 端 球囊囊斑角部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前庭外周感受器
成角运动 平衡外周感受器
重力及直线运动 平衡外周感受器
外半规管
病理状况:上述四者中的任一系统或/和大脑皮 层感觉中枢发生病变时,将导致四者的神经冲 动不能在大脑协调一致,从而导致眩晕和头晕。
(一)平衡四联系统
大脑
前庭系统
小脑系统
视觉系统
本体感觉系统
(一)平衡四联系统
前庭神经通路
前庭性眩晕
单纯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小脑系统(绒球小结 叶除外)病变患者,很少以眩晕,而多为头晕为主诉 就诊。 前庭系统病变所致眩晕最常见、最显著和最重要。是 本课件讨论重点。
昏沉不清醒感。
一例高血压患者突发视物旋转,感自身和/或外物在 旋转、浮沉或翻滚。 一例高血压患者只是感到自身摇晃不稳,但无旋转感。
头昏、头晕、眩晕概念性症状描述
症状
头昏
概念性描述
头昏沉和不清醒感 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 也是一种轻微的运动幻 觉 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 向旋转、翻滚、移动或 浮沉,为运动幻觉,伴 恶心、呕吐、倾倒等
本课件只讨论眩晕,部分涉及头晕。
二、眩晕的相关解剖和生理
(一)平衡四联系统 (二)前庭神经解剖概述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四)前庭神经传导通路解剖
(一)平衡四联系统
生理状况:人体在空间中的自身定向和平衡, 主要通过视觉系统、肌腱关节本体感觉系统、 前庭感觉系统和小脑系统等功能上的合作,并 在大脑皮层的统一协调下共同完成(见后图)。
主要内容
一、前言和概述 二、解剖和生理 三、诊断方法和流程 四、眩晕疾病介绍 五、眩晕治疗概述 六、结语
一、前言和概述
眩晕—让医生感到“头晕”
眩晕—让医生“头晕” 的临床症 状
患者主诉的共性是“头晕”或“头昏”,但症状实质 存在差异,如何评价这些症状及其意义? 一例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诉反复出现头昏脑胀、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壶腹嵴生理功能
三个半规管相互垂直,头或身体 做前后、左右、上下的成角运动 时半规管内内淋巴液发生流动, 刺激壶腹嵴内毛细胞,通过前庭 神经传入通路使大脑感知三维空 间的运动。 三个半规管司理人体的成角运动 及加、减速度运动中的平衡功能。
成角运动-内淋巴流动-刺激壶腹嵴
临床意义
多由全身性疾病或神经症等所 引起,临床很常见,但非神经 科关注重点 多由前庭系统、视觉或深感觉 病变障碍所引起 多由前庭系统病变,且以前庭 系统末梢病变(内耳迷路的半 规管和囊斑)所致
头晕
眩晕
头昏、头晕、眩晕概念性症状描述
头昏、头晕和眩晕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如高血 压患者(反复头昏)——小脑出血急性期(突 发眩晕)——小脑出血恢复期(头晕)。
毛细胞刺激-动作电位产生-前庭神经传导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囊斑(耳石器)的解剖和生理
囊重力和直线运动平衡的主 要末梢感受器。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囊斑(耳石器)微细解剖
(石灰质颗粒)
(耳石膜)
神经上皮(支持细胞+毛细胞)
(毛细胞)
(前庭神经末梢)
(二)前庭神经的解剖概述
前庭神经起自内耳前庭神经节的双极细胞(一级神经 元),其周围突分布于三个半规管的壶腹、椭圆囊和 球囊,感受身体和头部的空间移动。 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一起经内耳孔入颅腔, 终止于脑桥和延髓的前庭神经核群(二级神经元)。 发出的纤维一小部分经过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的绒球及 小结。由前庭外侧核发出的纤维构成前庭脊髓束,止 于同侧前角细胞,调节躯体平衡。 来自其他前庭神经核的纤维加入内侧纵束,与眼球运 动神经核和上部颈髓建立联系,调节眼球和颈肌反射 性活动。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外耳
中耳
内耳
右耳解剖
内耳解剖
处于后方的三个半规管 前庭感受器 处于中间的前庭(椭圆囊和球囊) 处于前方的耳蜗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椭圆囊和球囊囊斑 三个半规管壶腹嵴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的解剖
三个相互垂直半环状结构。 据所在空间位置分为:外 (水平)半规管、上(垂 直)半规管和后(垂直) 半规管。 每个半规管的一端膨大部 分为壶腹,内含壶腹嵴,为 前庭感受器。
前庭神经纤维 三个半规管
壶腹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的解剖
30°
半规管名称
半规管空间位置
半规管刺激角度
外半规管 上半规管 后半规管
头直立时,外半 规管平面比地面 后仰30度
与同侧颞骨岩部 长轴垂直。 与同侧颞骨岩部 长轴平行
头前倾30度作转 动
头向肩部倾斜90 度作转动 头后仰60度作转 动
三个半规管空间相互垂直
半规管空间位置与颞骨岩部关系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前庭神经纤维
半规管壶腹嵴细微解剖
每个壶腹内有一个嵴状隔横跨 其中,即壶腹嵴。 壶腹嵴由含支柱细胞和感觉细 胞的神经上皮组成,毛细胞的 纤毛较长并突入嵴帽内。嵴帽 是一种胶质膜。
壶腹嵴放大图
胶质的嵴帽 毛细胞
球囊囊斑体部
前侧
椭圆囊囊斑
右耳囊斑位置示意图
外侧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三者耳石膜 相互垂直
头前倾后仰
头部静止 头前后直线运动
椭圆囊囊斑
球囊囊斑体部
球囊囊斑角部
头位变化—耳石膜牵拉毛细胞
凡头和身体姿势的任何改变,如前后、上下 和左右的直线运动和重力作用均可牵拉/压迫 刺激囊斑(耳石器),经前庭神经传入中枢, 使大脑感知人体三维空间的运动。 体位改变—耳石膜压迫毛细胞
前庭神经及投射通路
颞上回前庭投射区
内侧纵束 (调节眼球和颈肌反射性活动) 小脑绒球及小结 前庭神经核群 前庭神经节的双极细胞 前庭脊髓束 前庭红核小脑脊髓束
调节身体平衡 植物神经症状
三个半规管壶腹嵴和椭圆囊、球囊囊斑 (前庭神经末梢感受器)
前庭网状脊髓束 前庭迷走神经束
(三)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